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888|回复: 5

(1462)1964下乡知青王颖文章《在磨练中坚强》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6-12-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62)1964下乡知青王颖文章《在磨练中坚强》

                    转发前言
       来海南东方市修养已一个多月了。身在南国,思念北国。虽然不能参加知青联谊会的活动,不能经常上网发文章了,但仍然关心知青事,仍然在各个好友群里与好朋友们微信交流,仍然每天发点文章。
      我将不定期上网发我在微信里发的文章,今天是第一篇。

       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我和马哮哆、马桂兰、崔晓天等人在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策划1964年下乡知青以自己下乡的切身经历写内心的感受,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马哮哆、马桂兰、单光复、崔晓天、赵友田、周淑云、陈伟明、刘桂兰、刘焕新、温慕谨等人都上网发了自己的文章,在知青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加入“激情仁义村”微信群以后,得知村里很多知青没有上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因而没有看到这些文章。现在微信这样发达,这样普及,我就萌生了重发这些文章的愿望。这些文章是时代的记录,是内心真实的感受,是走过的难忘的道路,永远不会过时。虽然是五年前写的,但对重温者来说,重读自己,会倍感亲切。对刚看者来说,是新闻。因为你不知道的,不管是五天前,五年前,五十年前乃至五百年、五千年前发生的都是新闻,例如出土文物。
       文章在微信村里发表后,的确再次得到了好评和反响。很多村民在微信发表了自己的感受。
       光复大姐在给我的微信谈重看崔晓天专辑的感受时,这样写道:“晓天的离去,是我永远的心痛。心痛她的才华不能再施展,心痛她再不能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种种美好。但  她在有生之年,将理论与实践 做到了最好,她是我们`水泉`下乡群体的排头兵,是我们的骄傲!她永远在我们的身旁!大鹏将晓天人生的高度`、学识、`与众的不同`,及时准确完美的用文字、照片、光碟等,在知青网上发表。这次又照顾到我们不会上网的少数人。以此来激励我们的晚年,大鹏一人的辛苦,换来大家的渴望与愉悦。真心的谢谢你!望不要太劳累!”
        1964年下乡到双城水泉至今留在双城的知青王颖也多次发表感想。她还在微信中给光复发了自己的感受。光复在给我的微信中说 :“大鹏:在你的带动下,水泉的王颖(l3中初中 一块下乡)应我之邀,在个人微信中,讲了她的经历。发给你先看看。”
       我当即在微信回复光复:“王颖写的非常好,应该发到村里去。王颖现在在哪儿?我见过她吗?”
        经常和我通电话和微信的马桂兰大姐说:“纪念1964知青下乡50周年大会上,王颖来了,你肯定见过她。”
       我原想直接和王颖通微信和电话采访,但她已给光复写了自己的感受,我就不在电话里重复采访了。马桂兰大姐说她很了解王颖,下乡时就在一起。前些日子她和刘焕新还专程去双城看望王颖。我在电话里让马桂兰大姐写篇文章,讲述王颖的故事。马大姐真当回了事儿,费了几天时间写出了《我敬佩的好战友——坚强的小王颖》,真是难为马桂兰大姐了。看了马大姐写的文章我真的非常感动!因为我没有那样的体验,就是电话采访了,也写不了那样好。在此再次向马桂兰大姐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这里,先发王颖的文章,再发马桂兰大姐的文章。

