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影视专稿440
海参崴之行
2000年,我曾有机会到中俄朝三国交界之处的海参崴旅游。当时用摄像机拍了过程并编了电视片。 最近听说有些知青想去海参崴旅游。虽然我已有12年未去海参崴了,听说那里变化不大,就把12年前的电视片发出来共参考吧。 网上关于海参崴说得很详细,下载于此,也供参考。 海参崴,俄语称“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意为“东方统治者”或是“征服东方”的意思)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海参崴在1860年前属中国清朝领土,中国传统名为“海参崴”,来源于古老的肃慎语(满语),汉译为“海边的晒网场”或“海边的小渔村”,本为清朝吉林珲春协领所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沙俄占领。改今名,意即“控制东方”。1872年俄罗斯在此建设军港,将太平洋舰队驻地从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迁于此。1875年设镇。从1880年起升格为市,1888年成为俄国滨海省行政中心。1903年起莫斯科至海参崴直达铁路线建成后,城市发展迅速,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重要城市和港口。苏联解体前,它是苏联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首府。苏联解体后,仍是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首府,远东第二大城市。 斯大林时期,城内的几十万满族、汉族几乎全被杀或强制迁移流放中亚,朝鲜人也几乎被全部迁走。 1958年至1991年间,苏联当局规定只有苏联人方可到访该城市及居住,而且需从当局取得许可证方可进入。在苏联把此城完全对外封锁前,该地有不少中国人及朝鲜人居住。 历史上海参崴曾自唐、辽、金起,这里已渐见人民活动,唐朝时期,海参崴是渤海国率宾府地,金代属于恤品路,元时称为永明城,滨海地区比较富庶,“率宾马”名贵一时。海参崴附近的波谢特湾,为元朝东北边区的对外贸易海港。元朝为加强同东海诸族的联系,开辟了西祥州至滨海永明城的东南驿道,从西祥州(今吉林农安县东北30公里万里塔古城)起,途径18站,终点站永明城(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清初属大吉林宁古塔副都统,后划归吉林珲春副都统管辖。 17世纪中期,沙俄皇朝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沙俄和清朝曾有着多次领土上的纠纷。虽然在清康熙年间清朝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订明海参崴属清朝,但是,清朝中叶国势日衰,鸦片战争后,在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2年后(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 1919年7月25日,《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 1920年9月27日,苏俄政府又发表《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明确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 1920年远东滨海地区建立“远东共和国”,持续至1922年由苏联收复。 1924年3月的中苏谈判中,北洋政府要求废弃旧约,苏方拒绝。苏方代表认为,旧约对于两国疆界极有关系,若即废止,则疆界无所依据。只是同意在新约未订以前,旧约中有违反1919年、1920年两次宣言精神及有损中国主权的概不实行。 1924年5月31日,《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正式签订,签订双方代表为:大中华民国大总统特派顾维钧,大苏维亚社会联邦共和国政府特派咯拉罕。协定明文废止沙俄对华签订的所有条约协议全部废止,重新划定边界,承认外蒙为中国固有主权之领土。但此后至1926年,中苏双方举行会谈,商议重新划界,订立新约。谈判无果而终。这样,两国疆界未能重新划定,两国平等新约未能签订,中苏边界问题成为悬案保留下来。 1930年代开始,此城成为苏联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点,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先后囚禁在这里的包括苏联和日本的战俘。 1954年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到临此城,并表示其可以跟美国的旧金山相比,亦奠定了其作为苏联远东地区最重点的发展城市之地位。 2001年7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代表中国正式透过官方文件,确认放弃与俄争议领土的主权要求。(条约第六条原文如下: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遵循领土和国界不可侵犯的国际法原则,严格遵守两国间的国界。) 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四千三百多公里的边界线将全部确定。 至此,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神圣国土(相当于10个台湾岛面积),主权正式变更为俄罗斯所有。
