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128|回复: 4

(1427)叙述五十年历程自传体著作《心泉石上流》出版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6-8-2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27)叙述五十年历程
     自传体著作《心泉石上流》出版

















原书序


微叙事折射大时代
             ——管黎丽女士回忆录读感
                                 雷从俊
             时光如水,逝者如斯。在无法挽留的岁月之河里,我们藉由什么去回溯上游、体认过往、联通前人的生命和情感呢?除了周吴郑王粗枝大叶的史志、教材而外,便是各类影像、书信和日记之类。这其中,日记作为最私家最真诚最具有生命体温的文字,往往为我们打开一条条穿越时光的隧道。管黎丽女士的日记给人带来的,正是这种质朴而奇丽的阅读感受。
        与管黎丽日记最初的邂逅,自于好友胥得意几年前推出的长报告文学《森林近卫军》。在写到武警森林部队组建初期的概况和一些重大扑火战斗时,书中多次援引日记原文。我注意到,这些文字既理性、客观、准确,又简练、生动、传神,甚至还不失细节的呈现和情感的涌动。当时,尚不知日记为何人所为。同得意聊到他这部新作时,才知道“日记”的作者管黎丽不仅是武警森林部队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作战参谋,而且是一位有担当、有韧劲、有爱心、有故事,颇受上上下下尊重的“管姐”管姨”。她少年时开始写日记,无论是负笈求学之际、“史无前例”的动荡中,还是携笔从戎的漫长岁月里,她的笔触须臾没有停辍。横竖捺,涂涂写写,人生60,日记5 0载,日积月累中成就了文字的浩浩军阵,留下了蔚为大规的日光月影。
       “管姐”退休之后,一边受邀返聘继续为部队工作,一边回眸往事,翻检旧作,整理出4 0多万字日记。经过筛选、删节和体例的处理,这些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原有的顺序,省略了具体的日期、天气等元素,从而更具有阶段性、类型化和整体感。虽然失去了时间原有的节奏和韵律,但还能显而易见地读出其作为日记的特质。这里有一个学生校园生活的青涩与美好,有一个少女政治狂热的烙和静夜沉思的轨迹,有一位作战参谋在协助首长指挥部队实施作战意图中倚马而成的“急就章,也有一位部队史志工作者的客观与严谨。当然,更有作者作为女性、作为女军人那逶迤曲折、千回百转、隐忍柔美的情感心路。
        一般而言,日记的初衷是写给自己的备忘录、启示录和座右铭。由于自己面对自己,因而写日记的时刻往往也是   一个人最本真最放松的状态。恰是如此,文字功力和情感传达往往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纸页之上。如同沿着一条河顺流而下会感知不同的水温一样,从头到尾浏览管姐的日记,也能感受到丰富多姿的语言魅力和情绪起伏。早期的日记,多是淡淡的白描和记写,标识性的语汇和真醇的语态如一汪清水映现出那个时代的侧影。入伍之后的日记特别是那些“秉笔勤书记战程”的文字则是熟练使用军语,巧妙融人古汉语,简如电文,短促有力,可见行军之急切之迅疾,扑火战斗之艰难之酣畅,挥师凯旋之兴高采烈之兴会无前。然而,当读到者那些记述同学情、同情、亲人情、战友情的文字时,我们又会被带人一种娓娓道来的语感和浓重深沉的情谊之中,语言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节奏和色彩。及至走进者的情感深处和隐秘柔的内心,又会感受到别样的风姿。在这里,语言不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思维、思考、思辨和思想的工具。作为女性,怎么可能会对爱对情甚至对来自男性世界的惊鸿一瞥无动于衷?无论是当初作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女生,还是后来作为警营里“万绿丛中一点红”,管姐始终都不乏追随者,也不乏心仪者,但她始终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思想逻辑和行为旨归:我爱者,只能奉为男神而不可有何方式的亵渎;我不爱者,只能善而绝不会成为生活的伴侣。这充满矛盾和悖论的形而上的情感,现在日记中便有了文字的千般悱恻万般缠绵,便有了几多欢聚、几多离别、几多不舍、几多纠结,便有了不同生命阶段对爱情的追问、思索和探究,也便多了强烈的个意识和穿透时空的命运感。可以说,人生的种种验、种种况味,都被作者准确地捕捉、生动地记录下来,并传导给今天的人们。阅读一个人和她的一个时代,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电光石日记,不仅能够随同文字放眼一个时代,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电光石火,流岚虹霓。
