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交通高峰时间延长 停车泊位缺80万个
从2010年开始,哈市机动车每年都在以12万辆以上的速度加速增长。据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末,哈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4.09万台。
交通高峰时间延长,停车泊位缺80万个 同时,哈尔滨市区交通已由过去个别交叉路口的“单点式”交通拥堵,发展为区域性交通拥堵。交通高峰时段拥堵时间也有所延长,流量饱和路段增多。 据市人大代表孙玉庆调查,3年前,市区拥堵时间主要集中在7:30—8:30、17:00—18:00,交通高峰只有两个小时。如今,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比以往提前1小时开始,延迟1小时结束。 节假日期间,个别商圈和主干道呈全天式饱和,市区交通拥堵点段已由2014年末的20处增加至现在的34处。 不断攀升的汽车保有量让车位变得“一位难求”。据了解,哈市现有停车泊位50.6万个,缺口达81.4万个,尤其是商圈、行政办公区、校园、医院周边等热点区域,泊位比例更为失衡,停车难已成常态。 哈市政府不倾向用限购治拥堵 昨天,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联组审议“十三五”规划,回答关于如何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治理行车拥堵问题时,副市长任锐忱表示,虽然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城市承载能力,但我市暂不实施车辆限购政策。这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拥有和使用私家车是市民依靠自身努力提升生活质量的一项权利,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幸福。因此,市政府并不倾向于用限制购车的方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二是从汽车保有量来看,哈尔滨在国内大城市中并不算高。市政府会持续关注城市车辆增长情况,并适时出台政策。 为解决停车供需矛盾突出问题,哈市将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增设路内停车泊位,提高泊位的使用效率;对停车需求大的区域,优先建设“自走式”停车楼、地下车库或者立体停车泊位,并开辟临时性停车场;对新建的人防设施,一律作为停车场使用,对已改变用途的人防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停车功能。 代表建议实行单位班车制 此前市人大代表孙玉庆表示,市区内的省、市级党政机关一般都实行了班车制,区域行车效率及停车秩序普遍运行良好。因此建议事业单位和区级党政机关也比照成功经验推广班车通勤制度,同时由政府出资购买或市场化运作,推行中小学校车制度;大型企业实行班车通勤制度,尤其在南岗区、道里区等中心城区商圈的大型商场、大型医院完善班车通勤制度;可以减少小型车使用频次,缓解行车堵、停车难问题。早晚高峰期间,市区交通总流量粗算计算可减少15万至20万台。 哈尔滨日报记者:王媛、张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