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001|回复: 11

(1320)加拿大大火引发的联想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6-5-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20)加拿大大火引发的联想


         最近,从电视台、网上看到加拿大大火的报道,特别是网友青山好发的大量资料,加拿大的大火引起我的关注。联想到了29年前的5月6日,发生在黑龙江省管辖的大兴安岭加格达奇那场震惊中外的森林火灾。那场火灾,国务院亲自指挥,总理赶赴现场,各级领导和解放军、森警部队及当地公安、消防、护林人员和群众一起参战。全国新闻媒体也都赶赴现场。当时我是黑龙江省委主办的杂志《党的生活》的记者,也受编辑部委派乘火车来到加格达奇。区委机关空无一人,都到前线去了。看家的无法接待。我想到我大妹在黑龙江省森警总队机关工作多年,与各地森警很熟。于是,我找到了加格达奇森警支队,他们热情接待了我。带我乘军车,甚至直升飞机来到现场,见到刚从火场扑灭大火的各位指挥员。采访中,他们向我讲述了灭火的日日夜夜。说者不时地哽咽,听者也不时地落泪。那些天,与森警指挥员和战士在一起,吃瓶装罐头和压缩饼干,喝带有林木味的山水,心潮每天和他们起伏。回来写出报道,在《党的生活》杂志发表,后来被收入《黑龙江省森林警察部队史》中。
        很多往事如过眼烟云,恍如隔世。但29年前的采访经历就在昨天。为纪念那个日子,我翻箱倒柜找出保存的当年的杂志,并打出文字,上网发表。

      灭火中的森警突击队
          (原载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1987年13期)

         在加格达奇,在塔河,无论记者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盛赞在扑火中起到突击队作用的武装森林警察部队。地区电视台也反复播送这样一首优美动听的歌:
        千般爱,万般情,千歌万曲唱英雉。心中的话儿唱不尽,献给咱们的森警兵。战烈火,勇冲锋,保资源,立战功……个个都是英雄汉,兴安蛉上传美名。
        人们爱戴、感激森警部队;更爱戴、感激这里的共产党员。因为是他们在扑火中冲锋陷阵,勇猛向前,靠自己的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了广大战士。人们称他们为“突击队之魂”。

              “天兵天将”:西征东战


        火光闪闪!阿木尔林业局伊西林场发出呼救! 1987年5月6日下午1时30分,塔河某机场,紧急集合的号音吹响了!米8直升飞机发动了!森警塔河机降大队代大队长、共产党员曹春林迅速组织好队伍,率第一批人员上了飞机。岭北指挥部总指挥、共产党员曲宝才,东北航空护林局塔河站站长、共产党员林久玉,空中指挥员、共产党员朴金波同机前往火场。
       从飞机上观看,伊西林场附近的大火铺天盖地!火头距离场部不足1公里!机组驾驶员沉着地将飞机强行降落在场部房后的空地,林场的群众惊喜万分:林场有救了!森警来得这样快,真是天兵天将啊!曹宝才下了命令:“必须保住伊西林场!我马上空运第二批人员!”直升飞机打破日落前2小时不能起飞的惯例,于晚7时20分又载第二批人员到达伊西林场。今年4月29日,韩家园子休业区332高地起火,他们及时前往扑救,奋战3天,制服了大火。面临今天这样少见的大火,曹春林感到任务格外重。“跟我往上上冲!”他一声令下,47名战士手持风力灭火机向火头冲去。强大的气流形成一堵风墙,阻挡了大火。奋战9小时,他们扑灭了7.5平方公里的大火。
        紧接着,又接接到距离黑龙江仅几公里的兴安林场火情告急。曹春林率队乘3辆车急驶3个半小时,于5月7日晚9时到达兴安,公路一侧火头高达三四米!几团大火已穿越公路,落在了房区!油毡纸房盖烤燃了!木柈垛起火了!客车冲不过去,战士们纷纷从车门口、窗口跳下车。决不让大火飘过黑龙江!曹春林和军士长杨立民、警校实习生周兆亮、金文彬等人手持灭火机向大火逼进。突然,他们发现前方有7个180公斤重的油桶,不好!油桶一旦触火那将是重磅燃烧弹!人“急眼”了,也不知哪来的那么大劲,平时几个人都挪不动的大油涌,曹春林、金文彬、耿洪力等人三三俩俩一组,搬起大油桶,滚过树桩子,挪到了安全地带。经过4小时的奋战,5月8日早2时,兴安保住了。群众围着森警战士激动地说:“你们再晚来5分钟,我们这里就全变成灰了。”
        顾不上喘息,他们又奔赴大河西火场,保住了一个有300户人家的村庄;然后转战二龙河,制服了大火。连续几天几夜的战斗,所带的给养虽然用光了,但他们并没有被拖垮,共产党员起了核心作用。饭不充腹,党员把仅有的一袋饼干分给战士们吃,水不顶渴,党员把仅有的半壶水让给战士们喝。共产党员周作和奔赴火场前,接到爱人病重住院的电报,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就上了火场。副大队长高伯成患有肾炎、胃炎,连续几天他跟战士们翻山越岭,扑打山火,战士们劝他休息,他硬是坚持下来了。
        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从5月6日第一个开进火场,西征东战,直到6月3日才班师回营。


