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952|回复: 1

小说连载:《刘镇往事》(15)

[复制链接]
雨加雪 发表于 2016-5-1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五、虎穴之中

      高莹之所以突然转变立场,就在于在解放前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两兄妹之间相濡以沫之情。她哥哥就是她的天,她哥哥的死尤其是那封带着她哥哥血迹的亲笔信对她的刺激太大了。

      高家兄妹幼年丧母,全靠父亲在重庆开了一间小杂货铺维持生计,并供她兄妹读书。

      武汉失守以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因为日军装备占优火力凶猛,中国沿海地区全部沦陷,各处军队损失重大,彼此又联络不通,所以大后方重庆街面上散兵游勇日见增多,一时间重庆市内“校官满街走,尉官不如狗”。这些与本部队失去联系的军人虽然曾在前线与日本人殊死搏斗过,毕竟彼此派系众多,且被打散之后因为没了军饷,为了生存而军纪很坏。

      那天两名伤兵在铺子里一人拿了两包香烟,也不给钱转身就走。父亲叫道:“老总使不得,我们小本经营吃不消哟!”一边叫一边追了出去并拉住他们。

      一个伤兵抡圆了手臂打了父亲两个耳光问道:“够了吧?不够再来两下?”

      父亲顿时不出声了。

      那两个人说:“格老子在前方流血卖命,拿你两包香烟还要钱?小气鬼!”然后叨起一支烟点上火扬长而去。

      父亲只能望着他们的背影唉声叹气,因为这样的事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

      终于有一天一位醉熏熏的营长闯进铺子里要酒唱,尽管父亲一再解释说没有酒,并任他搜查,那醉鬼仍然恼羞成怒,破口大骂起来又掏出手枪朝父亲前胸开了一枪!父亲就这样死了。

      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掩埋了父亲,兄妹俩四目相对。

      高莹说:“哥啊,以后啷个办嘛,我怕。”

      志钢说:“怕啥子,有你哥哟。”

      其实,有他这哥哥又哪样,志钢自己也不晓得咋办。

      前街张婆婆看他兄妹二人可怜,就来家对他们说:“志钢你中学虽然还没毕业,可如今抗战时期也顾不得那许多了。我有一个外甥在军校里当军需,我去和他说一说,你去插班读书吧,那里好歹是军校,有一份口粮。另外你兄妹二人帮那些教官抄个教案笔记之类,也能挣一点零钱。只是好男不当兵,只怕你毕业以后要上前线哟!”

      志钢说:“如今倭奴入寇国难当头,好男儿当马革裹尸,纵然上前线也是我的命!”

      于是,志钢来到军校读书。

      当时有一些内地工厂也迁入重庆,还有许多学校也经辗转来到重庆。兄妹俩把父亲杂货铺里存货盘出去,再到一家造纸厂购入一批白报纸废料,拿回家里裁剪成型再装钉成笔记本,这种手钉本因为便宜在学校里很抢手,老师和学生都争着买。

      志钢每天在军校食堂就餐时都留出半份饭下课后带回家给高莹吃。高莹虽然饥饿,但也只吃一半,留下另一半第二天上午再吃,只当是每天吃两餐饭了。

      就这样,兄妹俩靠着高志钢在军校那一份口粮相依为命,并且刻苦攻读,还要想办法做些小生意挣点钱。在高莹看来,哥哥高志钢每天那半份伙食才使她活下来。她知道志钢除了读书以外还要军训,每天也是半饥半饱,还不都是为了她?俗话说“长兄如父”,高志钢就是她的父亲她的天。

      高志钢军校毕业那一年,日本终于投降了,而高莹也已经读完中学考入重庆市高等师范学校,她在学校里仍然找机会给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补习功课,并且经常向各大报刊投稿挣一些稿费。如今她已经不用吃志钢那半份伙食了。

      抗战胜利,举国欢腾。高志钢受命在一个月内到部队报到。而他在准备行李期间内,却得知所在部队处于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发动攻势作战。同时军校也组织毕业生集体阅读蒋总裁的《剿匪手本》,这令他大为不解。战争打了多年,好不容易胜利了,应当让老百姓缓一口气了,还要进攻谁呢?况且共产党方面毛泽东已经来过重庆了,国共双方也签了协议了,白纸黑字,下一步不是要民主建国了吗?还要进攻哪个?把日本人打跑了那当然好,中国人再打中国人算啥子?他想起了陈大姐。

      高莹虽然对陈大姐没什么印象,志钢却对陈大姐很熟悉。当时陈大姐在一所中学里当代课老师,志钢来学校推销白报纸手钉本的时候,陈大姐对这种本子很喜欢。她看志钢虽然面有饥色,却穿着军服,知道他是附近军校的学生,就打量一下志钢问道:“你将来要做军官的,怎么也做小生意?”

