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219|回复: 1

东洋行(连载4)

[复制链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5-10-25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永大 于 2015-10-25 07:01 编辑

                                       东洋行(连载4)

                                                                        张冠立
                                          10 圣山巡行

       我们的旅游大巴在漫长的山路上奔驰,上行下行的车流络绎不绝。富士山呼唤着世界,让众多的“朝拜”者趋之若鹜。大巴停下来的地方叫五合目。据说大巴到此已经黔驴技穷,只好乖乖地躲进停车场。而只有到达九合目才能登临山顶,看到富士山的喷发口,进行参拜“御来光”(日出)或是“钵巡”(巡礼膜拜山顶的山峰的行为)其上。当地人认为八合目已经属于“马返”圣域,意思是骑马登山已经到达极限处,再往上就只能徒步登攀了。把它叫成圣域是说到了浅间大神所掌管的地段。
       我们在五合目落脚,虽然与圣域还有一段距离,但不能心存奢望了,因为既无马代步,又缺仗助行,即使我们有战天斗地的雄心,导游也没给我们那么多的时间。天气晴好,我们站在界石旁争抢着照相。以往令人神往的富士山画面,如今真的成了我们拍照的背景。我的身影与圣山的瞬间契合将留下永久的纪念。正在我尽情享受快门开合的时候,有人催促,“快照,快照,云雾来了!”我回身去看高耸的富士山,见一团岚烟正由左向右慢慢飘移,好像要给那山披上面纱。我立刻用尽目力去摄取丽日朗照下得富士山,想把那草帽状的山形,白色的雪帽,黑色的腰裙统统印在我的脑海里,让它永久定型。
       我们进店铺去买纪念品,最后选定的是一个写着“富士山五合目”字样的状如老式带伞罩子灯的温度计。我觉得这个小东西虽然不起眼,但它挂在墙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使你永远不会忘记富士山之行。

                                         11 榻榻米体验

       在富士山域活动期间,我们有两夜住在有榻榻米的旅馆房间里。榻榻米床,以前在书中读到过,在影视里也见过,而这次要亲身体验了。以我看榻榻米只不过是铺高了十几公分的地板,在玄关处造成一点儿高低差,里面的所有面积都当成了中国的那种大炕。既然上了“炕”,就不允许再穿鞋,只能穿袜子,或者软底鞋。两张垫子扔在“地上”,上面再覆一床被。坐在垫子上,没法将两腿下垂,只能翘着或盘起双腿坐着。让两腿僵硬的中国人享用榻榻米简直是遭罪。更糟糕的是如果想站起身来,远不如坐在床边或者椅子上稍一欠身就可以成为立姿。而在榻榻米上起立,需要侧身抬起一条腿把脚先着地,然后以对侧的手掌着地,用胳膊撑起身子,再运动另一条腿,需要这一整套复杂的动作才能立起身来。这叫上了年纪的老人可得挣扎一阵子。后来想这些动作在中国人来说是挣扎,对日本人来说可能易如反掌。道理就在于用进废退。说到这里我想起在美国人办的沙米娜营地里,多次看到美国的父亲双腿跪在孩子的面前,亲吻他(她)们,与其说着悄悄话。初见这种场面,我大为不解,疑问干嘛要给自己的孩子下跪呢。在中国人看来下跪是最丢面子的事了。后来得知西方人早我们几百年使用了马桶,早已不会蹲着大便了。久而久之,蹲的功能极度减弱。遇有需要降低体位的时候,他们便不得不以跪代蹲。在他们看来,跪只是一种姿势而已,没有中国文化里的那种涵义。日本人无依靠地坐久了大概也受不了,我看到放电视机的平台前有一把无腿的椅子。我坐到上面伸开腿看电视腰身感觉舒服了许多。成吉思汗当年在欧洲见到了床,睡上去觉得比蒙古包里的平地确实好,从此也接受了一种新的卧具。这不知道该说成是进步还是退化。它涉及了并需要做出回答的是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生活观念,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早些年看有关教育的材料,说日本的学校里不安空调。按他们的经济状况,不是安不起,怕孩子们从小就失掉适应环境的能力。这种观念我是赞成的。
       这两处宾馆地处富士山域,都有温泉可以洗浴。入住后,吃罢饭,人们就急急忙忙奔向温泉去享受那里的汤温水滑。我妻在飞机上被蚊子或跳蚤之类的东西把小腿咬了五六处,在成田机场着陆后就开始红痒,无处弄药,只得任其发展,到达温泉水边时已经长起指尖大小的水泡,与裤脚和鞋子相抵触,颇感不适。我借来打火机,烧红了一根针,用红后稍凉的针尖挑破外皮,放出里面的积液。这种状态当然不能下水,即使自己不怕,勉强下水也会给池塘的卫生造成破坏。她不去,我也心甘情愿地陪伴她待在房间里。如此度过了两个晚上。据说第二天的温泉是在户外,池面广大。那天只有我们一个旅游团下榻。结果我们的人不约而同地缺席洗浴,因为头一天刚刚洗过。第二天,导游在车上说,整个大池里只有他一人,享受着安静的时刻,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空荡的池水里只有一个小脑袋,如果真的来了灾难,连“天塌大家死”的心理依托都没有了。他说自己草草地泡了一会儿,就逃离了现场。人是很怪的一种动物,有了和自己分享生存空间的人会产生敌意,没了陪伴的人又孤独得要死。难怪美国有句俗语,“一个少,三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陆华 发表于 2015-10-25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洋行写的有声有色,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4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