             “红孩儿”:生死较量


         浓烟滚滚!塔河县的前沿,全国第二大贮木场盘古林业综合公司告急! 5月7日晨,森警塔河机降大队的教导员夏志田领战士赶到了!他们在贮木场外围奋力扑灭了火。到了傍晚,西部大火向东推来,刹那间,林场四周火光通红!身穿一色的红衣、红帽防火服的加格达奇机降一大队的197名森警于晚9时40分赶到了!他们不顾20多个小时跋涉行军的疲劳,马上投入了火场。民兵武器库告急!教导员张国华和副教导员张国庭带领一、二分队直奔武器库,迎着七级大风,硬是用风力灭火机和喷水枪将火头打开缺口,两侧围歼,干到5月8日凌晨3时,解除了险情。
        中午时分,风云突变。8级大风又卷起了3股火头向西北角的居民区压来。东西都来不及搬走,群众被迫撤出了。一大队的森警跑步奔向居民区,马上点燃防火线,控制火头,抢先了2分钟,一阵风刮来,一股火头窜起几丈高,几排家属房外的木柈垛烧着了!火舌越过两栋房,烧着了第三栋房。危险!马上就要 “火烧连营”了!大队长孙长福急得连鸣枪示警。家属房屋外全是一人多高的木板障子。迂回包抄火头来不及了!撤下来,这里就成为一片废墟!家属房后紧邻火车站和存有十几万立方米木材的贮木场!冲上去,大火无情,瞬问就要把他们全吞没!生死关头来不及权衡,张国华喊:“拿灭火机、喷水枪的跟我上!”他第一个从板障缝钻了进去,其余人也跟着过去,退路没有了!迎着火头干!队领导张国华、张国庭、孙长福和共产党员李志军、孙志民、高意申,预备党员王立刚、范志成、宋志春等人率先半蹲半跪在火头前,用15台风力灭火机和10个喷水枪拚死一搏!火烤得他们睁不开眼,喘不过气!红色的硬塑帽烤软了!防火衣服烧破了!手上起泡了!鼻子出血了!班长张强晕倒了,张国华把他拉到身后,张强醒过来又冲了上去。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较量,他们终于将三个火头打灭,一百多户的家属区保住了。与此同时,孙长福带领领一些战士冲上燃烧的家属区仓房,冒着可能烧塌架的危险,将大火扑灭。
        战斗下来,他们手发抖,身发软,累得倒在板障外起不米,群众拥了过来。一位老大娘拉着他们的手说:“红孩儿!有你们红孩儿在,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为了感激这些“红孩儿”英雄,盘古的群众送来了大米粥、豆腐、鸡蛋汤。还有人搬来缝纫机为战士们补衣服。妇女主组织家属包了145斤饺子送来,林场服务公司还代表全体职工和居民送来一头重 400斤的全猪。森警婉言谢绝,群众说:你们为我们连命都不要了,这点心意一定得接受。
        救火中,张国延的父母、弟妹在漠河,家中财物、两个塑料大棚和妹妹出嫁的嫁妆全烧了。战士们劝他抽空回去看看。他说:“我的责任是救火。扑灭了火就是我对亲人最大的安慰。”孙长福儿子有病,他出来时,连招呼都没打。在他们的影响下,战士们都一心扑火,毫无怨言。史胜勇在火场上恰好与分别在解放军两个师当连长的哥哥和当话务员的弟弟见了面,没说上几句话,他就随队投入了扑火。


