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4)怀念我的恩师姜照远
吴永大在哈北网发的《真情》的文章唤起了我的回忆。
我在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杂志当记者、编辑(后为编审、副总编)25年,姜照远当过我多年的总编。
1982年我大学毕业留校在黑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工作。1984年中央有文件,在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优秀人才充实到机关工作。省委组织部到黑大来考察,部长让我接待。最后,我也列入预备调入机关的人员之一。当时省委政策研究室准备调我去工作,我不愿意去。因为我小时生病,先天耳聋,性情耿直又不会来事,考入黑大前,在南岗区委当秘书就很吃力,所以不愿意再做秘书类的工作了。后来就调入了《党的生活》杂志社。
姜照远总编原来想要我写言论方面的文章。我说,我是中文系毕业,愿意写形象思维的文字,写通讯报道。知人善用的姜照远同意了。到编辑部后,第一次派我到双城农丰乡采访,我虽然在1966年大串联时坐火车到北京,但后来直到下乡,一直没坐过火车,所以去双城差点坐错了车。采访归来,交上稿子,姜照远细心评点,指出不足,我非常感谢。稿子虽然没发(后来改写后发在了《农民致富之友》杂志上),但我知道了党刊的通讯应该怎样写。
我调入《党的生活》的当年1984年,姜照远再次派我到林口县采访当时是牡丹江市优秀共产党员老知青王篇的事迹。回来后我写了长篇通讯《大山的主人》,发在了《党的生活》上,这是我第一篇较长的文章。后来,姜照远又让我负责《婚姻.恋爱.家庭》的栏目,我写了一些这方面的采访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有读者来信,要以我写的报道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写剧本。
在《党的生活》,姜照远对年轻的记者、编辑的指导无微不至。 记得一次姜照远从北京采访回来对我说,哈尔滨开往北京的18次列车不错,你以旅客的身份暗访。编辑部为我配了一部黑白胶片的照相机,那是我第一次使用照相机。采访回来,写了长篇报道,引起反响。18次车被省政府奖励全员浮动一级工资。铁路局召开庆功大会时,特邀我参加,还给我披红挂彩。后来我又陆续采访发表了两篇关于18次列车的报道。 记得姜照远派我到伊春采访时,我选中了友好林业局一位培养了焦志敏等很多乒乓球国手的小学教练李传谦为题材,写了长篇报道《培养乒乓冠军的人》。我看到《党的生活》已排版下稿了,就给《人民日报》寄去了。没想到七天之后,《人民日报》就配评论发表了。因当时党刊还是铅字排版印刷,周期较慢,出刊在《人民日报》之后了。姜照远善意地批评我,你是党刊记者,采写的报道应该首发在《党的生活》上。同时他又鼓励我多些好文章。 姜照远调走后,还常来编辑部与我多次见面。我们交谈的都是写作、采访方面的事。 2015年,姜照远不幸去世,我到东华苑为他送行。 可以说,我走上新闻采访的道路与姜照远有直接关系。 怀念我的恩师姜照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