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牧人:花儿墓 1 我的老家甜水湾是冀中平原甜水河北岸的一个小村庄,那年我回家小住,在我家祖坟旁的一间小茅屋前经过,80岁的青禾叔在屋里隔着窗户说:“侄儿,等庆花出了嫁再回省城吧。”我惊了片刻,才点了点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几辆款式新颖的小轿驶过甜水河大桥朝甜水湾村奔来。第一辆车头上披着用红绸结成的大红花,后面几辆车的玻璃上都贴着喜字。显然这是来迎亲的车队。然而车队没有驶进清水湾,到村口向西拐,在我家祖坟旁停下来,顿时祖坟上鞭炮齐鸣,唢呐声声。随后从车上下来的几个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手拿红布包的中年妇女,他们直径走向一座矗立着刻有“只庆花之墓”的石碑。 早在这里等候的乡亲们立刻搬倒石碑,铲去后面的坟土,从里面挖出一个装着骨灰的土坛子。那中年妇女小心翼翼用红布包裹起来。这时候青禾叔拄着根木棍从小茅屋出来,走到那中年妇女前,一边用像干树杈似的老手抹着淌下来的泪水一边说:亲家呀,我就把庆花托附给你们啦,听说那孩子是在老山前线死的,他死的光荣,配得上娶庆花。”接着又摸着坛子说,“闺女,从今天起你就不孤单了,你有家啦,跟他们去吧,……” 车队在人们视线里渐渐消失,乡亲们也先后离去。坟场上只剩下我、青禾叔和儿时的伙伴辰旺哥。此时青禾叔看着刚填平的墓穴重重舒了一口气,无力地坐在地上,哆里哆嗦地掏出刚才来人送他的“大中华”大口大口地吸起来。 看完刚才的那一幕,我暗自好笑,早知道在旧社会这叫结阴婚。成年男女死亡前如仍未成婚或是单身,双方家长经过协商,男方的家长可将女方的尸骨迎娶过去,与死者同埋一穴中,从此双方家长结为亲家。如今已经到了21世纪的今天,家乡仍还在流行这一套,未免太愚昧了。 这时青禾叔,吐着烟雾,眯着粘着眼屎的老眼看了我一会儿,似乎察觉到我在想什么,说道:“侄儿,笑话俺们乡下人了,俺知道这是迷信,可是要不,俺死了也合不上眼呀,再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俺也得给她死去的爹妈一个交代不?” 辰旺哥见青禾叔吸完了烟,将他扶起来送回小茅屋里,回来跟我说:“兄弟,你是不知道,只庆花要是不来咱们甜水湾插队还死不了你呢!年轻轻的,冤屈啊! 接着他也点燃一支烟,吐着烟雾慢慢地向我讲述起40年来花儿墓的那一段段的经历。听说类似的事例还不少,都是听说的,没见过。但这故事是就发生在俺村,和花儿墓有关联的是俺叔。 2 1969年秋一天。甜水湾村东口站满了人。 中午时分,不知谁了喊一声:“来了,来了”。声音未落,只见甜水河桥上出现了一辆胶皮大车,车上坐着一戴着眼镜,皮肤嫩嫩、白白的漂亮女孩。赶车的是位中年汉子,他坐在车辕上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把鞭子甩的啪啪地响。车到村口刚停下来,他冲着几个看的直楞神的小青年喊道:“别把眼珠子瞪得像鸡蛋似的了。快把行李搬下来。”这时几位妇女倒热情地把姑娘扶下车。 这个赶车的中年汉子叫李青禾。那车上的姑娘是从省城来甜水湾落户的知识青年只庆花,今年21岁。 甜水湾村的村革委会主任李百庭,是李青禾的孙辈。他看着这位大城市来的女知青犯了愁,村里为知青准备的房舍还没建好,一个姑娘家更不好安置,想了想就对李青禾说:“青禾爷,你知道咱村里的难处,能不能叫她先住到你家,也好和俺老姑做个伴。”他说的老姑是李青禾的老闺女,今年16岁的秀秀。 甜水湾村民大都姓李,李青禾自娘生下来那天起,在李氏家族中就属爷辈了。五、六岁时常有人背着他在街上玩,那时他一边拍打着人家的脑袋一边说,“背好了呀,别看我萝卜小,长在背(辈)上了,你们那个不听我的,我把你们家的锅砸了吆。” 今年虽40岁了还是那个样子,常指着比他长10的李百庭的鼻子说:“你听好了呀,别浄搞什么批呀,斗呀的,若把地里的庄稼给耽误了,我把你们家锅砸了吆。”