      志钢说:“不好意思,父母双亡,还有一个妹妹要养活!”

      陈大姐很同情他,就说:“你真不容易!我可以在我学校里的同事之间帮你推荐这种手钉本,好不好?”

      志钢说:“太感谢陈老师了!”

      有一次陈大姐问他:“你读了军校将来是要上战场的,你对目前这场战争有啥子看法嘛?”

      志钢叹一口气说:“唉,没啥子希望,人家日本是现代化,飞机、大炮、机关枪,立体战争,我们中国落后,装备差。上课时教官都没信心说不行,到时候就看我的命哟!”

      陈大姐笑笑,悄悄地塞给他一本书说:“中国必胜,你不如读一读。可是要记住,这本书只能在家里读,不要连累我哟!”

      志钢接过书一看封面,原来是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他也知道这是共产党的读物,教官要是晓得了就不只是开除他而已,说不定要坐牢的。

      于是他说:“放心,我晓得!”

      高志钢读了陈大姐的书,顿时对中日战争的前景了然于胸,他还书的时候对陈大姐说:“好书,好书哟!”

      陈大姐笑笑说:“你既然是读军校的,这本军事战略读物你学校里面肯定没有!”说着又悄悄塞给他一本书。

      高志钢接过去一看,又是毛泽东写的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四下里看看,然后问陈大姐:“莫非你是那边的人?”

      说着还用手指了一下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那个方向。

      陈大姐沉下脸说:“莫要乱讲嘛!很多人都在私下里读这种书,连一些党政高官也在读,哪个是共产党了?”

      高志钢赶快说:“莫生气地哈,我就是问一问。”

      大姐只是说:“读完了要快些还给我!”

      志钢连说:“我晓得,晓得!”然后走了。

      如今部队要集结做攻势作战,高志钢心里想不通,来找陈大姐问道:“抗战八年,好容易胜利了,老百姓总要喘一口气嘛,可是军校里面又组织阅读蒋委员长的《剿匪手本》,我也被限期去部队报到准备参战哟。大姐,当年在江西,区区十万红军,蒋委员长调动百万大军也剿不干净,如今八路有一百二十万,还有二百多万民兵,要好多部队才能剿得完哟?恼火!”

      大姐说:“剿不完也要剿!难道真的请中共人士参加联合政府不成,那委员长啷个独裁嘛?”

      志钢愤愤地说:“抗战八年我在重庆也看到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腐败得很,连我父亲也被国民党败兵杀了,我真的不想打共产党,只想打这独裁的国民党!可是我上哪里找共产党嘛,恼火得很!”

      陈大姐看高志钢倾向进步可以争取,就说:“你出发去部队之前跟我去听几个人谈谈形势好不好?”

      志钢说:“要得!”

      陈大姐带高志钢去地下组织听了几次形势分析,看志钢很以为然,又与他深谈了一次,觉得此人在政治上倾向上可靠,就让他填了一张表,高志钢入党了。

      临出发前,陈大姐对他说:“我们是西南局党组织,你既然去了前线,所以你的组织关系要转到华东局社会部。当有人找你,问:‘仗要打生意也要做,有兴趣吗?’此人就是与你接组织关系的人,切记!”

      高志钢点点头,于是出发上前线了。

      他去的部队是国民党十二兵团八十五军一一零师,志钢的职务是师部见习参谋。这次可是鸟枪换炮了,部队全副美式装备,连军粮都是美国进口的:美国面粉、美国罐头。

      师部有一位叫于得水的参谋,此人人缘极好,跟谁都能说得上话。他与志钢差不多同时到部队,而志钢是军校毕业补充来的,那个于得水则谁也说不清他是从哪里来的。

      内战终于打响了,志钢所在部队“连战皆捷”,进展顺利,部队上下一片欢腾。

      于得水对志钢说:“照这样下去,解决共军问题指日可待!”

