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17-10-29 23:39 编辑
病房里谈《老年日报》
日前,在常州打工的病友刘平委托我,去看望因患肺癌正在哈医大治疗的哥哥刘洋。在第一住院部一号楼六楼,中西医结合科一病房,住着七八个都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手术切除肿瘤,正在等待化疗和放疗的肺癌病人。 我的到来,刘洋很高兴,仿佛给他和同病房的病人们带来了希望。他向同病房的病友们介绍我说:“看!这就是我妹妹的朋友刘姐,她得上肝癌,现在都快八年了,成了抗癌明星!”刘平的嫂子向同病房的病友们描绘我当初住院时的情景:“当时刘姐脸都是灰黑的,瘦得皮包骨头。看她现在这么好!你们快跟她学学”! 刘洋和病友们那种迫不及待的渴望眼神感动了我,我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治疗心得介绍给病友们。当我说到我的抗癌体会:西医的诊断手术治疗;中医中药的巩固治疗;正确的食疗;认识癌症是慢性病的开朗心态;积极的群体活动;适合的体育锻炼包括唱歌,这六个抗癌方法时,告诉他们,我的这些感受都刊登在老年日报保健养生版。听了我的叙述,当即有一位病人家属王淑琴(他的丈夫阮树平咽喉癌转肺癌,大伯哥肺癌,同时住院治疗)急切的问我叫什么名字,当听说我是刘书芳时,特别激动,连声说:“你就是刘书芳啊?我可找着你了”!我疑惑我那么有名吗?我问她:你怎么知道我的?她说我家订老年日报了。我笑了,“啊!那是老年日报有名,不是我有名,你不订老年日报,知道我刘书芳是谁呀?”王淑琴赞同,病友们都说“你们有缘啊。”我说今后你们大家回去都订一份老年日报,上面有很多适合我们中老年人学习的养生保健、医疗知识内容。
刘书芳 写于2017/8/29哈尔滨 本文发表在2017年10月20日《老年日报》
背景简介:2009年我和刘平同住哈医大二院介入病房,同病房有5人,都采用微创手术“介入”疗法。她是佳木斯人,患肝血管瘤。四人肝癌,三个人相继于五年前去世。我和她一直有联系。她生活在癌症家族:丈夫因肝癌去世,哥哥患肺癌,嫂子的亲弟弟患肝癌,刘平与嫂子的弟弟同时在医大二院住院。她嫂子护理弟弟也护理刘平,那时我和刘平初次相识。我今年从南方回来,她邀请我到她常州的出租屋小住几天,她对我说出她的心事:担忧患肺癌的哥哥脑部转移,挺不过去,希望我能用我的抗癌经验鼓励他、良好心态影响他。她哥哥刘洋很顽强,肺部六个化疗、三十个放疗后,当时身体没有大的反应,肺部肿瘤消失。刘洋还与家人一起登上八达岭长城。旅游回来后脑部又放疗三十个。两个半月后,放化疗的反应显现出来,脑部出现水肿,肺部原位复发。目前,他家里人又找到一位资深老中医,继续治疗。刘平再次恳请我的鼓励,使她哥哥挺过这一关,说不久后,学习我去南方旅居。 我感觉癌症病人首次治疗方案是最重要的,其次病人的精神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祝愿刘洋走出癌症阴霾,早日康复! (本文的背景简介没有刊登,只是作为补充材料给编辑了解。我在发到哈北网之前进行了多次增删,力图给朋友们一些有用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