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0509|回复: 4

忘年花

[复制链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7-3-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永大 于 2017-4-1 10:04 编辑

                   忘年花

                      ——为张冠立《鸿飞薄暮》散文集作序

  “忘年之交”是中国崇尚的“八拜之交”之一。据说东汉年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40岁便与20岁的辞赋家祢衡相交多年,过往甚密,互称师友,传为佳话,谓之忘年之交。我与冠立交往自然比不得孔祢之交,但说谈吐之深、情谊之切,差堪比拟。我每每追溯往事而凝望远眺、惬意遐想之时,宛如乡野中时时闪现“山花烂漫朵朵香,万绿丛中点点红”之佳景,仿佛宇宙间真有久长不败的“忘年花”,正在鲜艳而茁壮地生长着,永不凋谢……
  说来从未有人请我写序。我敬羡汪曾琪老人为诸多年轻作家作序。汪老在给何立伟写序时说:“为人写序是一件危险的事,但是我还是愿意写这篇序,理由是:我愿意。”汪老写序心中藏火笔下生花,定然产生提升乃至提纯之妙用。而我为冠立写序,实在是疑惑非但不会发出美妙天籁之音,恐会留下笑柄。1936年,鲁迅在重病时为《海燕》月刊写过短文《大小奇迹》,痛骂“名人荐书”中有“真是奇杀人哉”一句。我既非名人更弗荐书,只是唠叨几句而已,想未必能横遭“痛斥”吧?何况卑下无奈的是,24年前为我首集《主旋律放歌》写序的恰是冠立。谦让?婉拒?礼仪何论?“忘年交”何在?来而不往非礼也,故只好硬着头皮自寻苦吃了。请我写序,冠立是第一人,难为我不受宠若惊。
  1966年12月。我遭到了不幸。从此我家门庭冷落,许多好友恐避之不及……
  某日傍晚。学生模样若无其事地踏进舍下。我一时“丈二和尚”,心中惶惶:“是又来通令批斗的?”
  “吴老师,您好!”轻声慢语,无一丝惶恐,是表示无介意,居然亲近地找个近我的地儿,慢慢坐下。
  “吴老师,这些日子身体还好?伤重吗?”,又转向老伴:“师母,别当回事,都是孩子勾当,别计较。我估计这种情况也不会太长……”他轻声笑了,兴许是为驱散沉沉死气,而添进对他的信任感。我,真的如释重负了。
  这人便是学生张冠立。在之前,他在音一中是知名外语迷。他知道我是学外语的,便间或造访寒舍,而每次来虽彬彬有礼,无刻意的嘘寒问暖,却对我校正他英语单词发音颇为较真,偶尔也探讨俄语句式,题外闲语寥寥。而今,他竟冒文革之大不韪?惊诧过后,我被他的胆量被打动……
  其实我调到音一中刚一年,时任初二一个班副班任,并非他的“亲老师”。报到不久,我就听到初三的他文理并重,各科成绩优异,物理还有精辟之见的赞誉,校园里也一时传为美谈。可惜良宵不长,“浩劫”就入侵了固有静谧,顿时乱作一团。然而,我们之交往非但未有摄氏半度“降温”,反倒显得更加升腾起来:隔几日他就如履家门,依然带着学外语的兴致,毫无顾忌地与我促膝攀谈,往来坦坦荡荡,谈心毫无芥蒂。“忘年交”就如此奇迹般孕育、诞生了。
  70年代初,我从学校先后调到旗委宣传部、呼盟电台、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主管的党刊杂志社;而冠立毕业下乡几年后先是调到音一中任校长;1991年,被推荐到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工作;是年秋,参与筹备组建呼伦贝尔大学工作;继之又调到呼伦贝尔盟教育局工作,经历了13年的深磨苦练,一直颇受领导器重,以致不久擢升到领导岗位。但他没有被官职所累,却是更加勤奋攻读多多英文原版书籍,外文水平超乎寻常。现在,他常与国外名人、著作家等有频繁的飞鸿翩跹。
  藕未断,丝犹连。这朵忘年花从2009年起又如沐春风,盛开得愈加鲜艳。2010年1月14日,冠立在复信中倾述道:“吴老师:惠函收悉……您是我心中形象完美的老师。我愿意接近您,并且也得到了您的礼遇。多少次在您家深夜盘桓,您给了我不倦的热情,至今仍是我美好的回忆……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学生尾随老师也步入老境。现在身心疲惫,很愿意躲在一隅歇息。但老师尚能主动给我音信,热情不减当年,可见您的真挚和师者风范……”此后我们的“鸿飞薄暮”鹊起,常常可赏读到他的内涵充盈、文笔精粹的散文。自2013年迄今,他的羽丰“飞鸿”才令我有幸充当了它们的“第一读者”。追昔抚今,幕幕闪过,泪眼朦胧……   
