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雪乡之游札记》是我参加联谊会活动后写的,这篇稿件被张淑梅发现后转发到原知青网上,后因原网被破坏,此稿没有了。我现将此稿再次上传到新网中,虽不算什么好文章,但我觉得作为联谊会阶段性活动资料保留下来很有必要。
《中国雪乡之游》札记 作 者 :知青联谊会第三组: 孔 祥 利 2008年12月30-—31日,这是要跨入2009年最后两天的日子,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以副秘书长李素梅大姐和工作人员杜迎春、兰秋、张淑梅等同志的带领下,一个“雪乡之游”团体开始了愉快的旅程。
此次“中国雪乡之游”的宗旨是:在辞旧迎新之际,知青联谊会领导为了感谢工作人员和各组长一年来的辛勤工作,激励他们在2009年继续作好知青工作,决定开展一次《中国雪乡之游》2日游活动。个人AA制,全程由康辉旅游公司负责,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大家吃好、玩好,加深知青友谊。 30日早上7时,在知青联谊会办公处一楼大厅里,早已聚集着出发的人群,战友相聚欢歌笑语,在3楼办公室里,李素梅大姐正在召开临行前会议,会议议题仍是告诫工作人员,时刻注意大家的人身安全。 7点05分天已是大亮了,康辉旅游公司的两辆大客车和导游员到了,大家争先恐后的上了车,两辆车62个座位坐无空席。7点10分,客车开动,联谊会的《中国雪乡之游》开始了征程。 我和老伴乘座在最后一辆车,两辆客车载着老知青们在公路上奔驰。随着车内车载音乐的响起和车内温度不断的升高,老知青们的激情也随之开始高涨起来,车内发出小声断续的歌声,李素梅大姐发觉后立即提议开展车内歌咏会,在刘俊秀风趣、煽动的主持下,车内歌手轮番上阵,一阵阵歌声、掌声、笑声此起彼伏,车外的风景和车轮的颠簸都全然不顾。 一顿疯、笑之后,车内节目暂告段落。这时,在车前座几位老知青那又发出一阵阵欢闹声,又有状况发生了,什么“烧饼、烧饼”的笑个不停。原来是一位老知青出发时,带了几个烧饼作为自己的中午饭。可是战友在一起,狼多肉少不分你、我,因分配不匀闹起了“内战”,男士们先抢到了烧饼,女士们没抢到,××男士手拿烧饼显摆说:“有哪位女士要我的烧饼,今晚得跟我走”,××男士接着逗趣的说:“我给一个烧饼外加一条鱼,谁跟我走!”,“哈!哈!哈”的笑声把整个车厢闹翻了天。 车窗外,洁白的小雪又纷纷飘了起来,漫天飞舞,大地、村庄、山岭、树木一片银装素裹。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因下雪路滑,两辆客车经过近7个小时的行程,于下午2点40分钟我们终于到了“中国雪乡”目的地。 “中国雪乡”我早已听说,但一直没有机会去观看。今年7月,我和老伴参观了我儿时的朋友、老同学在哈尔滨文化大厦举办的个人雪乡摄影展,在摄影展中我第一次看到了雪乡的美景,当时我和老伴就订下了今年冬季一定要到雪乡去观光,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会一下雪乡之美。 这次我和老伴借知青联谊会“雪乡之游”之机来到了雪乡,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四周环山,一个不算大的原始村庄。远山近岭和茂密的森林,由半山腰森林深处延出两条白色宽阔的滑雪道顺着山势而下,像两条洁白的哈达从空中飘落下来;厚厚的白雪覆盖在木屋、土房、木柈垛上;覆盖在一切能住挂雪的物体上,形成了一个个奇特的造型,就像一朵朵巨大的白蘑茹,将要把房屋压倒、树木压断似的;农家屋顶上的一缕缕炊烟随风飘浮,在远山白雪的映衬下,像朵朵白云飘向远方;一盏盏红灯笼给白雪的世界点缀着色彩。雪乡地方虽不大,但外来参观游玩的人很多,东北人、南方人、外国人都有,观景、玩雪、爬山、摄影;乘座马拉爬犁、狗拉爬犁和雪地摩托车;大小商舖叫卖山货,小小村庄好不热闹;这古朴的原始村庄给人许多暇想。 “中国雪乡”,原是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所在地。据了解早年时,当地人经济生活主要来源是以林业为主,不少人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大多都到外边打工,很少有人在家搞经营。可是近年来,由于解放军滑雪队在此地搞起滑雪训练后,这里奇特的雪景被人发现了,消息一传开,国内、外的观光人纷纷踏至而来,看雪、玩雪,一下子将这个原来不出名的地方炒热起来。地方人和政府抓住时机,不断开发了“雪文化”项目,一个“中国雪乡”的新品牌被开创举出来,从此也开辟了这个小村庄的新局面。外面打工的人回来了,家家户户开起了旅馆、饭店、照相馆做起生意来,原来平平常常的普通“雪”,一下子给家家户户带来了了致富的财路,带来了挣钱的好营生,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机。 