百庭也总是摸着自己的头,嘿嘿地笑着说,“行了爷,别总这样说俺了,俺知道哪轻哪重。”他还有个儿子,叫李千水,正在北京卫戍区当兵,听说是保卫毛主席的部队,还入了党,前些日子又把被评为五好战士的喜讯报回家。所以他在村里威信很高。 只庆花不愧为是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很快适应了农村的生活,每天一大早从炕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学着赵青禾媳妇的样子一声不响地把灶膛的柴灰清理干净,倒进茅厕里。然后再把院子扫的干干净净。最后再叫醒秀秀和她一起去上生产队领活。她不爱说话,有时一天也说不了几句。秀秀发现有时夜里还一个人蒙着头哭。青禾媳妇说,她那是想城里的爹娘呢。 只庆花虽不爱说话,心很细。刚来几天,就观察到和她一起干活的辰旺媳妇腰有毛病。悄悄地问她:“嫂子,您腰怎么不好,让我看看行吗?”以后她吃完晚饭就去她家,用根小擀面仗从肩膀一直敲到脚跟,然后再上下按摩。她还在沟渠边采来一些连甜水湾人都不认识的野花小草,熬成汤汁,又洗又敷的,没过多久她腰痛的毛病竟然好了。辰旺高兴地到处说:“这个丫头可不简单,不但干活勤快,还会看病,俺媳妇腰痛的毛病楞叫她治好了。”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遍了。 后来人们不知从哪里知道了只庆花的家境,她早年丧父,是母亲一人将她抚养成人。“文革”开始不久,在医学院当教授的母亲,被红卫兵批斗游街,因不甘忍受侮辱投湖自尽了。从此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还在中医学院上大三的她,本来不属上山下乡的对象,却向学院提出申请,离开城市到偏远的地方去落户。村里的女人们听说了她的身世,都没少为她伤心流泪。都说:“这孩子没爹没娘的,孤苦伶仃的到这儿来,多可怜呀,咱们可不能再难为孩子了!” 李青禾看她是中医学院的大学生,天生是当医生的坯子,他和辰旺商量,一起就向村里建议让她当赤脚医生。甜水湾人多地少,粮食年年不够吃,何况更不缺少女劳力。但上级安置知青的任务又不能不接受。李青禾的建议立刻被村革委会采纳。 村里的照顾,只庆花心领神会。她把感激之情都使在行动上,每天骑着辆陈旧的飞鸽自行车,挎着小木药箱,从东街到西街挨家挨户的串,谁家的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不请自到。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有什么不舒服,还认真地讲解应注意的方法。小媳妇们说,“这小丫头倒是大城市来的,还没结婚什么事都懂。”以后她名气越来越大,谁也不再把他当做赤脚医生,而当成大城市来的洋医生。 只庆花渐渐和全村的老少混熟了,走在街上见了人总是大叔长大婶短的叫着。婶子大娘们也开始和她开玩笑的问:“城里有相好的吗?给你介绍一个行不?。”每次他都大大方方地回答:“没有,没有,等着你们给介绍呢。”还有的小青年,为了套近乎,也没病找病的找她诊诊脉,当然她心知肚明,总是笑着三言两语地把他们打发了。 只庆花和李青禾一家相处也更加的融合,一日三餐抢着做,洗洗涮涮争着干。有空还教秀秀学习文化。青禾媳妇也是个心地慈善的女人,对寄宿到他家的庆花和他她的秀秀一样般看待,有什么好吃的一人一份,从不偏心。李春禾更是乐得拢不上嘴。 一天夜里青禾亲热地挽着媳妇的脖子说起了悄悄话。青禾说,“你看庆花多懂事,长的也俊,看那胸脯,那屁股蛋,看着就叫人舒坦。” 秀秀娘听了,把头一扭,不高兴地说,“你们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俺告诉你啊,不许在她身上打主意。” “嘿嘿,你想那去了,我那有那个胆呀,我是说她身子骨好,要是做咱儿媳妇多好,进了门肯定生个大胖小子”青禾解释说。 秀秀娘把头扭过来,推了他一下,“你想的倒美,人家庆花哪那会看上咱乡下人,你没听人们暗地说嘛,这些知青们都是‘飞鸽牌’的,早晚得飞走。” “还用他们说,我早想到了,俺随便说着玩呗。” 