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看热闹 于 2016-3-12 22:58 编辑
潭 柘 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265年),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6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并传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大雄宝殿后为三圣殿,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 小 结 历时两个月,介绍游览古幽州(北京)历史遗存景点风光拍照上网告一段落,先后介绍三十多个古幽州景点(主要景点25处),这些景点都是实地现场拍照,拍摄照片近三千张,也是我亲眼目睹历史沧桑,见证祖国大好河山的进化过程。从公元265年(潭柘寺)-----1733年(大钟寺),中华文化,壮丽辉煌,神州古籍,源远流长,许多景点,全国第一。通过景点的历史文字介绍,对照现有景物,查资料,找文献,如实反映当时历史的真实面貌,让我重新熟悉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提高了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受益匪浅。我个人评价,最好的景点是:潭柘寺、红螺寺、八大处。结束之际,衷心感谢知青战友的评说和关注,友谊之情、万古长青,不断学习,继续提高,如有机会,将把这些资料,汇集成光盘发给大家,请战友们慢慢欣赏祖国大好河山风景,享受祖国历史遗存的宝贵画面,为知青战友,贡献新作!谢谢!! 再见啦,古幽州!!!
潭 柘 寺 山 门
大雄宝殿 御题 福海珠轮
神 州 最 大 转 经 筒
乾隆御封 千年帝王银杏树
金 刚 延 寿 塔
观 音 洞
古 山 泉 水 井
虎 神 洞
戒 台 御 题 慈 云 暜 覆 殿
妙 严 公 主 双 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