      可志钢是读过毛泽东所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人,所以他说:“不可乐观,部队虽然‘攻无不克’,却始终未见共方成批的俘虏和尸体,这说明对方有生力量并未受损,人家不过是主动撤离而已,并不在乎一城一地的损失,而将重点放在消灭我们的有生力量上。而我们每占领一地,都要留部队驻守,等于背上了一个个包袱。以后我们的兵力可要不敷分配了!”

      于得水沉下脸说:“你是不是太悲观哟?”

      志钢冷笑不已,说:“等着瞧吧,大头在后面呢!对方有生力量并未被歼,说不上啥时候在软肋上给你狠狠地来一下呢!”

      于得水闻言一愣,以后更加主动与志钢攀谈。

      果然,国军方面先是一旅一旅地被歼,后来又一师一师地被歼。东北危机以后,中原危机,华北危机,再西北危机。

      至于南京方面制定的战略,则从一开始的“全面进攻”逐渐变成“重点进攻”,到后来又变成“重点防御”了!

      那天,于得水端了一杯洋酒讨好地对志钢说:“高参谋,来,美国白兰地喝过没有?”

      志钢当然没喝过,他接过酒呷了一口说:“怎么有一股怪味?”

      于得水笑了,说:“土包子!这可是上等的美国白兰地。”

      志钢只好说:“我喝不来!”

      于得水对志钢笑着说:“不过高参谋在军事战略上的研究可真是不俗,如今局势的发展,果然被你说中了!”

      高志钢笑笑说:“啥子嘛,我不过是不敢盲目乐观罢了!”

      毕竟是学生出身,社会经验不足。志钢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于得水是国民党保密局派来监督各级军官的特务。他对共产党的各种理论著作都认真研读过,所以他从志钢分析问题的观点上感觉出,此人可能读过毛泽东的什么著作,所以应当重点监视!所谓“闻一闻气味就知道谁是共产党”即如此。

      这八十五军虽然是嫡系,可一一零师却是西北军杨虎城旧部。在当年西安事变中,该师许多人都与当年的红军接触甚密,至于师长廖运周是否加入过共产党,曾一度成为调查重点。杨虎城被拘以后,他的部队当然被分散编入中央军各部,使其不能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所以内战一开,对一一零师的控制必须严密。于得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派到该师师部的。

      于得水觉得师部张副官东跑西颠的很可疑,于是他严密地监视着,倒要看看他与高志钢有什么交集没有。

      果然,有一天那位张副官漫不经心地对高志钢说:“仗要打生意也要做,有兴趣吗?”

      高志钢一愣,连忙向四周看了看,又故意大声说:“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哪个没兴趣哟?”然后激动地上前拉住对方的手小声说:“同志,可找到你啦!”

      他们不知道,于得水正在不远处暗中看着他们呢,虽然听不到这两人说些什么,但是高志钢听到接头暗号时的激动表情并向四周观察的动作却被他看得很清楚。

      他得意地想:“哼,勾搭上喽,还握手呢。可惜你们休想瞒得过我老于哟!”

      他继续观察,发现那个张副官与高志钢接触以后就到廖运周办公室去了。

      于得水心里一沉,想到:“坏喽,是廖运周让他联络高志钢的,看来这位师长也不稳了!”

      于是他赶快写了一份报告上报到兵团情报处。

      东北丧失,华北危机,如果徐州再失守,共产党将饮马长江,江对岸的首都南京顿时也危在旦夕。这是南京国防部的结论。

      而共产党也不含糊,对党国的这处软肋绝不放过。济南一失守,国防部当然部署徐州会战。而各兵团中拥兵最多实力最强大的黄伯韬兵团在向徐州行军途中因为少搭了一座浮桥而马上遭共军大批部队围阻,在碾庄陷入重围。

      那天,师长廖运周召集军事会议,他在会上说:“黄伯韬兵团在碾庄陷入重围,委员长亲自下令我十二兵团紧急赴援,各部回去准备,尽量多带粮食和弹药,明日一早由确山出发,经正阳新蔡直奔阜阳!”

      各部领命,各自回去准备。

      这一路上进展顺利,所遇共军纷纷退让。所以十二兵团顺利地“突破共军层层阻击”,南京的老蒋很满意。

      于得水又与高志钢没话找话地说:“你看,这次我们一路攻击前进,顺利得很哟!”

      高志钢不知对方正在试探他,只是随口说:“顺利?哼,只怕我们去的容易回来就难喽!”

      于得水故意问他道:“这就是毛泽东的‘诱敌深入’之策吧?”
高志钢说:“我哪里晓得?”