  冠立是下乡知青。他亲历过劳动中经受风雨考验,目睹过生活上遭际烦乱春秋。他写的追溯文字,极适见诸于《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的“文学沙龙”网页,可谓量体搭配,效果极佳,颇受读者赞誉。他文如泉涌,一发不可收拾,写成耕耘、山居、苦乐、自给、自足、潮起舟轻泛洪流等篇知青岁月回顾。继之,他又一气呵成地发来串串闪光珍珠:新坟、市场的长成、店家何在、家乡的河、城建大跃进、求医问药、老街的变迁、未了的心愿、粮食的往事、家乡文化纪事等篇家乡变迁追忆。我有幸饱享了他笔下之丰盛大餐,观赏了知青的欢乐歌舞,倾听了小镇的变迁音符。他说过,他写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正是他不追逐名利,勤于劳作的龙马精神。
  佳作一触网络,好评蜂拥而至。一读者读《自给》后赞誉说:“如果不在中国东北农村三年五载,谁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风土人情、劳作过程、传统习惯……丝丝入扣……像这样的佳作,就只能一看再看,留在雨过天晴的日子,读几行就会会心一笑!好!”逊克牧马人断言:“行家里手呀!就是一个农家把式的经验介绍,叫人佩服。”昨夜星辰赞佩:“作品写得太好了!不身临其境,是不会写出这些感受的!可见作者的文学功力不凡!”小金猪读《潮起舟轻泛洪流》后感慨道:“看了你的文章,受益匪浅。细腻,饱含深情地描述了45年前我们人生旅途的起点,像年轮一样,在那里流淌着我们的岁月回忆。谢谢你的文章,让我也回忆起了我下乡时的情景。”齐梦更是一针见血:“感人至深的宏篇巨作,鼓舞士气,更唤起情感的承传和流转。不忘历史奋战,不忘黑土地,不忘大荒人。切记感恩。”逊克神枪手读了《新坟》(三)说:“在农村插队的知青与农场知青相比更多了几分艰苦和贫穷,因此他们更了解那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和极其质朴的农民。在这原生态的故事中,体现了贫穷和落后是双胞胎。人们除了为生存而争命,剩下的只有认命了。文章写得很吸引人,谢谢!”东佳读过《家乡的河》后感动说:“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让人共鸣,欣赏佳作。” 青山好读《市场的长成》后细细剖析:“条分缕析的叙事脉络,有声有色的语言特点,都表达出作者的高超文学素养。但是,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些文学范畴的意义——主要的是这篇文章的旨意:市场经济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是社会经济发生发展的一个过程。小而言之是说市场经济等等,大而言之则是在用生动事实解说一句政治经典:‘不要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也不要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习主席语)。好文章啊!顶!”有位读者读《店在何处》后赞赏道:“本人对文学很粗俗.此文朴实易懂,非常喜欢!赞!”如此令人怦然心动的评论,俯拾皆是,令人感奋不已……
  不久前,冠立出游日本写了《浮光掠影东洋行》连篇佳作。有的读者期待道:“介绍详细,获知非浅。但愿中日世代友好!”周游欧洲8国写了《欧洲纪行》长篇连载,内容丰厚,文字精巧,细略得当。读者夸道:“阅读张冠立老师的文章,感觉像同老师在一起旅游,在听楼主讲故事。写得真好!”“游记里面讲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张冠立老师好笔力!”
  好文共欣赏,佳作相与析。当然见仁见智。我不敢妄加评说,管窥皮毛而已。
