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8-1-31 09:22 编辑
没有饭吃,何不吃肉? ——《中国,你要警惕》摘议之一
在黄树东的《中国,你要警惕》一书中,不乏许多精彩的思辨与论述,引经据典,借古论今。其中,“没有饭吃,何不吃肉”就是一则。 故事发生在晋朝。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惠帝(司马衷)的逻辑是什么呢?他认为抽象的自由和具体的自由是同一回事;形式的自由同事实的自由是同一回事,实现自由是不需要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的。所以,他才会说:当你没有饭吃的时候,为什么不吃肉啊?因为你同富人一样有吃肉的自由啊?这就是他的逻辑。 这个逻辑,我们是不是很熟眼呀?……许多经济学大师对那些食不果腹的穷人说,你在市场上是自由的,你觉得工资低,你可以选择不工作而享受你的闲暇呀,这是你的自由权利。这种劳动力供给理论同“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同晋惠帝一摸一样。所以晋惠帝也许真不傻,而是超前。……不止新古典,整个“普世价值”的逻辑都同司马衷的逻辑一样,……他们只关心抽象的自由。 这一段的引述惟妙惟肖,在诙谐幽默的故事中阐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一个重大的理论观点。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没有抽象的自由。任何自由都同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利益诉求相一致,不同的人对自由的定义和理解截然不同。林肯说过:牧羊人将狼从羊身边赶走,羊因而感谢牧羊人是他的自由的捍卫者,而狼却为同一行为而诅咒牧羊人是自由的毁灭者。显然,狼和羊对自由有不同的定义。 作者进一步写到:“每个人的经济自由,是一个以财富为半径的圆,财富越多圆就越大,就越自由。反之,财富极少的人几乎就没有自由。” 显然,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社会里,随着财富的高度集中,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加大,表面上人们都有劳动的自由,都有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自由,但这无疑是一场不平等的竞争,是弱者同大力士的竞技,结果不言自明。这里,遵循的是森林法则,是弱肉强食的自由。 正如作者所言,“对大多数人而言,公平是自由的基础;没有公平,就没有自由。”社会的公平正义比黄金还珍贵!
(写于2013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