            在磨练中坚强(标题为编者所加)
                                       王颖
       光复姐当你在微信中提到我,令我十分感动,眼泪不由自主流了出来。谢谢你没有忘记我!多少年的心里话没有说出来,今天就向大姐你倾诉一下吧。记得我17岁时还扎着两个小辫,矮矮个子,在咱们学校读初中。就在面临考高中,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是听到你们的报告,受到启发,也报名和你们一起来到水泉。那段日子我永生难忘,也是我最幸福,最快乐,最苦的日子。很多困难摆在面前,就看你怎么去克服。九月份下乡,转眼就是秋收,我清楚记得扒苞米,那年雪下的早,苞米埋在雪里得用手从雪里捡起来扒,手冻得像猫咬似的,可谁也没叫一声苦,没一句怨言。这只是开头,往后的日子还长。值得庆幸的是有你们这些大哥大姐在身边,树立榜样,使我坚持下来。有点事想起来还挺好笑的,我个子矮身小力薄一担水都挑不起来,就把扁担钩卷起来再挑。左右乱晃,德才大哥和宝生大哥站在两边,保护我,慢慢的我也能挑水了。青年点这些哥哥姐姐们对我实在太好都把我当成自己妹妹,由其是马桂兰大姐,让我倍感亲切。经过磨练,和自己的韧劲,学会很多农活。乡亲们对我也非常好,干活帮助我,还给我起个外号叫小不点,每当听到叫我小不点时心里格外亲切。乡亲们把我们这些知青当成亲人,经常把我们叫到家里吃饭,吃苞米花。我很小时没母亲,我没尝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可在农村我知道了知青战友的爱乡亲们的爱,胜过父母的爱。那时我认为自己是最温暖最幸福的!可转眼文革来了,我的命运也就随着改变了。我也是高干子女,父亲是哈医科大学教授,基础部主任,他被打成走资派我也就成了黑五类可教育的子女。自己沉默了,羡慕那些工农兵子女,好好改造自己吧。认为一生也就这样了,经人介绍就和农民温玉卓结婚了。但这不是我想要的。别人结婚是幸福的,而我却非常痛苦,偷偷哭了几个晚上,好几个月不和他说一句话,他父母也很着急,可现在看起来我还没选错人,他一直对我很好,现在更是。生活虽然苦点,但也幸福。父亲平反,我也到卫生院工作了。由于自己什么也不会,所以给自己定了几条,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诚信待人,团结同志。这是我人生又一转变,刚开始学护士36岁学什么都慢,不会打针,不会配药,但我虚心学习,真诚待人,年青的妹妹们都耐心教我,对待患者也是这样老去病房看看,问问感觉怎样,有没有不良反应,患者说我服务态度好,其实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后来检验室没人医院又派我去城镇医院学习半年。回来把化验工作开展起来。虽然学历浅,没多大文化,但在工作中也集累一些经验。帮助大夫解决不少问题,碰到较重的患者,我都查两遍而且和医生沟通,感觉到应该转院的,就和医生提建议,不能耽误病情。记得有一个患者白血球特别高,查两遍还是,感觉问题严重,和医生说明我的想法,转院,后来知道是患了胃癌。还有本村一个患者白血球特别低,贫血,我怀疑是血液病,也转院了,最后确诊是再障贫血。有一个赤脚医生我们很熟,领来一个病人,我怀疑是肾盂肾炎,他又领病人到县级医院结果是。他回来说王姐你化验真准,数据和他们一样。其实平时认真工作集累经验是最重要的。我的平凡人生,平凡工作,有时到觉得不平凡了,我觉得自己没有虚度一生。经历多了磨练多了自己也就更坚强了。感谢在农村的日子,让我有毅力去作自己想作的事。更让我感到幸福的是现在还能在微信里和你们联系,谢谢你们这些大哥大姐!谢谢你们曾经给我带来的快乐!