到了住地,分配了房间,大家急不可待地要到外边支观雪,因中午饭大家只是在车上简单的吃了点自己带的食物,领导决定4点30分开晚餐。大家在外边观景、照相玩了一阵子,大家准时回来吃晚饭。晚饭共分两大组分散就餐,我们这边共32人,共3桌,八菜一汤、大米饭,很普通的农家饭菜,菜肴色、味虽不算太好,但大家都饿了,饭菜也簉个净光。 饭后天渐渐黑了,大家正准备休息, 这时,刘大姐来到我们住处说:“老知青们要集中到一起开了个联欢会”。大家来到另一个住宿地,联欢会由北大荒艺团李滨同志主持,各小组都演了自己编排的小节目,唱的唱、说的说、跳的跳,一片欢乐的气氛好不热闹。在演出中,不知是哪个组出的节目,一对男女组合伴着歌曲跳起了双人舞,他(她)俩人怪模怪样的双人舞,逗得全屋人哄堂大笑。在喧闹中,风趣的主持人李滨见跳舞男士裤子没系腰带,当男士跳到他身边时,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下子将跳舞男士的裤子拽了下来,屁股一下子裸露出来,男士急忙提上裤子,蹲在地上,双手捂着脸,苦笑、羞愧、逗趣地“唉呀!妈呀!唉呀!妈呀!”不停的喊叫。这下子,就像一块大冰块掉进了热油锅,全屋人暴笑得炸开了锅。李滨还添油加醋,一个劲蹲在地上,学着那位男士“唉呀!妈呀!”的怪模样,全屋人不停地笑,有人笑得捂着肚子,有人笑得差了气,这场闹剧给每个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联欢会结束了,大家回到自己的住处,仍还在回味刚刚发生的趣事,兴趣末消,大家又分头玩起了扑克和麻将。 我分配在3号房5人一间住处,老伴和其他4人被分配在5号房间,因5号房间两面是冷山还有两个大窗户,虽然火炕已经热了,但室内温度确实有些凉,抢占窗边的同志怕夜间冷,与房东交涉让他多烧点,房东说:“不用烧了,保证让你们睡得暖和,如再烧火炕太热就不能睡人了”,那位同志不相信,在参加联欢会临走时,自己又向炕灶内多添了几块木柈子。联欢会散会回来后,她们一开房间门,突然闻到一股糊焦味,原来火炕烧得太热,褥子快要糊了,非常烫手了,她们只好将被子、褥子搬到外边凉炕了。已晚上9点了,火炕要后半夜才会凉下来,此屋不能入住了,劳累了一天,不能让老伴干坐一夜吧,我只好求房东再给老伴另找住处了,花了50元钱我同老伴睡了一宿,后来听说她们都另找房间就寝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和老伴又出去看雪和照相。为了尽兴我们花了50元门票上了山,陡陡的山路,厚厚的白雪,洁白的树挂,清澈的空气,身临其境地处在一片林海雪原之中,真是一派北国风光的景色啊! 10点30分,我们提早吃了午饭,领导决定提早起车返程。11点07分,车开始上路,车开不久,车上音乐会又开始了,节目主持人仍由刘俊秀担任。首先规定了节目演出顺序和制度,顺序是:先从车尾后排座左侧第一人开始,然后按顺序以此类推,不可有遗落。制度是:节目形式不限,可唱、可说、可表演,不会唱、不会说、表演者要学一种动物叫声也行。张双印是第一人,他说:“在下乡时,每次开会前都要唱《东方红》,就让我们的联欢会从《东方红》开始吧”。他起了个《东方红》的头,大家一起高昂地唱了起来,同时也勾起大家往事的回忆。第二人是王怀信,王怀信不愧是北大荒艺术团的唱歌演员,一首《父亲》、《小白杨》立刻掀起了车内的活跃气氛。接下来知青战友自觉上阵,老歌、新歌、儿歌一个接一个唱着;有讲故事、说笑话的,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实在不会唱、不会说的,也借机会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下乡和现在的概况,同时向战友道白了新年祝福。车内此起彼伏的歌声、掌声、笑声,大约进行了1个半小时。 事故车已不能走了,为了尽快返程和保证大家的安全,李大姐决定,从第2辆车下来6名同志,换上6名受伤老知青继续返程,第1辆车的同志们留下来等待旅游公司再派来车接人返程。 1点30分,我们又开始了返程。一路上大家没有了歌声,只有默默的牵挂和祈福,愿留下来的人,平安地尽快返程。 我和老伴晚上8时平安到家了,8点25分时我向李大姐询问她们的情况,李大姐说:她们已在8点15分乘旅游公司新派来的车上路了,这时我的心才放下来。 此次“中国雪乡之游”虽然欢乐和灾难同在,但此次“中国雪乡之游”仍充满了战友情、战友爱。我们这一代老知青的命运就是这样坎坎坷坷,我们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我们对困难会勇敢面对,从不畏惧,这就是老知青的性格,这就是老知青的本色。 写于2009年1月2日 修改2009年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