        由于管姐长期在武警森林队工和生活,更由于她作为首长机关的重要一员多次参与重大军行动,她的日记实质上也成了一微观中透着宏观的森警部队战史和发展史。她的笔下,有部队发展建设中的关键事件,有“中军帐”的运筹决策和处理复杂问题时的领导艺术,有艰苦卓绝的训练战斗和令人震憾的“火场精神”更为重要的是,日记还隐藏着一支部队不断变化发展而又一脉相承的文化谱系和精气韵。几十年来,者无论是在机关办公室里,还是奔波在训练战斗现场,更或是下基层指导工作、调研、讲课,她始终心向官兵、情系官兵。退休返聘之后,当年的“管姐”在越来越多年官兵那里变成了“管姨”时间相对宽裕了,军旅情、爱兵情更浓了,她不仅是每有任务主动请缨,还时常和身边的战士们聊天,逢年过节和大家一起包饺子。她真真切切地把部队当作家,把官兵当成了亲人、朋友和知己
       几十年来,知兵兵记兵写兵对她说几乎成了一种自觉。她笔下的官兵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也有失落、有困顿、有遗憾、有疑惑。在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当下乃至长远的将来,读懂这部堪称青年官兵“生命册”的日记,对做好“人”的工作的实际意义不言而喻。
      “我多想把自豪留给记忆/我多想把记忆当作课堂”这是管姐非常喜爱的一首歌中的词句。的确,她和她的同龄人有太多自豪,她日记中呈现出太多精彩的记忆。作为后来者,我们又如何在这座用半个多世纪光阴搭建起来的精神圣殿中找到自己的“课堂”呢?平心而论,这些文字中的确有许多那一代人身上看似平常却弥足珍贵,转而又被我们这一代人逐渐疏远甚至遗失的精神品质。——在做事上,我们需要作者那样的持之以恒。许多人似乎习惯了狗两天猫两天,想起打鱼忘了晒网,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打不起精神,更缺乏应有的恒心和韧劲。仅就写日记为例,深得现代录写工具之便的一代人,还有谁能够像管姐那样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记下生命的刻度!这种缺失,不仅遗落了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性,而且极可能导致精神领地更大的荒芜。——在处世上,我们需要作者那样的纯朴真诚。管姐和她的同龄人经历过物资的匮乏、时局的动荡和心灵的磨难,但绝大多数人到了耳顺之年还葆有纯朴真诚,不热情善良,甚至在纷繁世相中宛若赤子。走过滚滚红尘,不被污玷染,愈见初心可贵。这提醒我们,心灵只有最大可能地不被物化、不被扭曲、不被异化,才能活出自我,看见至性,创造美好。——在修为上,我们需要作者那样的反躬自省无论是谁,人活一世很难逃离心灵的磨难情感的纠结和进退去留的忧思,如此种种,大约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完成心灵的救赎。作者作为女性,在日记中留下了丰富驳杂的心灵体验,但我们看到的不是怨天尤人,不是牢骚满腹,而是一次又一次、一番又番的自析自省自嘲和自警。如此一来,偶有的负面情绪都成了更为内化的力量。如此这般的自我修为与成长,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心灵的营养。
        作为无功利的自我的书写者,起初管姐并无意于旁人的目光,她和许多人一样并不希望这些日记被人读到,甚至还怀疑过这些文字的价值。大约是在胥得意等一批“小朋友”的鼓励下,才心存忐忑地肯于示人的。既然是私语走进了公众视野,那就全凭读者们臧否取舍了。
        管黎丽女士,我们亲爱的管姐还会写她的日记,如同她内心丰富地生活着——尽管我们已经在她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个时代和一代人精神的丛林,她还会在繁茂的日子里播撒生机。祝福她健康快乐,如同她在日记中对这个地界的祝福。
   
                                                                2 0 1 51 24日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8-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鹏兄整理目录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秋兰 发表于 2016-8-2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老师辛苦了!拜读佳作,深有感触,人生百年无憾经典。人活到老就学习到老。祝你永远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6-8-26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香气华 于 2016-8-26 06:15 编辑

介绍一下:管黎丽是哈北网站管大鹏的妺妺,是我们的知青战友,也是一名军人。

书名精彩,封面漂亮,内容朴实,畅销读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炎冬 发表于 2016-8-26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管黎丽一篇文章,很是欣赏!一定继续拜读本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6 05: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