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066|回复: 2

访古罗马城

[复制链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6-2-5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永大 于 2016-2-5 07:50 编辑

【欧洲纪行】                                                (11)访古罗马城
                                                                                 张冠立

       从圣彼得大教堂出来已经三点多钟,接下来要去罗马城访古。罗马是一座有着2700年历史的老城,是一座开放着的古罗马帝国的博物馆。它被称为“永恒之城”,是需要人一生阅读的一本大书,要想在不足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读完,谈何容易。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蜻蜓点水,登临意会,享受思古的幽情。
       导游带我们去了万神殿。据说这是堪称纪念古罗马的最宏伟的建筑之一。走进它的时候,从侧面见到它弧形的墙身裸露着本色,映揚着历史的沧桑。转到正面的时候才见识了它的宏伟和庄严。醒目的八根花岗石柱一字排开,顶着三角楣立面。立面的边缘砌出棱线饰着浮雕纹理。内中能分辨出砌石的直痕。连接三角楣和石柱的是一条横梁,上面几乎铺满了大写的拉丁字母。我猜不出它的意思。万神殿的正面虽然简洁,但高耸的排柱,匀称的比例给人气派大方的美感。那八根柱子是力量的象征。它不是普通的建筑物中用圆鼓石堆砌的那种柱子,而是用整块花岗石雕成的,每一根重达60吨。它也不是就地取材,从身边唾手而得的,而是从遥远的埃及运抵罗马的。在那个生产力还不甚发达,没有大型机械的时代,长途搬运这样的重物谈何容易。可是罗马的皇帝想要,一切都能办得到。帝国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石柱高擎的柱廊下,有一扇通往大殿的青铜大门,上面镶嵌着非洲大理石,威严地接待人众前来敬奉神祗。殿内是一个单一空间,圆筒式的结构。除了它的宽阔让人惊叹之外,立刻吸引你注意的是它那高耸的穹顶。据说,万神殿中的穹顶并不是罗马人修建的第一个,但它是最为完美的一个。它的优美给后来的一个个建筑师带来灵感,让布鲁内莱斯基日后建造出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而米开朗基罗也在折服于百花大教堂穹顶的惊人表现力之后,把发源于万神殿的启示完美地用在了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之上。从那以后,穹顶建筑形式出现在欧洲的各个城市,至今依然把持着那里的天际线。万神殿是由哈德良完成的,用来作供奉所有神灵的庙宇,据说也是由他设计的。其设计理念是:圆孔象征着天眼,它将万物尽收眼底。所有希腊、罗马神祗都以慈爱的目光注视着罗马。
       文艺复兴时期,万神殿成为墓地。意大利统一后最初的两个皇帝葬在这里。我没有想到在万神殿里竟看到拉斐尔的棺木。据说他是凡人中葬在这里的第一人。不过了解艺术史的人都知道他不是普通的凡人,而是一位艺术之“神”,是文艺复兴时期广受赞誉的“三杰”之一。他活得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短。他虽然英年早逝,但其才华不逊于其他两位,自创了一座艺术的巅峰。难怪他同时代的一位红衣主教兼作家和诗人彼得•班博为拉斐尔写下诗句“他活着大自然黯然失色;他逝去大自然悲痛欲绝”。这个诗行成为他墓志铭里的一句话。告诉人们他是能使天地惊悚的人神,拉斐尔躺在万神殿里当之无愧。
       离开万神殿,我们转入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树立着一座高高的尖碑。碑的基座是一个雕塑喷泉,泉水流注,淙淙有声,一匹神马伸展四蹄静卧水中,几个姿态各异的神祗张扬在水中的岩石上,场面栩栩如生。傍晚时刻,广场弥漫着悠闲的气氛。场上有卖画的摊位,也有现场作画的艺人。几个外国姑娘站在艺人的摊位前等待给自己作画。她们登记几条信息,那个艺人便按照所写的内容动笔,略略几笔彩色的线条,勾勒出写意的画面,张张表现着不同的意境。我觉得这是中国的艺术风格。当我惊讶他创作的敏捷时,无意中发现他竟是一个中国人,年龄并不大。他在异国他乡,能够翻手之间赢得一块又一块的硬币,着实让人羡慕。