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731|回复: 11

荒友宁武琼

[复制链接]
小成子 发表于 2015-10-2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15-10-20 12:46 编辑

                                      宁  武  琼
    “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我是谁……哈哈,你猜!”
两月前,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把所有交往过的人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实在想不出此人是谁,我只好说:“实在抱歉,请提示一下。”
    “四川。”
    “宁姐!”一个姑娘的影子蓦地出现在眼前,我脱口说。
    “哈哈……我找你好多年了!过几天我去看你……”
    来电话的人叫宁武琼,我们曾在一个村插队,失去联系40年了,想不到她还记得我,而且依然是那么开朗健谈,只是声音有些变化——带着岁月沧桑留下的味道。记忆把我带回遥远的年代……
    文革开始不久,父亲被打入“另册”,时年不满15岁的我受到“株连”,辍学离京,随父到了北大荒。
    在那片近乎蛮荒的土地上,我虔诚刻苦地改造自己,风里来雨里去。三年后,在一次战备施工中患了严重的风湿病,瘫倒在地,再也站不起来了。没有 条件治疗,我每天躺在茅屋里的土炕上,忍受病痛和饥饿,望着窗外的天空呻吟,等待外出劳作或去接受批斗的父亲归来。
    1974年,北京来人落实政策,他们告诉父亲:他的历史问题“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了”。 得知自己不再是“黑人”,年迈的父亲激动得孩子似的哭了。他们发给父亲360元退职金,让他在农村安心劳动。父亲说孩子无辜受牵连,辍学下乡患病无条件医治,在炕上已经躺了五年,请求帮助解决。得到的回答是:这种情况很普遍,须等国家召开四届人大才能解决。
    在漫漫寒夜里艰难跋涉、在痛苦中挣扎了多年的我,终于看到光亮,心中燃起希望。我幻想,将来通过治疗一定能重新站起来。为了回到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开始自学文化知识。
    在那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尤其是家中一贫如洗,不要说一本书,就是印有几个字的纸片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上学时用过的一本残缺不全的《新华字典》就是我的老师。为了支持我学习,尽管家里连灯油都买不起,父亲还是口挪肚攒,到处捡牛骨头、麻绳头和废鞋底卖钱,给我买了《新的高度》《春歌集》《沸腾的群山》《北方果树栽培技术》等书供我学习。书籍为我打开了一面面窗子,我贪婪地读着,忘了饥饿和病痛……
    一天,会计对我说队又收了一户,是个女知青。我说人够多了,怎么还收啊?他说队里烧的木炭都卖给40团采购站,人家要求咱安排一个外地来的亲属,能不收嘛。我说一女的又是单身,来了咋住啊?他说住王友家了。
    王友是个跑腿,快四十了,好吃懒做,住着一个破马架子,家里穷得叮当响;由于他脸憨皮厚,常常为了蹭点吃喝给人当枪使,乱“咬”一通,人送外号“家狗”;他还拐过别人老婆。新来的女知青不知根底,住进这种人家里,我暗自为为她捏了把汗。
    大约过了一两个月,一天,一个过路的陌生女人讨水喝,父亲把她让进屋里。她说话四川口音,20多岁,我立刻猜到,此人就是新来的女知青。
    喝完水她便和我攀谈起来,说她从我家门前走过多次,发现我家与别人不一样,别人家的院子都乱糟糟的,唯独我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菜园子里垄沟打得笔直,还种了花草……一打听才知道,我家是北京下放来的。“我早就想来看看,一直没有机会。”她说。
    她很健谈,告诉我她叫宁武琼,四川德阳人,在当地插队,那里很苦,一天只能挣一两毛钱。叔叔是当年随“十万转业官兵”来北大荒的,她来投奔叔叔,没想到那里是军队建制,不能安置。没办法,才来这落户。“这里虽然苦,也很累,但熬上几年,上面有了招工指标可以当工人。等当了工人以后,再想办法调回四川老家……”