文如其人。他自学生起,就是一本正经,一身正气,彬彬有礼,谦恭有加,满有老文人的气质:他从不吃喝拉扯;作品也尽是主旋律当道,正能量开路,没有一丝颓废情绪。他才思敏捷,运乎自如,信手拈来,一泻千里。写游记,遣词造句恰到好处;突出主题画龙点睛;刻画性格入木三分;表现内心力透纸背;表达心绪绘声绘色;描绘景色惟妙惟肖;交代现场如临其境。写追忆,含情脉脉,浮想翩翩;主次分明,情节真实;细腻入微,如闻其声。写评议,实事求是,公公正正,不掺私情,点到为止,没有捧杀,更无秒杀。他的文风笔触在真不在浮,在纯不在华,朴朴实实,干干净净。清代诗人、《随园诗话》作者袁枚说过,作品要讲究真情、个性。“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要“出新意,去陈言”。冠立正是扎实地朝着这一航向劈浪斩荆的践行者。
  文品如人品。他在2013年2月7日致我的复函中说:“和《灵魂的事》、《生命的品质》这样书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使人常有开悟的感觉。有一些话听似平常却振聋发聩:‘在今天的时代,让生命回归单纯,这不但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生命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余寒虽在,阳光已经明媚。春天的大门已经为我们开启,愿荡漾的春风再一次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惊喜和感悟!” 冠立就是这种无欲淡定,攀登不止,向往巅峰的人。
  冠立家父母生有三子。其中兄长冠哲早已是声名远播的国画家,画品堪高,收获颇丰;胞弟不仅长于散文,擅吟诗赋辞,且既通俄语又精于英语,娴熟通读原版著作;似有长兄胞弟为文界“双胞胎”之美誉。而今,他为集子命名《鸿飞薄暮》,寓意自然在“薄暮”中鸿雁驾云翱翔。在他,堪称“薄暮”,而我已是垂暮之年矣。至于曰“飞”颇为形象:美文、书札在网络空间腾云驾雾,迅猛撞击电波,欣喜地衔来忘年花的芳香……
  我为母校哈六中60周年校庆发表的《师生赋》写过:“学校永远是不与污秽相伴的神圣殿堂!教师永远是花艳叶茂的田园园丁;学生永远是苗圃争奇斗艳的不败奇葩!师生永远是知识殿堂里的绿叶红花!”如同我俩——忘年之花啊!
祝愿赤心培育的“忘年花”借助网络的充沛浇灌,必将会绽放不谢,直到永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7-3-29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本散文集的序言,吴老先生似乎写的长了些,但比起51年的忘年交,又显的短了些。作者能在特殊年代,一如既往的对待老师,说明了作者的人品。作者对吴老先生的敬重,也说明了吴老先生的为师之道和博学,所以忘年友谊源远流长...希望能尽快看到这本张冠立写的《鸿飞薄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7-3-3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挺好,写了七稿,真是认真,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梦 发表于 2017-3-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拜读,受益匪浅,感悟更多。
这是一朵怎样的《忘年花》呢?让我羡慕的都有些嫉妒了。这朵《忘年花》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是真正的肝胆相照;是寒风中的抚慰;是永远向善的激励;······。若能获此《忘年花》,一生足矣。
致敬,我敬重的良师!您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心中藏火,妙笔生花;致敬,我钦佩的知青战友!您才思敏捷,忠诚坦荡,笔耕不缀,攀登不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7-4-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才学校高才生,文章写得挺好,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寓意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2 1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