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7-12-25 09:10 编辑
衰败的农业 俄罗斯虽然土地广袤,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农业一直没有过关,赫鲁晓夫的“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一直没有实现。 苏联时期,农业走集体化道路,兴办集体农庄、机械化农场。虽然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管理粗放,经营落后,广种薄收,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提高,粮食不能自给,长期依赖进口。 苏联解体以后,集体农庄随之解体,大片的土地废弃荒芜,不少土地成了富人的私有财产。他们好吃懒做,种地更是广种薄收,不讲效益,草比苗高。大豆的亩产只有100多斤,不及我们亩产的三分之一,经常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在西伯利亚的广大农村,农民除了房前屋后种点土豆、西红柿、葵花籽之类,基本不从事农业生产。年轻人、有钱人纷纷去了欧洲,只剩下穷人、老年人,鳏寡孤独固守田园,依靠养老金、救济金维持生计。农村房屋破旧,东倒西歪,街道失修,废弃的集体农庄残垣断壁,机械早已成了废铜烂铁。整个农村一片衰败,毫无生气,令人窒息。广袤、肥沃的土地年复一年躺在那里,白白浪费,更是令人痛心。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天堂,富人的世界,种地之事更是无人问津,那里的农产品供不应求,贵得出奇。2003年9月的市价,白菜1美元/公斤,大辣椒8美元/公斤,大蒜1元(人民币)/头。这些蔬菜都是中国过境的农民在市郊种植的,虽然是不错的生财之道,但经常受到不法分子的敲诈勒索,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含冤他乡,得不偿失。 造成俄罗斯的农业现状,我想大致有以下原因:一是俄罗斯长期以来就是一个一直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的畸形经济国家,农业不具有基础地位,雄厚的资源依托没有粮食安全压力。二是国家动荡,多次农业改革走极端,从高度集中到高度分散,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一直没有走上成功之路。三是农村全民社会保障助长了懒惰、依赖习气,缺乏发展农业生产的内在动力。四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大,自然风险高,抑制了个人投资的积极性。俄罗斯只有根本调整农业政策,改革农业体制机制,才有希望走出农业衰败的泥潭,走上振兴农业之路。 就俄罗斯的农业而言,目前堪比一只沉睡的北极熊,一旦苏醒过来,必定具有叱刹风云的威力和潜力,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大粮仓,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企及的。 (写于2010年6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