          “火神”:红旗不倒


        大火漫天!大兴安岭交通枢纽塔河危在旦夕!
        5月10日11时,塔河西北40多公里处3股大火头乘着7,级大风,掠过草地,窜上树梢,呼啸着突破了由2000人把守的第一道防线——三支线,向塔河最后一道门户绣峰扑来,火头距塔河仅有25公里!森警牡丹江支队、合江支队、塔河机降大队等开到了火场。
        午夜,一列运煤的货车急驶。敞车里,加恪达奇机降二大队教导员王松林、教教导郭才林和几十名战士忍受着饥、渴、冷、冻,肃穆而立,一派视死如归的神情。风吹起的煤屑,洒向他们的脸、衣服上,染黑了飘扬的红旗!
        塔河机场,王讼林等人与乘飞机而来的大队长、共产党员贾宝世、副大队长、共产党员张春秀等70余人汇合了。4面红旗分竖在队部和三个分队昀前头。王松林和贾宝世做战前动员: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有我们森警在,决不让大火过去!红旗不倒,决不后退!机场上空回荡着全队战士激昂的吼声:“学老山,树新风!扑火头,立战功!”“明知山有火,偏向火海行!亏了我一个,保护万顷林!”
        风力灭火饥呼呼地吼叫着。5月10日下午4时,贾宝世率领战士们在瓦拉干林场附近的七支线与大火交上了手。1小时、2小时、3小时……贾宝世和战士们向着大火“杀”红了眼!共产党员戴培军、王学武、王振生和警校实习生王俊汉、赵基生、马志东猛打猛冲。火线入党的小队长郭艳新和战士吴明海一人持一台重20多斤的风力灭火机不放,别人要换,硬是不肯。战斗下来,他俩头晕脑涨耳呜,双臂麻得失去了知觉。从早晨6时起,他们整整用了12个小时,终于靠人力制服了大火,这是东部火场上第一把用人力扑灭的大火。
        5月11日,3股火头从绣峰火车站前面的山头上突了下来。绣峰林场被一片烟雾笼罩,有些群众开始撤退,站台上乱作一团。红旗开路,被有关领导称为“虎将”的王松林,郭才林带领战士们和被誉为“铁军"的解放军某部、被誉为“特别能战斗的工作队”的林场扑火队一同向火头冲去。8台风力灭火机顶在火头前的几米处。王松林、郭才林顽强指挥,党员王洪余、谭志平和小队长梁万国、战士安守信等人半蹲着或趴在地上用灭火机顶火。他们赢得了时间,使后续人员及时点烧防火道成功。来自老山的一位记者说:  “你们这种宁可前进一步死,不肯后退半步生的精神及战斗的艰苦性和老山一样。”
         5月14日,贾宝世率队与“铁军”和当地扑火队协同奋战张松顶一带大火。他们长驱几十华里,路过被烧毁的马林林场时,贾宝世这位治队严厉、性情冷竣的汉子忍不住哭了。他对战士们说:“你们看看!马林林场烧了,死了10几个人!我们救不住大火怎能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在场的战士们流了泪。他们更加奋力打火,衣裤刮成了一条条,红旗烧成了洞,战士们没有一个后退的。突然,风力增大,大火窜上10几米高,向灭火大军压来。千钧一发!好似地震即将爆发,好似洪水即将决口!关键时刻,森警如果撤是能撤下来的,但后边尚有上千名的解放军和群众!贾宝世向子弟兵和群众大喊:“赶快撤!”他同时命令12台风力灭火机集中顶火。群众和部队暂时撤到公路上,近千名群众看见半天高的大火和浓烟包围了森警,不少人捶胸顿足:“这下森警完了!”但是凤力灭火机的吼叫声表明他们还存在!当这支队伍硬是从大火中打开缺口突围出来时,子弟兵和群众奋勇冲上去接应。战斗结束后,一位大娘拽着战士们的手说在:“这么大的火,你们都不怕,真是‘火神’啊!”


