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园林 于 2016-7-13 11:38 编辑
内蒙古之行(四) 文/园林 昨天,2016年7月1日,一个永远载入历史史册的日子。就在这建党95周年的纪念日的日子里,我们获得了全国《夕阳秀》金老梅金奖。得奖对于我们这些古稀、花甲之人兴趣不是很大,重在参与吗。在剩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可以放松地玩乐了。 上午大家自由活动,导游给我们指了大概的方向,就匆匆离去。下午,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内的《响沙湾》到了这里满眼是金黄灿烂的沙海。我们乘坐缆车进入沙海,大家按照导游的吩咐,将自己包裹得,那叫一个严实。头上带着遮阳帽、墨镜,颈项套着防晒脖套,身上穿着防晒服,手上带着手套,脚上穿着防沙袜,整个一个全副武装,如果不是天天在一起,都有互相认不出来或认错人的嫌疑。沙海的确风沙大,大风吹来,就跟城里的沙尘暴不相上下,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是这样大的风沙,也没有打消大家游览响沙湾的兴趣,大家跪倒爬起。渴了喝口发给大家的矿泉水,累了坐在大张拉膜下的蒙古包里休息一下。没有见过如此之大的沙海的东北人,那就叫一个开心。只见你往沙海里一坐,滚烫的沙温让你大叫“烫”。大风吹跑了帽子,就拼命追赶。来一个沙海大奔跑,保管你跑不了几步就跌倒在沙海里。大家走着,我突然大喊一声:大家回头看看我!,看我的同时,也留下了大家回眸一望的精彩瞬间。 我看着沙海想着一件事,内蒙古人是如何在这么大的流动的沙海里,建起了一座座蒙古包、一个个建筑物?那沙海里的绿色植物,是怎么栽植上去的?这沙海里的植被,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坚强铁汉,采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手法,让那绿色留在了那里?我甚至幼稚地想着,那滚烫的沙海,如何容忍绿色生存!我们佩服这里的人们,一直以来,他们不畏艰险,力排万难,才创造了这沙漠绿洲。出于职业的习惯,有几十上百的为什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甚至还想到,如果倒退二十年,我会不会申请来这里绿化沙海?这里的绿化空间太大了,老一辈的内蒙人,他们是怎样付出的艰辛努力啊? 《响沙湾》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顽固的地方。你什么时候能变样?对了,我还忘记交待,响沙湾的名字来自于在沙海里打滑梯,那里的沙子会发出“嗡嗡”的叫声的。 发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