旅游注意事项
1.苏联解体后一段时间内,城市开放不久,携带相机、摄影机前往景点拍摄时,须看入口处告示牌是否需要收费或可否摄影,相机收费价格约为美金2~5元,摄影机收费更高。现已无此规定。博物馆及相关历史建筑内部照相及摄影需尊重相关规定。 2.在外使用洗手间,约收费15卢布。 3.通关时,若携带超过1500美元外币者要向海关申报,未申报视同违法。 4.当地部分警察素质不高,如遇敲诈勒索,需即时记下警号,联系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符拉迪沃斯托克办公室。 5.当地治安状况堪忧,跟团及个人上街游览女士请不要带包,尤其是手拎包,易成飞车党抢夺对象;男士请注意民族主义者或抢劫者,走路时注意周边状况,如在偏僻道路行走,应四人以上。如遇险应报告领事机构及警察局,记住歹徒特征,保护随身证件。
风景名胜
海参崴有250多个历史纪念碑和历史遗址。 1、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 为纪念碑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建,为争取在远东建立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战士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22年取得了最终胜利,纪念碑矗立在海参崴市中心广场,始建于1961年,是远东最大的纪念碑。 2、红旗舰队战斗光荣纪念广场 坐落在船厂岸边,二战期间,太平洋舰队与德国法西斯在海上和陆上进行了殊死战斗,为纪念英勇牺牲的战士,纪念广场中央常年燃烧着长明火,纪念广场的主体纪念物是C-56近卫军潜艇,这艘潜艇在二战中英勇善战,共击沉战舰十艘,重创四艘,立下汗马功劳。 3、商业船队海员纪念碑 战争期间,商业船队承担着从盟国运送物资的任务,不时与敌船和敌机相遇,不得不投入战斗,共有二十五艘商船被击沉,为纪念这些海员,在纪念碑前也燃烧着长明火。 4、涅维尔斯基将军纪念碑 是海参崴第一座纪念碑,建于1897年,1849年,他作出了一项重要的地理发现,证明萨哈林不是半岛,而是岛屿,阿穆尔可以行驶海船,他的进一步发现帮助俄罗斯海员更好的了解了远东的海域,从而精确标注了地图。 5、马卡罗夫将军纪念碑 他是俄罗斯声名显赫的舰队统帅,学者和爱国者,曾经多次来海参崴巡视,在俄日海战中,由于他乘坐的铁甲舰爆炸而不幸阵亡,纪念碑坐落在海滨路边,沿台阶拾级而上,到顶端广场,放眼望去阿穆尔湾的美景可以尽收眼底。 6、东方学院 是远东和西伯利亚第一所高等学府,建于1899年,学院中央大门摆放的两座石狮子,是中国政府赠送的礼物。 7、铁路车站 按照俄罗斯17 世纪的建筑风格,于1912年建成,车站附近有一个蒸汽机车头,这是在二战期间,由苏联工程师设计,在美国制造的蒸汽机车,从海上运到苏联,1963年前,这种蒸汽机车一直奔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为纪念战争年代的铁路工人,1995年二战争胜利50周年之纪,设立了这座实物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旁有一个刻有288的标志物,这是贯穿俄罗斯的大铁路东端终点的标志,表示自此到莫斯的距离是9288公里。 8、海参崴要塞 1899年,海参崴被正式宣布为要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要塞成功的抵御了了来自海上和陆上的攻击,坚不可摧。 要塞上遗留下大批在当时威力强大的武器,是很好的游览地。 9、斯维特兰那大街 是海参崴的主要街道,沿金角湾沿岸延伸七公里,在这条大街上有各个时代修建的风格各异的许多建筑物。在大街的起始部,是著名的维尔萨宾馆,建于1908年,1990年遭遇大火,经过翻新改建,现在是海参崴最高档舒适的宾馆之一。 10、滨海边区国家大博物馆 也叫阿尔塞涅夫博物馆,以滨海边区和远东最著名的探险家阿尔塞涅夫的名字命名。十月革命以前,这里曾是远东最大的商贸公司秋林公司所在地。 11、俄罗斯百货大楼 国立百货大楼,建于1907年,是建筑文物保护单位。 12、报时炮 自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的所有海上军事要塞都有午时放炮的规矩,海参崴要塞也保持了传统,每天中午12点,鸣炮一次。 13、尼古拉大教堂 1907年,为纪念在日俄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建,1970年恢复为教堂,目前是海参崴教区的主教堂。
2012年3月12日大鹏报道
请点击观看电视纪录片《海参崴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