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939|回复: 1

走进法兰西

[复制链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6-2-21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永大 于 2016-2-21 06:18 编辑

【欧洲纪行】
                                               (15)走进法兰西
                                                                                              张冠立

       十二点半,我们按时上车了。大巴车缓缓地驶离低地,爬上了南去的高坡。因特拉肯如在拉远了的镜头里将全貌展现在人们回首车后的目光中。多么美丽的城市啊!我们没有时间尽情地观览,就连二十分钟足以走到尽头的何维克街,我们耽于购物也只能在一头儿转来转去。再往前走,就要同山水画卷般的瑞士告别了。这里有那么多值得驻足观瞻、流连忘返的景致,不必说波光荡漾的琉森湖,也不必说着装鲜丽的少女峰,就是街边闲站的一种树也会让你凝眸细看,怪异它形体的奇特。这种树粗壮敦实,树身并不十分高大,在两米左右高的地方旁逸斜出几个或直或曲胳膊粗的侧枝,侧枝上长着像鸟窝样的叶团,叶子非针非阔毛茸茸的,“鸟窝”里还放射状地伸着细枝。这种拙姿拙态给人一种别样的美。导游说,这树的样子不是人工修建的。它现在进入休眠状态,夏季里,它会树冠如盖,郁郁苍苍的。我想象不出那时它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只觉得现在它就够摄人心魄了。导游没有说出这树的名字,我也就无法用它的名字和人沟通去交换各自的感受。
       过了一会儿,饭后的睡意袭来了。瞌睡之间,我听人说,“下雪了!”我睁开眼睛,望见车窗外雪花纷飞,一片苍茫。再看路旁的地面和远山的草树都披上了白毯,绿意隐在其中若有若无。车上的温度显示为摄氏4度。大家纷纷起身照相,因为今年还是第一次见到雪,并且是在欧洲。司机根据导游的建议在路边适合的地方停了车,让我们可以稳稳当当地照上几张像。接着往前走,感觉到下山坡了。雪也渐次停休。这雪是山地特有的现象。山底下着的是雨。草树被雨淋过,闪着湿亮。
       很快车到了瑞、德、法三国的交界。我们在巴塞尔海关停车。导游告诉我们可以上卫生间,稍事休息,然后便匆忙去办退税的事务,临行前还邀了一位游客同去,以便看到办税的全过程,让大家知道情况。瑞士不属于欧盟,所以发生在这里的退税采购必须单独处理,而其余国家的可以旅游结束时在离境国一起办。
       出了巴塞尔海关,我们知道自己进入法国国界了。又一个国度的新奇开始吸引着我们。眼前的地貌焕然一新。高山向远方退去,躲在天边,组成一条起伏的浪线。大片的平原逐渐展现。平原上有块块耕地,耕作得非常平整。地里每隔一段距离停放着一座喷灌设备,长长地横卧在地亩之间,下面装有胶轮,看样子可以根据需要移动位置,以便喷出的水雾能覆盖整个地块。喷水管的两侧还伸着密集的短排管,整个装置远远望上去像一个巨大的百足虫。
       偶尔能看到畜群。群中有黄白花牛,也有纯白的牛,后者矮胖得很乖。白牛使我想起了希腊的那个神话。宙斯爱上了河神伊纳科斯的女儿伊俄。为了使她免受赫拉的嫉妒和伤害,宙斯把她变成了一头小白牛。谁知这一变化给伊俄带来了无穷的痛苦。出于妒心,赫拉把小白牛要去,让百眼巨人阿尔戈斯严密看管,接着又放出很多牛虻折磨伊俄。为了逃避牛虻的追逐,她渡过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伊俄尼亚海,走过平原、爬过高山,最后到达尼罗河的沿岸。这中间即便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她也只能哞哞叫,无法表达自己的求救,急得涕泪横流。直到宙斯答应不再亲近伊俄,赫拉才同意让她恢复人形,与自己的亲人团圆。我猜想当年的神话说不定就是因为白牛的漂亮而生发出来的。不远处还看到几匹散马以及很大的一群羊。这些是一路上在其他国家几乎看不到的。这里颇有农区的特点。法兰西得天独厚,处于欧洲大平原之上,有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
       路边也有村落不时现身。村镇里的房子比较集中,不像德国的追求离群索居。房子的颜色与瑞士的比有很大区别。瑞士房子的墙体多为咖啡色,而法国的则是乳白色。房盖的颜色倒是一样,一律赭石色。法国的房子造型很美,玲珑别致。窗户边框的装饰和屋顶脊檐的形状千变万化。一路拍照,美不胜收。