李青禾这个人是挺有意思,他一边搂着老婆,一边想着给儿子娶媳妇,净想美事。 3 第二年春天,知青的房舍建好了,舍址就在村西头小学校旁,那里常有孩子们来来往往,两位女教员出出进进,一点也不偏僻。只庆花喜欢那个地方,搬家那天李青禾又从大队赶来胶皮大车,像送闺女出家似的,恋恋不舍地把她送了过去。 这天傍晚,天阴的厉害,一会儿下起了雨,秀秀下地回来,全身发冷,头痛的厉害。李青禾正要去叫庆花过来给看看,恰好她来了。她把秀秀按在炕上,又是诊脉又是测体温的忙乎了好一阵。然后说:“大叔大婶,你们放心吧,秀秀是出了汗又受了点凉,感冒了。我给她打一针,再吃点药,明天就好了。”等给秀秀看完病已经天黑了。 这时青禾媳妇已蒸好一锅菜团子,叫庆花吃完再走,庆花说:“今天不行,我得马上去趟赵家滩” 。 “下雨闹天的去外村干莫?”青禾媳妇问。 庆花说,“辰旺媳妇娘家侄子的孩子出麻疹了,叫我去看看。” 青禾媳妇不满意地说:“这辰旺家的真行,连外村的事都叫你管。” 李青禾在一旁说:“谁让咱只医生医术高明呢。”他向外看了看说:“就是天太晚了又下着雨,过桥下堤的不安全,我送你去吧。” 庆花说:“您不用送,过了村西口桥,顺着大堤骑车5分钟就到了,我又不是没去过,你们在家照顾秀秀吧。”青禾媳妇给她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又把雨衣扣帮她系了系心疼地说:“你看正是吃饭的时候,要不拿上俩菜团子吧,刚出锅的。” “不啦,你家粮食也不富裕,改天我再来吃”说着骑上车走了 赵青禾追到门口,看着她的背影大声道:“明天早晨一定过来呀,叫你大婶给你包杂面饺子吃,”庆花在雨中回答:“好啊,明天我一定来。” 第二天一大早,青禾媳妇就忙开了,掏净了所有的坛坛罐罐,总算凑了小半盆白面和一些杂豆面,又切了保存一冬都没舍得吃的一个大吊瓜。一人杆穄子一人包,一会儿功夫就把一大簸箕杂面饺子包好了。这时她才朝正在院里扎着马鞭子的丈夫喊道:“秀她爹,快去西头叫庆花过来吃饺子。” 李青禾一溜小跑来到她住的地方,也没进院就朝里喊道:“庆花,起了吗?你大婶叫你吃饺子去。”结果他连喊了两声里面也没回答,走近一看才发现一把大将军锁挂在两扇门上,他又隔着门缝向里望了望,发现自行车、小药箱都没在。心想庆花一定是又出诊了,甜水湾就巴掌大的地方也许一会儿就回来了。他蹲在一旁,掏出关东叶卷了一支单管炮,突突吸起来。但谁知他吸了两支也不见她回来。 这时候村革委会房顶上大喇叭里正播放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如以往李青禾都摇头晃脑的跟着哼哼几句,这会儿他心慌意乱地一边望着村西口桥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一边嘴里嘟囔着,“这是谁这么不长眼,大清早的开什么广播,没看你爷正烦着呢。” 正着急的时候,见小学校的两位老师在院子里洗漱,忙过去问:“老师,你们看见庆花了吗?”一位老师回答,“你找庆花呀,昨晚庆花屋里一直没亮灯,好像一夜没回来吧。” “啊,一宿没回来?”赵青禾一惊,她去哪了,心想他从来没过这样啊。 那老师又说,“是不是昨晚雨下大了,住在病人家啦。” 李青禾觉得老师讲的有道理,一边往回走一边想,“对,有道理,昨晚雨大是住在病人家了。” 早饭后,按着惯例是村民们到革委会开始天天雷打不动的向毛主席“早请示”的活动。李青禾早早就来了,他想,革委会有规定“早请示,晚汇报”任何人不得请假,说这是考验你是否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原则问题。无论庆花住在谁家,也一定会来的。然而他又估计错了,直到早请示结束后仍没见她的踪影。 “吃了吗,叔?”正当他心不在肝地往外走的时候,忽听后面有个妇女人跟他说话,回头一看,原来是辰旺媳妇,立刻想起昨晚庆花是去她娘家了,忙把她叫到一边小声说,“哎,我问你,昨晚是庆花给你娘家人看病去啦?”辰旺媳妇愣了一下说,“是呀,” 李青禾就把庆花一宿没回来直到现在仍没见面的事说了一遍。