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8-2-4 09:50 编辑
周游台湾掠影
宝岛台湾,这是从小就烙在脑海的美好地方,梦想何时能踏足畅游,一睹风采。没想到,12月2日下午三点,乘坐台湾长荣767次航班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飞行,到达桃园机场,儿时的梦想居然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真的不大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次是台湾环岛8日游。时间一周,环岛游览一周,沿台湾海峡、太平洋岸边,乘坐旅游大巴、火车行程1500多公里,故称“周游”。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已。 没去之前,印象中的台湾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是祖国的“宝岛”。这次亲临一游,见证今日之台湾,既熟悉又陌生,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台湾在蒋经国时期确是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时期,创造了发展奇迹,特别是现代基础设施、台北的国际大都市风范基本是那时建成的。但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台湾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放缓,有的甚至停滞不前。从城市面貌、基础设施看,与大陆相比明显老旧和落后。台北相对好一些,而高雄、台中、嘉义的道路、房屋等则难掩斑驳破旧、年久失修之弊,不敢恭维。从区域上看,占90%以上的2100万人口在西部,相对发达繁荣;而东部只有110万人口,是土著民族集聚区,穷乡僻壤,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显而易见,花莲似略胜一筹,但东西差距之大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始料未及。 台湾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所到之处民族传统浓郁,民风朴实,民俗流传,使我们宾至如归,倍感亲切。地接导游毕甄是国民党老兵的后代,专业娴熟,服务热情,待人和善,助人为乐,用他的话说,“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台湾人的缩影”。相比之下,我们的领队却相去甚远。我们大陆虽然搞市场经济时间不长,似乎对民族传统坚守得不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流失很多,人情冷漠,铜臭的色彩太浓,这种现象有些令人费解,个中的曲直得失值得深思。 台湾的文明秩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们的举止礼貌守则,城乡环境整洁如新,内地司空见惯的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贴乱划、喇叭声声等乱象在这里基本不见踪迹。游客的行李尽可以放心地放在宾馆的大堂里,路不拾遗。一周下来,司机师傅没按一下喇叭,几乎没见过什么警察的摸样。在太鲁阁中横公路的燕子口,山高谷深,路面狭窄、隧道纵横,旅游大巴和社会车辆摩肩接踵。这样复杂困难的环境竟然没有警察指挥,全凭自觉,互谅互让,交通依旧有序顺畅,这在内地似乎难以想象。 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常年气温均衡,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生态环境优良,到处是槟榔树、高山茶园、原始森林、花团锦簇;日月潭、阿里山、垦丁国家公园、太鲁阁国家公园、15000多公里的海岸线等,构成了丰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有故宫博物馆、国父纪念堂、珊瑚博物馆等大量人文景观、稀世珍宝,难得一见;琳琅满目的槟榔、莲雾、释迦、百香果等热带水果四季飘香,甜蜜诱人,对于我们这些北方人来说,真是乐不思蜀,令人陶醉,流连忘返啊。 这次破天荒的台湾之行,时间短暂,蜻蜓点水,但收获不可谓不丰,还有不少逸闻趣事,切身体验,心灵感悟,留待下文徐徐道来吧。 (写于2013年12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