    她个子不高,圆脸,大眼睛,身体结实,性格泼辣,天生一副大嗓门,穿着也很朴素。也许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故,我俩谈得很投机。她见我喜欢看书,几天后,不知从哪弄来一本发了黄的旧期刊《收获》,我至今还记得里面的一些内容,有抗战期间梅兰芳不为日寇演出蓄须明智的故事,有有王书怀的长诗《山间百里夸红梅》,有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我美美地享用了好多天。此后,她经常为我到处借书,成了我家的常客,我俩也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你了解王友吗?”一次交谈中我告诉她,这个队很复杂,40多户来自7个省,人与人、户与户之间恩恩怨怨、矛盾很深,说话处事要注意。并提醒她,住在王友那里要多加小心。
    “你把心放到肚里吧。”她咯咯一笑,“我敢说,我比你更了解他。”
    “你知道他的为人吗?”我说。
    “怎么不知道,好吃懒做,耍钱,拐人家老婆挨过批斗,农场时偷东西,在县公安局蹲了12天拘留……”
    “真行,你都快赶上克格勃了。”王友蹲拘留的事我从未听说过。此时,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精明和胆气,但仍不免暗自为她担心:“可你住在……”
    “莲出淤泥而不染,我实在没有别的地方。”小宁看出我的心思:“我知道有人背后嚼舌头,有胆量就说在当面,我不怕。”接下来她告诉我,她在马架子里又间壁出一间小屋自己住,自己做着吃,晚上睡觉时把门用铁链锁上,而且在枕头下放了把菜刀,无论何时,王友胆敢非礼,就把他脑壳砍下来!几十天来,王友没敢对她动过邪念。
    听到这里,我对她的担心变成了敬佩。一个女孩子为了生存,远离父母,只身来到这穷乡僻壤,人地两生,还要忍受种种流言蜚语,整天起早贪黑,栉风沐雨,和男人一样在田里辛勤劳作……晚上回来自己做饭,夜里睡觉还要睁着一只眼睛……这需何等的坚强和毅力!
    当地人欺生,一次干活时,小宁和队里的一个妇女发生矛盾,吵了起来。那个妇女仗着自己是个老娘们又是坐地户,嘲笑她和王友住在一起,用恶毒语言侮辱她。
    “身正不怕影子歪!”小宁毫不示弱,奋起反击,“我做人堂堂正正,比你强,找了好几个汉子,这下一窝猫崽子,拿下一窝狗崽子……”那个妇女骂不过她,脸上挂不住了,张牙舞爪,要跟她撕巴。
    “想和我动手?”小宁一声冷笑,“告诉你,我还没怕过谁咧!”
队长知道,小宁虽是外来的单身弱女,但有知青身份,打了她后果严重,忙将那个妇女推搡走了。
    “你好厉害呀,什么话都说得出口。”事后,我对小宁说。
    “要是被她欺负住了,以后别人还会这样。在四川插队时,我也和那里的人吵过架,我不会骂总吃亏,后来一个社员给我看了一本书《王婆骂鸡》,各种骂人的话都在里面。你不是能骂吗,我比你还能骂。从那一后,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了。”
……
    农闲时,小宁常来帮我家干活,拆洗被褥、做饭、伺候菜园子样样都干,该吃饭了就像一家人似的坐一起,没有半点羞涩和扭捏。她喜欢吃辣的,做什么菜都放辣椒,而炒辣椒时又要放些醋,别有一番风味;她还喜欢喝酒,60度的白酒能喝二两。我和父亲都很喜欢她这种男人般的性格。
    “你应该学习写作。”一次闲聊时,小宁劝我。
    “作家不是那么好当的,那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我笑着摇摇头。
    “我看你行。”她认真地说。
    “那……我就试试。”
    我被鼓动得动了心,几天后模仿古诗写了一首《冬日农夫》,长林透残阳/朔风掠穹苍/冰峰雪野银光闪/雅雀觅食忙/老农寒窗下/悠然饮琼浆/开谈五谷丰登事/醉眠梦更香。我自以为不错,请小宁过目。
    “头一句不好,现在写太阳都是‘当空照’‘永不落’,你写快落下去了,还被树挡着,容易让人想歪了,不好不好。这二句和三句嘛……还可以。第四句糟糕透了,雅雀觅食忙,现在大家吃不饱饭,在雪地里到处捡粮食,人家会说你……”
    “你怎么尽往歪处想啊!”我急了,“前几句是写景的,你往下看,后四句是描写农民生活的。我就怕别人想歪了,挖空心思把如今农民生活写得如何幸福美好,悠闲自得。”
    “你看过陶铸《松树的风格》吧? 一句就可以招来灾祸!”她说。