          “敢死队”:冲锋陷阵


        大火烧到了北极村!森警伊春支队100多名干警开上去了!内蒙森警总队近400人开上去了!在火场的日日夜夜,黑龙江森警总的主要领导协同前指调兵遣将。
         5月18日,古莲火场腐殖层的地下火复燃,西指急电调解放军前往火场。早5时,森警嫩江机降二大队的40几名干警经8小时的急行军,从图强赶来了。早7时,在古莲东南19公里处发现明火,二大队副大队长田晓晨和副教导员于德文率队同解放军一道扑火,清理火场。中午12时,前方618高地发现大火,火头高达10米!一上午的战斗,离开宿营地有40多华里,粮和水都断了,战士体力也不行了。怎么办?于德文和田晓晨在火线上召开党支部大会,有的同志说“火太大,退下来,保存实力,没人说我们什么。可是上去了,能扑灭大火,就显出了我们的力量!”有的同志说:“人民看着我们,我们不能前功尽弃!”“对!豁出来了!拚老命也要冲!”其他党员纷纷说。
      “弟兄们,玩命了,上!”田晓晨和于德文率先向大火冲去。生死的战斗,生死的情谊。此时一声“弟兄们”要比“同志们”更能激励人情绪。上去了!患有胃出血的分队长、党员李清坤上去了!患有重感冒的分队长、党员张继楼上去了!在火线加入党的副班长夏金库和老战士王凤德!大火冲天,气浪烤人。一台灭火机向战士的脸上吹风降温,但也经不住大火的熏烤!长时间的吹风,王凤德手中的灭火机油开了,挡风塑料盖烤着了,共产党员、司机王国明脱下棉袄猛扑过去,盖灭了灭火机。老战士王胜利手中的灭火机也着了,于德文和夏金库用棉衣扑了上去!
       正在二大队与大火殊死搏斗的时候,在公路边看守宿营地的二大队小队长王国岩和战士李井森、王雪军、刘日国、张治学五人发现公路北侧一里远的地方有一片大火包围了解放军的三个连。他们马上持一台喷水枪和4台风力灭火机向大火扑去,打开一个10几米宽的缺口。将解放军引了出来。归来时,大火掠过自己的营地,20多个小帐篷和40多套绒被,褥子,军大衣及吃食被大火烧光了!
        战斗结束后,解放军电告西指,为森警嫩江机降二大队请功!
        5月18日晚9时30分,复燃的大火向古莲林汤场部扑了过来,当时,林场除职工家属外,只有森警嫩江支队的18名留守人员和病号。机关协理员,共产党员张林在慌乱的人群中大喊:“谁跟我上?”这个年青人决心组织一个敢死突击队。“我!”班长、党员李小辉站了出来。“我!”“我!”……团员赵振国、张振良、韩洪成、刘常春、顾士忠站了出来。他们7人背着5台灭火机和2个水枪上去了。迎面撤下来的人朝他们喊:“别过去了!前面油罐就要爆炸了!”他们没有理会,一口气跑到了公路西侧的两个油罐旁。这时,100多米宽的火头距离油罐仅有30多米了!张林等人一面用灭火机顶火,一面点烧隔离带,以火攻火。
        紧要关头,支队长张庆斌、大队长刘安怀率人乘车赶到了。森警松花江支队的十几人也从外线赶回来了!他们一起扑向火海。火头距离油罐仅五、六米远了!身后的油罐已经烤热了,随时可能爆炸!。“赶快用水枪喷油罐降温!”张庆斌指挥着。副班长顾士忠被火烤得直不起腰,他急忙躺在地上,奋力用手压动水枪往油罐上喷水。他们一直奋战到第二天凌晨2时30分,大火被压住了。油罐安全了!紧挨着油罐的贮木场、发电房、车库、商店、学校,以及办公大楼、居民区脱险了!战士们累得倒地便睡,踢都踢不醒!林场党支部给西指写信表扬了他们。嫩江支队两个大队的9名同志在火线上被吸收入党。

                                                      本刊记者管大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梦 发表于 2016-5-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向我们的英雄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5-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大鹏兄早年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6-5-9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大鹏兄佳作,一场难忘的战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山好 发表于 2016-5-9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大鹏当年的战地报道,激动人心啊!
哈哈,好汉也提一提当年勇:森警冲在前沿,记者就跟到前沿。这就是当年的新闻记者的真实状况。没有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是不行的。
那时候老百姓和地方党组织以及部队,是一条心呐!只要党委一声令下,部队和老百姓就没有二话,刀山火海,在所不辞,一定完成任务。
现在,很多林业局的国营林场,都承包给个人了。采伐虽然严格控制,但是资源破坏还是很严重。如果,现在发生森林火灾,动员扑火的能力可能大大降低了。为什么哪?因为除了森警之外,林区青年人很少,也都外出打工了。承包后,人也组织不起来了。
我们这些老家伙,一提起为国效力就来劲儿。说起来还是热血沸腾啊!将来抱团养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还保持这股为国尽忠的劲头——团结奋斗,情同手足。能说到一起,能唱到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6-5-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为咱们的网站站长啊!文笔太犀利啊!激动人心的场面环环相扣,故事中不忘《党的生活》突出政治放在第一位了。这叫好汉也提当年勇啊!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6-5-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 发表于 2016-5-9 22:14
不愧为咱们的网站站长啊!文笔太犀利啊!激动人心的场面环环相扣,故事中不忘《党的生活》突出政治放在第一 ...


是的。干啥吆喝啥。在什么时候,什么岗位上必须说什么话。我不善于反潮流,所以不是先知先觉,总是后知后觉,呵呵!谢谢你在消息栏里为我纠正那么多错别字。因为当时是铅字手工排版印刷,字迹不清楚。当然这不是理由,还是我不细心,不认真,忙中出错。已纠正了。再次谢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敌老妈 发表于 2016-5-1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这篇好文章!向英雄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16-5-1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大鹏老师当年精彩、激动人心的报道。这里充满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仑苏 发表于 2016-5-1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大鹏由加拿大大火引发的联想,读过当年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火场战地报道,倒是让我产生了“联想”。想起了魏巍和他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就不会有魏巍惊天地泣鬼魂的宏文;而如果没有魏巍的如椽大笔,我们也就不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如果没有大鹏的真实写照和及时报道,还会有多少人知道和记得“天兵天将” “红孩儿” “火神” 和“敢死队”!
敬佩战场火场上的英雄,也感谢讴歌英雄的魏巍和大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6 05: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