         我敬佩的好战友一坚强的小王颖
                                     马桂兰
       1964年王颖毕业于第十三中学。当年初中即将升入高一的她,听到学校领导的报告,又看到本校高中毕业的十多名大哥大姐听从党关于“大办农业”的召喚,放弃高考,决心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她与一位要好的同学商定一起到农村去。可是那位同学的家长坚决阻拦,未能如愿。但王颖却很坚决。她说:我说话要算话!她很快做好家长的工作,终于在1964年9月3日和我们39名同学一道奔赴双城县水泉公社仁义大队,成为了一名新式农民。她和我被分配到第六生产队,成为了我日夜相随的亲密的好战友、好妹妹。
        至今五十年过去了,回顾往事时,每当提到王颖,无人不赞扬她,公认她是一位自立坚强,忘我进取,真诚助人,和善友爱的好战友,可敬可爱的好战友。
她的父亲,当年是哈医大一位知名教授,並担任校系的主任。在王颖不到五岁时母亲去世,不久她有了继母和弟弟。父亲忙于工作,没有精力关心她。那么小的王颖没有得到常人家的温暖,快乐。跑到奶奶家,在老人的照料下读完初中。
        在我们下乡青年的集体里,她年龄小,个子矮,力气差,看上去真是一个弱不经风的小学生。初三毕业时的班主任于春英老师非常关心照顾她。下乡时老师特别不放心,得到领导的批准,跟随王颖到农村,且陪伴了几天。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社员的热情给了她信心和力量。她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用一生的实践,证明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我们刚到农村不久,进入了秋收大忙季节。艰苦繁重的劳动关时时老验着我们每位知青。而小颖更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劳苦。
       我记得,割黄豆时王频的手多次扎得出了血。手握镰力磨起多个血泡。此时疼痛难忍,我们劝她休息。可她总是回答:你们都能坚持,我也能!
       收割玉米时,她个儿小,力弱。但她与社员们齐上阵,有时就落在后面。为了不让大家帮她,就在休息时提前起来多割一些。
       有一次她感冒发烧,头疼得很,整夜难眠。我们再三阻止她出工。可她仍不肯休息,说:我能行,干起活来出出汗就好了!
       那一年,无论是冬季的打场,铡草,还是凌晨跟车送粪,春季的坨坯,打墙,刨玉米榨子等农活,本该是男社员干的重体力农活,而王颖也都不甘落后地跟大家一起干得热火朝天。
       农村饮水都是用辘轳打上来,並装在木制的笨重桶里,高个儿的男同学刚挑时,都很费力。而小王颖多次练习,终于挑着重担稳稳当当走起来。我更谁忘的是,每当收工回到家里,多想躺在炕上休息一会儿。可是王颖经常是清理房间,打扫庭院,帮助值日的同学洗衣做饭。有时还帮助男同学洗衣服,缝缝补补做针线活。她关心战友体贴入微,无论谁有病她都会精心照料。我有时因工作不顺利,烦心郁闷,她也会热心劝说,疏导我宽心。
       在农村的多年中,她更是待社员如亲人。每当听到哪位老乡有病,她都能主动看望,送药、送钱。听到谁家有困难,她都能主动相助。所以六队的社员无论男女老少都称她是一位热心助人的好知青。
       我们知青集体中曾多次评选各级先进,出席各种表彰大会,王颖总是想到别人,从无怨言。我想起此事,至今都感到惭愧和不安。那年,省报记者王家彬到我们知青点采访,经多方了解将她的事迹发表在当月的省报上。
       她勤奋好学,认真做事,不怕困难的精神得到领导的好评和信任。。当大队成立科研室时,她被选派。在崔晓天的领导下挑起种好实验田的重任。
        我最敬佩她的是:她一生遇到许多不幸遭遇时,都能以坚强的意志,鼓起勇气度过一个个难关。
       文化大革命中,她的父亲被打倒,关押。公社大队领导得到消息,通知不准王颖加入红卫兵,並且不能参加许多活动。王颖感到晴天霹雾,因那时的她正以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运动。她不知所措,内心苦闷,疑惑不安。她不能向谁述说,只能自我承受着巨大压力。她想起有位诗人的一句话:你的心能使天堂变地狱,也能使地獄变天堂。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力地参加劳动,真诚与战友,社员相处,从中得到安慰和快乐。
       文化大革命后期,知青集体中许多战友结婚,有的离开农村去了外地。此时,王颖在战友们的劝说下与本村的青年农民结婚。她说:实属无奈,这种选择是不如意的婚姻。她多日郁闷、苦脑。怀着这种心情有孕生子,得到得是一个畸型孩子。夫妻两人一年多精心护理,治疗也未能挽救孩子的生命。此刻王颖受到极大的心灵創伤,真是难以喘息,举步维艰。
       更难得是,她跟随爱人温玉卓从六队转到三队,一年的收入不到三十元。当生第二个孩子时,家中几乎没有分文。她把坐月子时别人送的鸡蛋都舍不得吃,拿出去卖了买些生活用品。
       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到收入多些的砖厂工作。但繁重的强体力劳动让小王颕吃了更多的苦。刚刚出窑的红砖,热得烫人,个子矮小的她要背起高高的一罗砖,快跑如飞地跟随大家去码垜。因体力不佳不知多少次擦伤身皮肤,砸伤脚和腿。但她没有裹足不前,一直坚持工作在砖场。
       终于有一天,父亲单位的领导来到公社。他们通知己给王主任平反,要求落实政策为他的女儿安排工作。很快,王颖被分配到公社卫生院做护士。不久,她又调到实验室做化验员。她边干边学,很快熟悉了业务,受到大家的好评。她身边的医生,护士都喜欢与她相处,把她当成知心朋友。患者更是信任她,赞扬她是一位热心为他们服务的好医务工作者。
       如今,王颖己退休多年,但仍在双城县城的女儿家。老两口帮助照看正在上学的外孙女。她的两个女儿都很孝顺老人。
       前些日子,我与刘煥新到双城看望了想念的小妹妹。一走进家门,一眼就见到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王颖精心刺绣的风景画。还有一张张书写的很有工底的书法条幅。房间不大,但整洁,简朴,舒适,温馨。她见到我们高兴极了。紧紧握手,拥抱。看到她身体,精神,面貌都很好。最让我兴奋地是,她在温玉卓面前说出心里话:我现在越来越感到嫁给他,大幸运了。这么多年他都是那么关照我,呵护我,我现在真得好幸福啊!
       过了一会儿,王颖又请来另一位家住双城的战友刘建风。见面后,我们四人有聊不完的话题。她俩也非常想念各位战友。温玉卓一直在厨房忙碌,为我们准备了满桌丰盛的午餐。饭后,王颖再三挽留我们住下,而我俩真得不想给增加负担。
       王颖一直把我们送到汽车站,仍不肯离开。原来她是一直等待开车时给我们买车票。我再三劝阻也没起作用。过了一会儿,车开动了。远望着仍在招手的小妹妹,我感动地流下热泪。她是一位在农村工作,生活五十二年的好战友。她虽不是我们的亲人,但战友情胜亲情。我暗下决心,今后有机会,一定要经常看望,关心我的好妹妹。我衷心祝福她健康,快乐,幸福度过每一天!


676386842306657573.jpg

87928786798051879.jpg

王颖和爱人
120306014610007044.jpg

5425247528769260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12-8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的个人历史,可圈可点。后知青时代,更是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梦 发表于 2016-12-8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向老知青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山 发表于 2016-12-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经磨难,战友精神感人至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6-12-8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鹏站长带给我们这么好的回忆录,马桂兰大姐和王颖大姐都是我们老知青的典范,她们那是插队,要比我们下乡在国营农场苦多了。干一年到头没有工分是经常有的事,真的很佩服她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16-12-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艰难岁月过去,夕照也美。祝老知青快乐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4 13: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