    我无话可说了。我确实听说过许多类似事件,有人无意中说了犯忌的话惹出灾祸。为了不给自己和父亲招灾惹祸,我撕碎了诗稿。以后再也没有写诗,每天只是拼命地看书。
    大约过了半年,一些社员人见当官的吃喝贪占,偏亲向友,把生产队搞得一团糟,提出分队,得到上级批准。小宁报了名,要跟随那些人到附近的山沟里另建一个生产队。我已看出挑头分队的和台上当官的是一路货,瞎折腾不会有好结果,极力劝阻,可她还是去了,还在那个新成立的生产队当了记工员。我嘲笑她是“官迷”。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我料,秋后那个分出去的队搞得更糟,社员怨声载道,当官的撂了挑子,如同一个鸡蛋散了黄。一些社员乘机来到小宁住处,谎称查看工分,在账本上给自己乱填。小宁劝阻无效,一气之下,抓起一根鸡蛋粗的棍子一顿乱舞,几个男人被打得抱头鼠窜……
    生产队指不上了。为了挣钱糊口,小宁一个人进了深山(那里野猪、黑熊、甚至老虎等猛兽经常出没,就是男人都结伴而行),白天在树林里采核桃木耳,夜里就去烧炭人住的窝棚找宿。福人自有天相,几十天过去了,小宁不仅平安无事,还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不久,公社党委知道了,害怕长此下去会发生意外,让她去了公社的青年点——参场。
    那里活轻巧,生活好,收入高,交通方便,安排的都是金枝玉叶——县直机关和公社干部的子女,小宁如同进了天堂。到那以后,她时常下山来看我,每次都红光满面的,还给我带很多书。“我们那里有图书室,你就可劲看吧。”她说。后来,那里的书看完了,她又到县图书馆为我去借……
    好日子总是过得飞快。1976年夏天,县里下来一批招工指标,小宁被安排到百里外的一家国营陶瓷厂当了工人。一年后,她到小山村来看我,告诉我她已托人调回四川,正在办理手续,这次是特意来跟我告别的。我由衷的为她高兴,告诉她北京有关部门给我补办了知青手续,我正在等待县里解决我的治病问题。她也由衷地为我祝贺。
    她走后不久,我也离开了那个小山村,从此失去联系。岁月蹉跎,几经辗转,我进了省城,一晃快40年了,想不到她还记得我。
    八月的哈尔滨,美丽如画。小宁风尘仆仆地来了,我准备了便宴招待久别的远方客人。当年英姿勃发的年轻姑娘,如今成了老妇人,身体有些黑瘦,目光炯炯,依然那么开朗、健谈。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妇人,是她的妹妹,比她小几岁,温柔腼腆,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我瘫在床上不能陪客,她还像当年一样,如同到了家里,面对一桌酒菜,自斟自饮。我说你别光顾自己吃,替我招待好你的妹妹呀。她摆摆手说“不要管她。”她妹妹文静地笑笑,毫不生气。姐妹俩一个像扎了嘴的闷葫芦一言不发,一个像决了堤河水,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我俩述说了分别后各自的经历。小宁说:当年回到四川后,她进一家国营重型机械厂当了工人,不久和厂里一个工人结了婚。老公为人厚道,在厂里的口碑也不错,后来有了儿子。儿子有点内向,四五岁了还不说话,她担心自己生了个傻儿子。后来上学了,很贪玩,到了中学还是这个样子。她对儿子说,你不用心读书,长大找不到工作,只能到街上去给人家擦皮鞋。儿子说我不去,丢人。她说你不是嫌丢人吗,告诉你,你不好好读书,明天我就搬个凳子坐在你们学校的门口去给人家擦鞋,来一个人我就告诉他,我是王x的妈妈!儿子被吓坏了,央告妈妈千万不要去,保证以后好好读书。
    儿子说做到,从此不再贪玩,学习成绩一路飙升。为了给儿子交补习功课的费用,小宁退休后和妹妹开了一个小冷面馆,每天忙到半夜。
    “高考复习时,天气炎热。儿子一连几个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光着膀子坐在凳子上,天天熬到下半夜,三条裤子的屁股上都磨出了窟窿……他的高考成绩,满可以进清华北大,但为了学习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他去了浙江的一所大学。在大学里他有了女朋友——同班同学,当年山东的理科状元。毕业后,他俩结婚了,一起进外企搞计算机软件开发。后来老板让他俩带去美国了,在那买了一幢300平米的小楼,门前是车库,他们买了两台轿车……”说着,她拿出智能手机,用指头划了几下,送到我近前:
    “你看,这是我孙女和孙子。”
