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历程》丛书征稿 之一
马年,咱们这些“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老马们,除了各自的内容丰富的养老计划之外,我再给大家凑个打发时间的项目——写书,因为我不会干别的。有句跟马有关的歇后语叫“马圈里伸腿——出蹄儿(题)”,我在马年给大家再出个写书的题目。
春节之后,我与台湾顺出版商多次电话商讨图书编辑出版中的一些细节,便谈到了对知青图书项目深度开发问题。这套大型图书《向命运抗争》的出版,不但吊起了我的胃口,也引起台湾朋友的极大兴趣,我们觉得不妨趁热打铁,把这事情再向前推一步。有我在大陆策划组稿编辑,有大批知青作者的丰富稿源,有台湾朋友在台湾坐镇出版发行,可谓万事皆备,何乐不为?于是,就有了马年的这个新项目——《中国知青历程》(名称暂定)丛书。
老年人适度动脑写作,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和延缓大脑思考记忆功能衰退,而且能排遣生活中的许多不愉快因素,更有一种成就感。我老父亲去世后,老母亲情绪一度极为消沉。我鼓励她写作,写她身边最亲密的三个人,一个是她父亲(著名翻译家董秋斯),一个是她老伴(我父母是在延安结婚,婚龄超过被称为“钻石婚”的六十年),还有一个是她妹妹(和我母亲同赴延安,后被派往白区从事地下工作的海途中遇险,全家三口带着党中央的密电码投海牺牲,小儿子只有两岁。在西柏坡纪念馆里,有她们全家投海的大幅油画,是革命女英烈)。老母亲从潜心写作开始,大量查找阅读背景资料,核对史实,情绪渐渐转移,用两年的时间写出三篇非常好的文章,都公开发表在《纵横》杂志上。她非常兴奋,全部稿费都买了杂志,分送给身边同志及各有关方面,并且在部机关给大家做报告。这三篇文章的写作,让老母亲摆脱了老伴去世后的痛苦,重新建立了生活的信心,而且颇有成就感。如今,她已经92岁,马年春节还能参加老干部的春节演出,站在舞台上大合唱,不简单吧。我老母亲写作的时候,年纪已经超过85岁,比咱们这些人大多了,而且她是用钢笔在稿纸上一字字爬格子。所以,我鼓励大家写作,没有谁是天生的作家,“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个人的写作格言是——只要你敢写,你就是最好的。
敢称“丛书”,当然就不是一两本。究竟能否付诸操作,我沉下心来仔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