       停车休息时,我们进一家公路超市购物吃饭。柜台前服务的有两个法国胖女人。两个年轻人全身都洋溢着欢乐。她们一直满脸笑容地给我们服务。没有顾客的时候,两人单独唠嗑,也不知因为什么会朗声大笑,间或还在柜台里手舞足蹈。呆板的中国人看了觉得很有趣儿。我和妻子端着买下的东西准备落座,听说柜台上有免费的番茄酱可以调味,便返身去取。一个胖姑娘兴致勃勃地从盘子中拿出一袋送到妻子手里。妻子接到后示意再来一袋。胖姑娘会意了,一边伸手去取,一边说,“还要?”我惊讶她什么都会说。大家吃完饭后在柜台前鱼贯路过,由于满意于她们的微笑服务,纷纷挥手致意。她们两人也连连摆手说“再见,再见”。尽管这汉语的“再见”有点走调儿。可表达的情感却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关上门,回头从窗玻璃里看到她俩隔窗还在挥手。中国有句老话,“日近日亲,日远日疏”。出国旅游促进了民间的交往,频繁的接触,增进了相互的感情。我们的交友之道可以通行天下。
       休息过后,又接着在公路上奔驰。路旁的景色不断变换,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新地方。司机心里有数,可我们感到只是一味地向前、向前,不知身在何方。我停下拍照,翻阅已拍的照片,忽然发现在“时刻”的选项里标有拍摄的地点:默尔特-埃特-默赛勒及豪特-瑞恩,洛林、阿尔萨斯。看到这一组地点,我惊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多么熟悉的地名啊!我立刻想起了初中语文课中《最后一课》那篇课文。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了,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方割给了普鲁士。这两个地方被通知今后不准许教法语了。那一天是韩麦尔老先生最后一天上法语课。镇上的一些人也来课堂里听课,作为对失去国土的纪念。那一天老先生讲的特别认真。一向不用心的小弗朗士也什么都听懂了。可一切都晚了,损失了的时间再也补不回来。小弗朗士知道他还不能很好地说法语和用法语写作呢,尽管老先生说过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放学之后韩麦尔老先生就要离开他教了四十年书的这个地方了。下课时,他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可喉咙哽塞又说不出来,只好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说,“放学了,你们走吧。”爱国主义作家都德通过一个小孩的口和小镇学校半天的课写出了法国人的失土之痛和爱国之心。我们车轮下当时碾压的正是那年的伤心之地。天地翻覆,历史悠悠。一方土地上演绎着一代代人的苦难。
       夜色迷蒙中我们来到了下榻的旅馆。分钥匙的时候,导游说,“老年人在一层,年轻的爬楼梯吧。”年轻人拎着大箱子噔噔地攀上了房子的外楼梯。我们被告知一层的门都对着户外,于是我们拿着钥匙去找自己的房间,转了半圈,在房子的背面找到了。那是一种为旅游设计的很特殊的建筑。一层比二层缩进一段,用作雨搭,在房前运动像在走半开的走廊。入户门里围出一块可以转身大小的门斗。门斗上的门冲屋的一面是一面大镜子。里面的空间划分出各个功能区,齐全、合理。室内色调和谐温馨,会立刻安顿天涯倦客疲惫的心理,不再去想家里的种种舒适。出乎意料,我发现桌子上放着一把烧水壶。在意大利、瑞士没有这样的设备,自己不带就只能喝冷水。西方人的体质适应冷水,我们却做不到。袁家两姐妹好心,告诉我们去她们的房间取热水,她们带了电热杯。但是,我们烧热水还做不到明目张胆。导游告诉我们最好不在房间里烧热水,因为煮沸的蒸汽会导致测烟器误读报警而引来麻烦。她还举例说意大利宾馆的卫生间里有一根绳子,是用于洗浴中滑倒需要救援时报警的。有人好奇,没事去拉拽,结果风风火火地来了一伙人。发现是在喊“狼来了”,他们很生气,要求为他们的兴师动众予以赔偿。她说国外的管理很严格,卫生间跑水弄湿了房间的地毯他们会毫不客气地罚款。罚款数额的计算方式是:弄干地毯的人工费,不能使用期间的房费损失。两项和起来是令我们咂舌的巨款。因此一定要守规矩、避免麻烦。我在意大利的几个住处,真的发现了所谓的绳子,有导游的话在心,我离得它远远的。进房间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法国的治安不是太好,进屋锁门,谁敲门也不要给开。如果谁有事,会事先打电话的。我们照做不误。第二天早晨起来,来到那半开的“走廊”,我发现别人的房间的窗外都放下了卷帘窗,只有我们的以裸窗对外,不堪一击。不过也安全地过了一夜。