辰旺媳妇把眼睛睁的大大地高声说,“这怎么能呢。再说庆花也不会住在那儿的。”她想了想又说,“叔,你在这等我,我立马去趟赵家滩,问问我娘知道不?”说完风风火火地去了。 4 辰旺媳妇是一个急脾气的女人,没一顿饭的功夫就跑回来了,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叔,赵家滩没有庆花呀,我娘说,昨晚给孩子看完病就走了,是我娘亲自送她出门的。” 辰旺是这个村的民兵连长,听到个消息立刻报告了李百庭。李百庭忙把他们几个人叫到一起商量寻找庆花的办法。 辰旺说,“咱们县有不少知青,各村都有,是不是找他们去了,又被什么事耽搁了吧”。 “我看去邻村知青点找熟人的可能性不大,庆花是个守纪律的孩子,为什么她连个电话都不来。李百庭指着桌子上的手摇电话说。 “听她说前两天有个同学给她来了封信是不是有什么事,一大早回省城了” 青禾媳妇说, 李青禾说,“不可能,这里离省城200多里,她就是去省城也不能骑着自行车挎着药箱去呀。”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了半天也没议出个头绪,时间已接近晌午。李百庭对青禾说,“叔,你们先回去,都再想她还可能去哪了,我给几个村打个电话问问,等等下午看她回来吗。”大家听罢只好默默地离开了。 下午李百庭和周围几个村都通了电话,仍没得到只庆花的任何消息。到傍晚的时候还没见到她的踪影。这时候一个不祥之兆开始在人们眼前晃动,他们想只庆花已失踪了一天一宿,肯定是出事了,要不早就回来了。他们摇起电话,向公安派出所报案。 公安人员一进村立刻召集贫下中农和基干民兵会议,还向各乡发布了协查通报,散会时已经半夜。 李青禾回到家后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想庆花一定是从赵家滩回来的路上出了问题,真恨自己当时没有坚持陪她一起去。他又想,这孩子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他想着想着,突然听到大门被人敲的砰砰响,随后传来他十分熟悉的声音:“青禾叔,快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他一惊,“啊,是庆花回来了”,立刻翻身下炕,三步并做两步地跑出来开了大门,一看果然是庆花。然而却被庆花的摸样吓呆了,只见她头披散发,衣服凌乱,额头上流着血,全身还湿漉漉的。她一见青禾,就哭着说。“大叔,快救救我吧,我遇见歹徒了”……,她话还没说完,只见黑暗处出现了三个戴着绿军帽、手持皮带的家伙,狞笑着一步一步朝他们逼来。此时的李青禾怒火万丈,大喝一声,顺手抄起一把搞头朝他们砸去,谁知这一砸,三个竟变成了六个,而且越砸越多。到后来竟将他团团围住按在地上。李青禾奋力反抗,大喊大叫,但无论使再大的力气也喊叫不出来。正当他两眼冒火,却又无力反抗的时候,突然有人推了他一下,他大汗淋漓地睁开了眼睛,原来是做了一个噩梦。秀秀娘说,“作莫梦了看把你吓得。” 李青禾沉默不语,定了半天的神,才从炕上爬起来,披上件夹袄轻轻得出了屋。此时天刚刚放亮。他出了门向南一拐上了甜水河桥,然后顺着河堤向西走去。这是他的老习惯了,每天起来他都是这样从村东口遛到村西口,一边和来往的车辆、行人打着招呼。一边观察堤上的小树又长粗了没有,然后过村西口桥再遛回来,这会儿他什么心思也没有,脑袋里还在想着那个可怕的梦。 他走了一会就坐在一快大石头上,双眼深沉地望着河水发呆。甜水河,是十年前大兴水利时开挖的一条人工河。每年春旱时乡亲们都要从河里抽水浇田。而今年不知什么原因,春雨贵重油的季节竟下了好几场雨,眼下水面很宽。这个平时在河里常洗澡摸鱼的汉子,不知为什么今天望着满满的河水,竟萌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 当他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看到前方村西口桥下有手电光在晃动,走近才看清,是辰旺和几位公安人员在水边上指指画画的。