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2)电视片 青春作伴好还乡
人生不能没有朋友。我有很多朋友。我的微信圈里,有中学、大学、联谊会办公室、18组的微信群。还有海南三亚、东方的微信群。我还加入了27组1964年下乡知青组成的“激情仁义村”的微信群。不管我在哪里,我的朋友们都惦记我,这真是一种幸福和享受。7月8日,我刚从北京回哈,1964年下乡知青马桂兰、马哮哆、赵有田、周淑云、单光复等大哥大姐就约我或打电话告知,说是7月16日,下乡留在双城的知青王颖、刘建凤、郭惠恩和刚从珠海回来的周静妫聚会邀请当年一同插队的哈尔滨知青战友参加,还特邀我参加。这些年报道1964年下乡知青事迹时,我曾随他们到过他们下乡所在地双城水泉镇仁义村,熟悉了那里的情况,也产生了感情。我当然愿意随同再回双城。
7月16日早8时,我乘公交车来到哈西公路客运站,大哥大姐们都已先我到齐了。客运站未建好时曾来参观过,但乘车外出是第一次。这个客运站真是先进。卖票在一楼,旅客候车、乘车全在滚梯上的二楼。候车大厅两个侧面都有乘车入口。每个口标明去向。出了口就上车。原来车道是环形的,盘旋上了二楼的高度,避免了平地车辆入场不规矩、人流去向混杂、拥挤的现象。
去双城的票价不贵,每人单程14元,比在室内打出租车还低。大巴车向双城进发,我们十几人都坐在一起。 窗外蓝天,白云,阳光,原野,依然和五十多年前一样,心情不一样了。
当年赴双城农村,满怀着憧憬和热望。而今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心绪平和,旧地重游,满怀的是温馨和喜悦。
车到双城市区客运站,王颖、建凤早已等候。握手,拥抱,寒暄,落泪……说不完的思念,道不尽的情谊。
周静妫夫妇和郭惠恩夫妇在饭店门口迎接。大大的饭桌围坐了23人。王颖致辞,欢迎大家到来。建凤、周静妫、吕璞、马桂兰、马哮哆、高宝生等人纷纷发表感言。临来的前一天晚上,我与在山东照顾父亲的仁义村下乡知青李英华通话一个多小时,她再三要我代表她和她90岁高龄、2014年曾回水泉参加纪念1964年知青下乡50周年大会的李跃中向大家问好。席间,即时拍下的照片及时发到微信“激情仁义村”,不能参加聚会的战友也纷纷即时回话和回音。
席间,周静妫等人一展才艺,纷纷歌唱。可惜我的摄像机电池摔坏了,只能用数码照相机录像,效果很差,但我回去仍然编辑制作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久久不愿离开。王颖买的香瓜真是好吃。我赞不绝口。王颖叫她爱人温玉琢特意又买了一塑料袋,执意要我带回去。这真叫我感动和不好意思。
分别的时候到了。王颖温玉琢夫妇,刘建凤,周静妫穆道仁夫妇,郭惠恩夫妇送我们上车,车不开,他们不走。大家相约,哈尔滨见,以后常见。
此次双城行在“激情仁义村”微信群掀起了一阵又一阵高潮。我的这部电视片也顺势而为,推波助澜!
电视片《青春作伴好还乡》解说词:
双城,哈尔滨市1964年下乡插队知青的第二故乡。 梦魂牵绕,半个多世纪,五十余年不曾忘! 那里有我们的青春闪光, 那里有我们的火热理想, 那里有我们的甜蜜爱情, 那里有我们的赤胆衷肠。 今天,2017年7月16日, 至今留在双城的知青王颖、刘建凤、周静妫、郭惠恩 和他们的爱人要相聚, 邀请一起插队的哈尔滨知青重回故乡。 激动的心哪,和杜甫老先生当年一样: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战友重逢,拥抱而泣,暖流涌胸膛。 欢聚一堂,又回昔日好时光,心绪激荡。 我们中,有的知青是小学同学,中学同窗, 有的知青是知心伙伴,在一个大院成长。 有的知青与双城水泉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 成家立业,留在故乡。 有的知青在劳动和生活中互相了解, 互相景仰结为形影不离的终生鸳鸯。 真挚的友情使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 互尊互爱,互助互帮! 青春不老,我们在一起,就和当年一样, 无拘无束,放声歌唱! 快乐载着我们,手拉手,心贴心, 沐浴夕阳,在广阔的天空下, 自由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