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望见马克 于 2017-8-16 21:58 编辑
北大荒知青与父老乡亲的友谊长存…… 看了“北大荒之情网”2017年8月17日载文“我和知青的往事纪实“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感谢作者发自肺腑的对知青的怀念和客观的评价,反映了北大荒父老乡亲对知青的关注和关怀。知青时代的北大荒,那些心地善良可亲可爱的乡亲陪伴着我们成长,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憨厚老实的长辈人,是当时广大贫下中农的代表。文章写得很好,贯穿始终的一个情字,感人至深。真正地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农民对有做为的下乡知青深情厚爱,人间自有真情在。 我们来到北大荒是人生最灿烂的青春岁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是最艰难的岁月。在我们生命中刻下的痕迹是最难以磨灭的。我们在农场、在连队、在村里的乡亲们中得到过温暖,从学生变为了成年人。想起那里的父老乡亲对知青有恩,所以,我们不再恨那荒坡草滩,我们不再恨那冰雪严寒,我们不再恨那阴雨缠绵,我们不再恨那烈日炎炎。 知青上山下乡的十年,苦难尤如天上的繁星,十年的劳累似沙漠里的尘埃,十年的汗水能汇成江河,十年的祈盼让人两眼望穿。整整的十年光阴,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烈日下,在狂风暴雨冰天雪地的恶劣天气里,在‘出血热’高烧大病的呻咽中,在听到战友朋友同学牺牲的噩耗时,在不堪回首的期盼等待煎熬的日子里,知青们在父老乡亲们的呵护下挺过来了。所以我们,曾经的知青带着一份惦念、一份感恩、感谢北大荒的父老乡亲。
作者作为当事者,亲眼见证周围知青的新故事。他们动容,他们思索。知青为什么会是这样报恩?是因为乡亲先给予的亲情,关怀。知青是特殊的群体,因为产生于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经历了离家的痛苦,经历了艰苦生活的磨练,感受到了乡亲们的友情,所以,才最懂得珍惜。 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她(他)能体会到知青的感受和心情,理解万岁!知青回城后,相信他们,惦记、想念那里的乡亲们。 知青感恩,不是感恩上山下乡这场运动,也不是感恩穷乡僻壤和那时艰苦劳作一身伤病,是感恩我们不远千里来到乡下能得到乡亲们父母般的照顾。作为过来人有感情的人,应该记住并且感恩。 知青报恩情感,和那个荒唐的年代无关和浩劫的运动无关!这就像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是什么让知青割舍不下对北大荒父老乡亲的这份牵挂?因为那里是我们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迈出独立生活第一步的地方,得到了乡亲们的照顾。 北大荒的知青和父老乡亲见证了历史,历史也见证了知青和父老乡亲;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情感;虽然那段岁月一去不复返,但它永存我们心中;那段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会抹去……那段经历,刻骨铭心!感同身受时代坎坷的经历…… 北大荒知青和那里父老乡亲的真情实感,友谊长存。让我们写出来,让历史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