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18-1-28 12:30 编辑
《浪淘沙·其八》是刘禹锡的经典诗作之一。此诗是诗人在遭受谗言,蒙冤外放时所写。诗人虽然愤慨痛苦,但志向未改,始终坚信只要是谗言就总会有真相大白的时刻。因此,这首诗反映了他的一种达观态度,并且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我们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全诗如下: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不要说那些流言蜚语就和那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就好像泥沙一样永远的沉迷。淘金需要经过千万遍的过滤,虽然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只要不懈努力,总会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以及“迁客似沙沉”的现象。当然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总会有那遭受不公的人在无数次的磨难中让自身变得更坚强,他们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诗人在这里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诗人遭受小人诬陷,贬谪他乡,但是诗人和拥有着高尚品格的忠贞之士不会因此而沉沦。而是不改初衷,历经艰辛去洗刷冤屈。就和淘金人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结合诗句以及诗人的生平来看,刘禹锡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他一贯的思想品格。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形象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深刻感受,并且富有哲理性,给我们以启示,千百年来激励着每一个有志之士!
刘禹锡还有两首,倔强之气,溢于言表。要说励志,不输给这一首。其一: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其二: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网摘)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