早饭要到拐过这座房子的另一个大餐厅去吃。吃完后,天还没亮。模模糊糊之中,我们看到外楼梯的底下有人哈腰在干什么。我和妻子警觉地站下观察,发现是那天在琉森湖的船上喂鸟的那个小伙子。他细高的个儿,长得很帅。他看到我们站在他的面前诧异,就解释说这里有几只流浪猫,一只母猫带三只小猫。小猫饿得骨瘦如柴,很可怜。我想给它们喂点食,它们见人害怕,躲起来了。两件事联系起来,我发现这个小伙子真是菩萨心肠,如此地关爱生灵。他等不出来小猫,决定把食物留在它们能看到的地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们上了车,继续行进在法兰西的大地上。我的思绪又接上了《最后一课》的感受。世世代代,欧洲大陆是群雄角逐的战场。在众多胜出的人物中有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他就是拿破仑。拿破仑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上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因为法王承认了他父亲的贵族身份而有机会到巴黎读书,学习军事。之后他凭借自己的勇气、毅力、智慧和勤奋抓住了种种的历史机遇,奇迹般地攀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宝座。他纵横捭阖,统领四方给法兰西带来无比荣耀。他至今为止也是法兰西人的骄傲。尽管他最后兵败滑铁卢,失掉了手中的霸权。但是他思想的结晶《拿破仑法典》依旧影响着法国社会,影响着欧洲和世界许多国家,享受着精神不死的荣耀。这正应了他自己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远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拿破仑和现在的中国人没共过事,没法谈感情。戴高乐却是中国人的老朋友。他在1964年与毛泽东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做出中法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下基础。戴高乐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造者。法国人民尊称他为“戴高乐将军”。导游也说到了萨科齐,因为他也是法国的一任总统。导游揶揄他骄傲自负,每天早晨总被自恋和自负惊醒。他无视中国人的感情,硬要接见达赖。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只有能给我安排好的位置我才去”。中国的回答是,“平等对待,爱来不来”。中法关系曾一度毁在他的手里。
       在法兰西的大地上,我们说着、听着、想着法国的这些事儿的时候,看到了不远的路旁站着一组荷枪实弹的军人。我们明白这是巴黎暴恐事件后的形势。事件刚刚过去一周。发生的当天我俩在上海等待登机。我内心希望准备已久的欧洲之行不要为此泡汤。好在组团社说法国方面还没有让我们取消行程的打算。现在嗅到了火药味。军人叫停了我们的车,知道了是旅游车,问多少人。我听导游回答算她29人。他们要去单子看,并且有两人上车检查。一人从前走到后,一座一座地查看,另一个人站在车门处用目光扫射全车。完事后我们继续前行。过了一会儿又碰上四人站在前方。其中还有一个女兵。导游开玩笑说,“你们看,美女大兵在迎接我们。”那个女兵真的陪着另一个人走过来,上了车,那个军人往里走,她一直站在门口监视。大巴车再度关上门继续运行。我们真正感觉到法兰西在严阵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月彷徨丶含寒 发表于 2016-2-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吴先生在这新春佳节之际给我们送来异国它乡精彩的法国游记。读了您的游记仿佛我们也走进了"法兰西“,那蓝天白云,那碧水青山,那沃野乡间,那繁华的城市,那风土人情,让我们置身于其中。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这后一课》黑板上写着”法兰西万岁“五个血肉之躯的大字,那是被廹发出的最后的吼声,激起我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再一次谢谢您并祝旅游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3 14: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