原来他们在堤坡上发现有一棵折断了的小树和一片相似有什么重物滑进水中的痕迹。公安人员怀疑只庆花在此落水。 李青禾听罢突然一阵眩晕,摊在一边。 中午时分人们从河里打捞出只庆花的尸体和重重压在她身上的那辆飞鸽牌的自行车。法医勘察结论是:天黑路滑,溺水身亡。 噩耗立刻传遍了甜水湾. 5 这天村大队的灯亮了一宿。如何安葬只庆花的会议,直开到天亮。 李青禾和几位贫下中农的意见是:“庆花没爹没娘,年轻轻的死在这里,挺可怜的,要置办口好棺木,再找个好地方安葬。”还有人提出,“应当把遗体送回省城去,同她父母葬在一起”,最后两位女教师的发言得到大家的赞成:“只庆花是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农村插队的,她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重于泰山,建议上级追认她为革命烈士,遗体应安葬在县烈士陵园。” 大家同意了两位教师的意见,然而这个建议没有被乡革委会采纳,答复是: 只庆花家庭背景复杂,其父死因不明,母亲系反动技术权威,运动中畏罪自杀,因此不能追认为革命烈士。 末了建议:知识青年更应成为破四旧,树新风的模范,县火化厂已经竣工,只庆花应立即火化。 听到这个消息,气的李青禾在家里骂了一整天的娘,但也毫无办法,结果只庆花成了全县实行火化的第一人。 只庆花火化后,骨灰埋在哪,又成了问题。按当地风俗外人外姓,尤其是个女的,埋在谁家坟里都不合适。还是李青禾提出,村不远堤坡下有个高台,是个废弃的排水站,现在那里空闲着,已栽满了小树,把她葬在那里再好不过了。村里采纳了他的建议。 自只庆花安葬后,李青禾遛早又多了一项内容,每天围着高台转来转去,查看坟头被雨水冲塌了没有,周围的小树被羊啃了没有。又刨了一块木板,插在坟前。用油漆写上“知青只庆花之墓”。每每看到坟头好好的,都心满意足地高兴一阵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30年飞驶而过。秀秀娘不幸过世,村领导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值得李青禾喘气舒畅的是他的儿子李千水那年从部队回来就当了县干部,现已是本县的副县长。只庆花刚去世的那几年,经常有知青来扫墓,她的忌日也不断有乡亲来上坟。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扫墓的人越来越少。坟前木牌上的字迹也被雨水冲刷的只剩下花墓二字。人们渐渐地竟把她的名字忘了,也许是春、夏、秋三季那里还开着一丛丛一片片迎春花、大麦熟、喇叭花的缘故吧,倒叫响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花儿墓。 李青禾老了,因长年的劳累早早弯了腰。但头脑脑还灵活,一点不糊涂。每天还坚持到花儿墓转转,他觉的花儿墓这名字倒也好听,慢慢地自己也叫起来。 2005年夏,一天 李青禾拄着一根拐杖在花儿墓周围转了一会儿,然后坐在树荫下,掏出关东叶哆里哆嗦地卷了一支单管炮,悠闲的吸起来。他一辈子就好这口,儿子千水吸得高级烟,他说抽不惯,还是自造的单管炮来劲。他一边吸着一边欣赏着甜水河两岸的风光。自改革开放以来,甜水湾变了样。大堤上跑的净是一辆辆的高级小轿车,村民们穿戴时尚喜气洋洋。村里统一规划,家家都盖起了二层小楼。远远望去青砖红瓦颇为壮观。他满意的笑了,自言自语:“还是改革开放好哇!”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一个人喜事、高兴的事儿多了,难事、扫兴地事也就不可避免的来了. 这不,他正高兴的时候,突然见几个面生人扛着测量杆举着小红旗在堤上晃来晃去,还不时的指着花儿墓说着什么。他凑过去问,“同志,你们这是干莫?”没想到人家认识他,其中一位小伙子笑着说:“哦,您是县长的老爷子吧,没听县长说吗?县里要在这里建一条世纪大道,我们在测量用地呢。”李青禾楞了一下,急忙问:“这坟碍事不?”