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里的“知青日记”——28张存灿的日记 张存灿 1950年生人。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6师57团。 1971年2月19日 今天,“整风学习班”进入解决问题阶段。我与副排长、老职工于福,原来关系一直挺好。自从他到3排任副排长后,我们的关系好像一下子就疏远了。他开会不发言,牢骚话挺多,每到开全连大会时,总愿往后站。会上,我主动谈了对他的看法,胡副指导员参加了会议,发言中侧重讲了团结问题,但于福认为是指导员偏袒我,态度很不冷静,还当着大家面提出不当副排长了。我感到,他虽然也是贫下中农,怎么与唐排长这么不一样呢? 1971年2月25日 由于连队领导的热心帮助,于副排长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昨天,他因家中出了事故,离开兵团回地方老家去。临行前,我们谈得很好,他鼓励我要好好干,说我将来一定会有大进步。 1971年3月10日 一天的积肥劳动,对我的触动很大。每刨一镐,牛粪就溅得满身满脸。开始,心里恶心极了。但想到毛主席的教导:“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我感到自己在对待农民农活儿方面思想上有差距。工作累点儿不算什么,我应带头和粪打交道。排里战士张复生、王忠兴两人把铁锨一扔,就用手来搬,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从这点看,我还不如同志们觉悟高。这说明我自己的灵魂深处,还有见不得人的东西,应当彻底清除小资产阶级怕脏怕累的思想。要向农民学习。 1971年3月26日 经连队领导研究,调往新建连队的人员名单公布了。多数是出身不好、父母有历史问题、爱打架斗殴、身体有病和平时不服从领导的。我想新建点条件差、工作苦,需要能吃苦耐劳的人去。基础很重要。3连是个大连队,要有大局观念,应当选派一些骨干去。真不知领导是怎么想的? 1971年3月30日 刘佩玲同志住进哈尔滨兵团医院快一年了。听连里去看望她的同志回来说,在那批住院的7人当中,刘佩玲的烧伤是最重的。手术做了8个小时,她很坚强。春节期间.她被总院推选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她在讲用时说:“美丽的容貌,对于革命者来说并不重要。手,一双能为人民服务的手,才是最为重要的。我虽然残废了,也要努力为世界革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为有这样的小老乡而感到骄傲。 1971年4月1日 昨天晚上,团党委派来了毛泽东思想巡回宣讲队。在宣讲中, 17连团支部的代表汇报了他们在连党支部的领导下,狠抓两个阶级、两种思想在青年中的反映,努力做好后进青年转化工作的做法和经验;19连一名姓张的卫生员介绍了他在工作中,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用大脑指挥银针,视病人如亲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事迹。特别是长期护理刘佩玲的同志,在介绍刘佩玲身残志不残、顽强与病魔作斗争的感人事迹时,连队的很多人,尤其是女排的青年都哭了。 1971年8月14日 紧张的麦收战役进行20多天了。我感到很疲劳。连霪的雨天, 使倒伏的麦子很多,割起来很吃力,进度很慢。排里的同志表现得很顽强。但组织性纪律性不够好,有的人早上不出操,上班在地里睡觉。究其原因,主要是时间紧,劳动强度大。晚上开了个班长会,分析了情况,提出要关心战士生活,年纪大点的、身体好些的要多帮助年小体弱的。希望班长同志抽空多找战士们谈谈心。大家表示要带好自己班,不给全排拖后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