站在他旁边的叫卖小玩意的非洲人,相比之下得钱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个黑人小伙子守着地上的一摊小玩意儿。妻子相中了摆在当中的小火车模型,让我问价砍价。要6欧元,我说给4欧元。他要求给5欧元。我不建议买,看了一会儿别的东西,拉上妻子转身离开。他见了有些着急,伸手拽住我的胳膊,表示同意了我的出价。我看着他祈求的表情,决定把它买下,给了他十块一张的票子,他却找不开。看来当天还没开张,至少生意不好。我们又要走,他一把夺过那钱,跑到挺远的邻摊儿去破钱。我体会到了他的不易。不远处,我又看到了在因斯布鲁克街头看到的那类的假雕塑人,从头到脚裹着一条黄色的袍子,双手扶着拐杖盘腿而坐,屁股下却什么也没有,前面也守着一个容器。我们都知道了他们是艺人乞丐,谁也不靠前。我可怜他今晚结束时可能会一无所获。很有趣儿,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类似他的艺人乞丐。大家刚看到时吓了一跳。明明是一个戴着礼帽的人,礼帽下却空空洞洞,无头无脸,自然也看不到眼鼻口耳等器官。有人连忙掏出相机去照这一怪现象,谁知道那个无头人却伸双手去捂自己根本不存在的脸。这叫人更感到奇上加奇。我猜想如果近看,一定有细铁丝之类的东西支撑着礼帽。他的头准是藏在衣服的领口底下。他们的伪装构想真是一种创见发明。广场的一个角落里,六七个琴手聚集在一起,大贝斯,小提琴,手风琴,还有什么卧式的琴都亮了出来,正准备着一场演出。整个小广场是一座艺术园地。环顾周围的建筑,一层的橱窗里亮着灯,多是酒馆、咖啡馆,或者卖纪念品的小店儿。有的房前展着布凉棚,下面的桌子旁坐着悠闲的就餐人。招徕顾客的小生站在外面,样子英俊,穿着特别,安静地以笑脸和手势迎客,不像老北京特色门前的那种大呼小叫。
       离开这里我们去了罗马广场,也有人把它叫做威尼斯广场。导游说这个广场在当地的影响有点像我们的天安门广场那样大。它之所以叫威尼斯广场是因为那里有一座威尼斯宫。这所宫早年是威尼斯共和国大使的官邸,从1797年始被奥地利占据了120年,1916年才被意大利政府收回整修刷新。墨索里尼上台后这里又做了他的官邸。他经常在正中的阳台上向民众发表煽动性的演说和训话。墨索里尼跨台后,威尼斯宫改为艺术博物馆。我站在当下的这个艺术馆前,想象着当年墨索里尼在阳台上出现的样子。那些政治狂人在历史上表演了一番,最后还是被铁扫帚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最后落得被英国特工在米兰追杀,然后暴尸街头的悲惨下场。
       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是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它是为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修建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耗时25年才建成。前面是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视觉效果精彩。台阶下有两组喷泉,表达着深刻的寓意: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一个形象高大的骑马人物雕像处在建筑物的中央,他是完成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 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的上方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祖国的胜利”,左边的代表“劳动的胜利”。1921年为纪念为国牺牲的英雄,在纪念碑基座下增建了无名英雄墓。墓前两支火炬日夜燃烧,两名身着军服的士兵守卫在两旁不畏日晒和雨淋。纪念碑和无名英雄墓又称“祖国祭坛”。每年意大利国庆,意大利总统都要亲自主持向无名英雄献花圈。来访的各国首脑,通常都要到这里来献花圈致意。导游特意对我们说,习近平总书记也在那里敬献过花圈。我们看到这个建筑的时候,是借着灯光辨识的。夜灯照耀着的巨大的纪念堂,雄伟壮丽,但感觉虚幻遥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6-2-5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兴国 发表于 2016-2-5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3 1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