      于得水却暗自得意。

      兵团司令黄维遇到解放军突然顽强阻击时还认为对方想挫败他驰援黄伯韬的意图,岂不知解放军胃口很大,不仅要围歼黄伯韬兵团,也不放过黄维兵团,不过要一口一口地吃而已。

      于得水不知道师长廖运周此时已经与解放军方面接上组织关系,所以一心一意地要‘攻入重围’,不被重兵包围誓不罢休!而他还向上级写报告说廖运周“作战积极攻势凌厉,甘冒陷入重围之险,看来此前对他的怀疑有误!”
十二兵团司令黄维挥师在解放军层层阻截和不断出击中左突右撞,最终在双堆集被困。而他一被困住,对方却对碾庄黄伯韬集团发动了总攻,不久即聚而歼之!

      黄维顿时知道上当,他不来人家还不总攻黄伯韬呢,等黄伯韬一完蛋,人家好再回过头来对付他。这种大胃口是他事先根本想不到的。此番即使十二兵团不来,也会有别的兵团来了之后人家才总攻碾庄!

      国民党军中在背后偷着乐的只有一一零师师长廖运周:只有被对方重重包围了,起义的时候才更安全!

      根据多年以后披露的信息来看。当年淮海之战共军一方并无太大致胜把握。毕竟共方只有六十万小米加步枪的部队,而国民党一方则有八十万全副美械装备之师,优劣自现。

      但是在南京的老蒋与在西柏坡的毛泽东战略视点不同。老蒋因为全国战场处处失利而处处被动,他既然重点防御,当然是哪里吃紧就向哪里派兵,顾不了那许多;而毛泽东不然,他想的是全中国,所以消灭一个黄伯韬集团太不过瘾了,他不仅要消灭长江以北国民党军队的全部主力以饮马长江,如果徐州地区有一个美械化的兵团逃过江南,必给将来渡长江时增加极大困难。老蒋根本没想到对方是有全盘布局的,而只把毛泽东当作四处流窜之“匪”来看待,所谓“不谋全局者不可谋一域”,因为从战略视点上老蒋先逊一筹,淮海大战的结局当然倒向共军一边了。

      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刘伯承当然知道毛泽东的战略谋划,所以他作为前线指挥官,排兵布阵自然要想到要尽量全歼敌人才好。徐州剿总的国民党军队分为三大块:黄伯韬集团、黄维集团和杜聿明集团。同时对这三大砣敌人发动进攻根本没有可能,对解放军来说后果不可想象。然而解放军在整体上虽然实力小于对方,但是却可以集中兵力消灭其中一砣,只不过若把另外两砣吓跑了也就没达到战役目的。所以刘伯承的策略是“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一个一个地来,谁也别跑。具体到黄伯韬集团和黄维集团,当然是黄维不来他就不攻黄伯韬,只有把黄维集团围困住动弹不得了,他才放心地总攻黄伯韬。

      而老蒋只是舍不得他美式装备的主力部队,那可都是美元堆起来的啊,将来总要还的。因此黄伯韬被围他就严令黄维去增援,结果黄伯韬被歼而黄维同时被困;黄维被困以后他又严令杜聿明增援,结果黄维被歼而杜聿明被困,最终三大砣国民党军队一砣也没跑掉。这老蒋稀里糊涂地严厉命令各部国民党军队按照共方意图运行,帮了毛泽东刘伯承的大忙。

      所以国民党十二兵团奋勇当先地闯入重围,简直把解放军乐死了。而“奋勇当先”地带头闯入重围的,则是八十五军一一零师师长廖运周。
下一步解放军要进攻十二兵团了,那么一一零师起义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高志钢和于得水也各自要开始行动了。

      (作者石希生 原黑龙江兵团2师9团北京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雨加雪 发表于 2016-5-1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志钢服役的部队是国民党第12兵团85军110师,这与淮海战役时相吻合。

      淮海战役及淮海战役后期,第12兵团黄维(1948年9月--12月)、胡琏(1949年5月--10月)先后下辖第10、14、18、19、67、85军。

      85军军长由第12兵团副司令长官吴绍周中将兼任,该军下辖第23、110、216师。

      其中,第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战场起义;第23师师长黄子华集体向解放军投诚。该军其余部队被我军全歼于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12兵团副司令兼85军军长吴绍周、副军长张文心、参谋长陈振威等被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6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