小伙子指着手中的图纸说,“这路面宽六十米呢,正好碍事。” 李青禾一听,脑袋“翁”的一声,险些倒在地上,他明白,碍事就得迁!心里骂道,好一个千水,你这猴崽子,这么大的事也不和我说一声,我找他去。他刚走几步又停下来,心想,往哪去找他?这离县城20多里呢。再说十天半个月他也回不来几次家,还是先去村委会探探消息吧。 天水湾村刚上任的支部书记是赵家滩人,辰旺家的上门女婿。这时他正在办公桌前闲坐,见李青禾进来,心想准是为花儿墓事来的。急忙起身。 “哈,老爷子来了啦,我正要向您汇报呢。” 自儿子千水当了副县长以后,这几年村里的大小事情村干部们都爱征求一下他的意见,有了点成绩还及时向他汇报。李青禾心知肚明,他们是在使用父子热线,与上级拉关系。 “汇报莫?我问你,花儿墓不迁碍事不?” “怎么不碍事,必须迁呀 ” “迁走,那,往哪迁?” 支书只顾给他斟茶没有注意他的八字胡已经撅起来了。 “随便找个地方就行了呗。要不就地深埋” “莫?你,你……再给我说一遍!” 见他生气了,支书急忙忙赔笑说,我意思说……迁到那都行......” “迁你家祖坟里行吗?” “哈哈,老爷子您真会开玩笑,” 支书脸一红,觉得很尴尬。眨了眨眼睛,暗想,我可不能得罪他,急忙笑呵呵地掏出一支云烟递到他面前,他连看也不看,掏出支卷好了的单管炮放进嘴里。支书又急忙“啪”的一下,摁着了打火机。然后才小心翼翼说,“老爷子,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但刚才乡长还来电话,说世纪大道是李副县长亲自抓的一项形象工程,进度一天都不能耽搁,咱们甜水湾段的坟头、房屋大大小小十几处一律限期拆除。” 说完这段话,看了李青禾一眼,见他一言不发,只是眯着眼睛突突地吸着烟,又说,“老爷子您先回去,容我们开个会,专门研究一下花儿墓的问题,然后再向您汇报,行不?” “嘿嘿,”李青禾笑了,心想你小子少跟我来这一套,又是把千水搬出来,又是说了些好听的话,用意是先把我打发走了再说。知道你们也研究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他把吸剩下的半截单管炮吐在地上,拐棍重重一戳,一言不发地出了门。 支书看着他的背影“嘿嘿”地笑了。 其实,李青禾在来村委会的路上,心里开始有了一个大胆地想法,他没有回家,直径向辰旺家走去。 6下午,甜水湾村几乎所有李姓人家都接到辰旺的通知,要每家派一个人,到李青禾家吃饭。 晚上,李青禾家的二层小楼里好不热闹,从饭店里叫来的两桌酒席,满满当当摆满了一客厅。 一家人饮酒没有客套,一会儿热热闹闹的进入了高潮。这时李青禾开始说话了。 “老少爷们,今天俺请你们过来主要是商量一件事……”话还没说完,一个平时爱和他开玩笑的孙辈笑着说,“青禾爷,干莫请客,是不是给我们娶了个小奶奶呀” 李青禾瞪了他一眼,“哼,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随后引来一阵哄堂大笑。 李青禾没理会大家的哄笑,饮了一口酒,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花儿墓的事大家伙都知道。俺就不细说了,可要‘建司机大道’”………话刚出口,那孙辈立刻更正,“青禾爷,您说错了是‘世纪大道’,不是‘司机大道’。”结果又引发一阵大笑。他像没听见似地继续说。“要花儿墓搬迁,搬哪去?现在田地承包,比金子还珍贵,迁到谁家地里谁都不愿意。所以呀”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才说,“俺想把花儿墓迁到咱李家祖坟里来,老少爷们同意不。” 他的话一出口,刚才十分热闹的场面顿时鸦雀无声,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空气霎时像凝固了似的。 李青禾这一辈子在村里都已长者自尊,说一不二,但他知道这次非同小可,看大家都不说话了,心想分明是人家不同意呀!枯瘦的脑门上立刻绷起了青筋,脸红的直到脖根。然而正当他不知所措时,突然酒席上响起了一片赞成的掌声。