我看到,一个四五岁美丽女孩带着一个比她小一些的男孩,开着玩具轿车在开阔的草坪上玩耍,不远处是一幢漂亮的白色小楼。
    “这就是他们的家,这片草坪也是他家的,面积是6亩。”她说。
    “你和老公怎么没去美国?”我问。
    “老公得了肺癌,两年前去世了。”小宁的神色黯然下来,“老公去世后,我患了卵巢囊肿,手术切下来以后,在上面发现了癌细胞。大夫说我得向你祝贺,你真的太幸运了,发现得太及时了……这回不会有危险了。”说到这里,小宁又变得神采飞扬:“身体恢复后,我出每年去趟美国,在儿子那里住半年,然后再回来住半年。忙了一辈子,该歇歇享享清福啦。”
    小宁告诉我,她打算在趁着现在还能动,把全国所有好玩好看是我地方,统统溜达一遍。
    “黑龙江哪里最好玩?”她问我。
    “叫我说嘛,当属五大连池,还有那里的药泉山。”我说。
    她问怎么个好法。我说那里有当年火山喷发形成的特殊地质景观,那里的水水含有特殊的微量元素,可以治疗多种疾病,非常神奇。我在电视里看过,国内国外许多人患牛皮鲜、不长头发和其他病的人去那里泡温泉做泥疗,都治好了。更神奇的是药泉山,山的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的泉水,能治八种不同的病……
    “我怎么没听说过,在哪里?”她问。
    “在德都,黑龙江边上。”我说。
    “去。”她毫不迟疑地说,“先在东北转一圈走,然后去南方。”
    ……
    半天时光飞快过去了。她还要去兴凯农场——当年的生产建设兵团——去看叔叔,不得不起身和我告别。临行,我们互道珍重,我送了给她一本我写的书。她说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再来看我。
                                                                        201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5-10-20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叙述生动,自然,感人。宁武琼真是你读书的引路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5-10-20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年了,你还记着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贝西 发表于 2015-10-20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叙述生动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10-20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摇头狮子 发表于 2015-10-20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很细腻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兴国 发表于 2015-10-20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10-20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歌的文笔优美,刻画人物犹如他的漫画,独到深刻细腻。反映知青的友谊深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5-10-2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特殊的经历,造成了特殊的记忆和特殊的感情!那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5-10-20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感动人的真实故事,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3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