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16-12-15 18:56 编辑
海口三亚旅行游记(一) 文/园林 2016年11月16日,我们哈知青十四组十人,在组长柏林的带领下,圆满结束了港澳游活动。有三人直接返回哈市,其余七人跟着柏林继续南下。 一、 亲如一家的小妹妹 十四组的赵悦珠来海南已经快两年了,但是我们十四组的所有会员都对她十分了解。因为晓珠就活跃在我们其中,每天在微信里都能看到她和暖暖的问候声。 听说我们七大圣(这是十四组的微信群友,给我们起的绰号。)来海南海口,晓珠就没有断了电话和微信联系。提前给我们预定了酒店客房,提前给我们定了旅游线路。为了这些,晓珠动员了老伴和儿子,找门路,找关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给大家节约开资。晓珠的电话和微信都成了我们七人的热线,给我们找便宜的返哈的车票,放下自己的买卖不做,出去跑票。为了更好地招待我们七人,晓珠还特意又请来一位雇员帮忙。 11月17号那天从早上7点多开始,晓珠就开始电话联系。一直到了中午12点,我们才坐汽车倒游轮到了码头。远远地看到晓珠在码头站外,惦着脚尖挥动着双手呼喊着我们,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大家互相拥抱着,虽然是笑脸相迎,可是脸上都挂满了喜悦的泪花。时间太长了,我们都太想小妹妹了!晓珠告诉我们到她们家里还有很远的路程,她们居住的地方怎么走,都是在海口地图的中间位置,打车快一点到。 到了海口柏宁大酒店,我们不用费功夫,很快就入住了客房。这都是晓珠儿子的功劳,还给了我们最便宜的价格。每个房间两人,88元一间房,这在海口是再便宜不过了。 晚餐在晓珠家里吃的,一桌正宗的东北原滋原味大餐摆满了一长条桌。有鱼、有肉、有鸭肉、红肠、拼盘、、、十几道菜。还给我们下了面条。晓珠说,这是咱们哈尔滨人的风俗习惯,上车饺子下车面。茶水、白酒、饮料、啤酒摆了满满一桌子。自从离开哈尔滨,一路上风餐露宿。在港澳就更不能提吃的好坏了。这是最丰盛、最可口、最爱吃的晚餐了。席间我们都了解了晓珠的再次创业历程,大家暗暗佩服晓珠有眼光,有脑力,有智慧。一个小小的摩托车棚在晓珠夫妇精密策划下,诞生在海口的某一个小巷子里了。那就是晓珠的事业,晓珠及其家人(包括老伴、儿子、儿媳妇)全家总动员。本来晓珠是为了照顾脑血栓恢复阶段的老伴的,这回好,连老伴也不甘寂寞,跃跃欲试地上阵了。一个晚上看着自家门前的摩托车,还有百元的收入呢,何乐而不为呢?餐后我们七人参观了晓珠的工作环境和地址,更佩服晓珠了。晓珠家门前的摩托车车队车水马龙,你想从中间穿过去,都非常不容易。这里骑摩托车的人,比哈尔滨的小轿车还多三四成。虽然是很辛苦的活,咱们在北大荒练就了一身不怕吃苦的精神,这点苦不算什么。更何况还有那每个月净剩的一万余元人民币跟着,晓珠平静地跟我们说着,我们都有一些眼红了。吃苦耐劳的小妹妹,走到哪里都是一把好手啊!从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晓珠,在这里大大施展了自己的才华。看那一排排编号,一个个规章制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晓珠,你是我们知青的好榜样,向你致敬! 二、 晓珠领我们逛广场 吃过了晚餐,已经是晚上8点半多了。晓珠告诉我们,海南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大家一时兴起,就跟着晓珠去明珠广场游览了一番。一路走着,晓珠一路给我们介绍着。这里是公园,那里是商业圈。一路上花花绿绿,荧光照得夜如白昼。 忙碌了一天的晓珠,带我们走到明珠广场,已是晚上九点多了。但是这里没有夜晚的感觉,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大街上公交车照样有条不紊地行驶着,排队等车的人也不见少。橱窗里的装饰就跟白天看到的一样诱人,人们的脚步声、广场的轻音乐声、公路上的大小车辆的行走声音,汇成了城市独有的交响曲。我们这群老知青,十四组的七大圣从冰天雪地的北国,来到了祖国的南疆。有一种乐不思蜀的感觉。我们的祖国太神奇了,大江南北的差距真的是太大了!夜晚十点,北国的哈尔滨冬天,路上的行人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在南疆的海口冬天,才开始他们的夜生活,商店营业照常,街路上人声鼎沸。在北国的哈尔滨冬天已经是白雪皑皑,人们出行是棉衣棉裤棉鞋棉帽子棉手套;在南疆的海口冬天,我们身穿着连衣裙体恤衫凉鞋墨镜纱巾。我为地大物博的中国骄傲自豪啊!更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点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坚定不移。 晓珠领我们出来游玩,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告诉我们明天我们自己的行程路线。有心有情有意的晓珠妹妹,把我们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并告诉我们,明天她亲自带我们去《白沙门公园》游玩。晓珠妹妹我们真情地道一声:你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