事后才知道是辰旺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挨家挨户地做了工作。 李青禾昏花的老眼里立刻滚动着泪珠,颤颤巍巍地端起了酒杯,“谢谢老少爷们,今天我敬你们一杯”……。 第二天,天空刚刚泛出鱼肚色,甜水河畔就聚集了一大群人,花儿墓在热烈的鞭炮声中,迁入了李家祖坟。 “辰旺,叫你兄弟进来,咱爷仨喝杯喜酒。”青禾叔的声音打断了辰旺哥的回忆,我也像似从梦境中醒来。 但我仍意犹未尽地问道,“辰旺哥,那给只庆花成阴婚是怎么回事?” 辰旺哥一边向小茅屋走。一边又向我讲起了青禾叔为只庆花配阴亲的事情。 自花儿墓迁到李家祖坟来,又在周围载了几颗小松树,还找人刻了一快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他悬在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然而头两年还没有什么事,但以后有人暗地说,“李青禾把一个外女鬼迁到祖坟来不但破了祖上的规矩,还会给李氏家族带来厄运。”扬言“不定哪天把骨灰给扒出来,扔的远远的。”李青禾听到后气的寝食不安,天天骂娘,他也扬言只要我李青禾活着一天看哪个猴崽子敢动这坟头上一根草一把土。更加紧了对花儿墓的看护, 一天傍晚李青禾在正在祖坟上转悠,突然下起了雨,急忙到离坟不远的一间小茅屋避雨,这间小茅屋曾是看护祖坟用的,已经空闲了几年。他一进屋就乐了,想我何不把它收拾收拾,累了在这里抽口烟,困了在这睡一觉,看护花儿墓更方便了。他的想法得到了辰旺的支持,第二天就帮他清扫干净,还搬来床铺桌椅。 天下竟还有这样凑巧的事,李青禾给搬来当天,花儿墓就出现了情况。 晚上天气闷热,李青禾在自家的小楼里越呆越心烦,拄着拐杖来到村口,恰好遇到辰旺在桥头上乘凉,他们一起来到到小茅屋闲聊。 这里比家里凉快多了,晚风吹来头脑清爽,蟋蟀鸣地动听锐耳。李青禾看着身后座座完好无损的祖坟和那座几十年来都叫他牵肠挂肚花儿墓,满意地笑了。然而就在这时候,辰旺突然发现坟里出现两个鬼鬼祟祟的人,正悄悄地向花儿墓走来。到跟前才看清他们手里各拿这一把铁锨,其中一个还是一瘸一拐的人。辰旺捅了一下李青禾悄悄地的说,“青禾叔,快看。”李青禾揉了揉昏花的老眼,注视着来人。只见那两人在花儿墓前嘀咕了一阵,便挥起铁锨挖起来。 李青禾顿时明白了,来人的用意,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喊道:“你们给我住手!”辰旺也紧跟着喊道,“抓盗墓贼呀!”紧接着他俩一前一后的奔过去。那两人听到喊声先是一愣,然后扔下铁锨就跑。但没跑几步,那个腿有毛病的人不知被什么东西绊倒了,辰旺重重的身体顺势把他压在下面。 坟地里的燥乱声立刻惊动了村边乘凉的人,也都纷纷跑来,一下子把那人团团围住。 李青禾一看这人不是本村人,两眼冒着火,喘着粗气高声问道,“你们为莫来偷坟?说实话,要不砸折你的腿” 辰旺举起铁锨做出要往下砸的姿势。 那人吓得直哆嗦,过了好一会儿才老老实实交待了事情的由来经过。 那两人是河西二十里铺人,三年前他们几个哥们在集市上斗殴,一个哥们不幸身亡,他也为此伤了一条腿。按着当地的风俗单身男人死了若三年仍没配阴婚,就要从祖坟里迁出,现在三年一到。他们听说甜水湾村坟里有座花儿墓,是个知青的骨灰,虽然死的早,但还是个黄花大闺女。想把它偷出来和那死鬼去配婚合葬。……最后大家看偷坟未成,还百般求饶的,就把那人放走了。 然而自盗墓的事发生后,令乡亲们不解的是,李青禾竟像变了个人似的,天天高兴的走路快了,吃饭香了,睡觉踏实了,见人也客气多了。有人说,多少年也没看他这样高兴过。有乡亲就问他:“青禾叔,干莫这高兴?”他眯着老眼看着对方“嘿嘿,嘿嘿”就算回了。 结果这个底谜还是秀秀回来看他的时候给揭开的。 原来那天放走偷墓人后,李庆禾一宿没睡着,满脑子都是阴婚,阴婚的。突然灵机一动:俺何不给庆花也配个阴婚,女人嘛,也的给他找个好男人呀!也好给她死去的爹娘一个交代呀!再说自己黄土已经埋到脖子了,还能活几天?俺要是死了花儿墓……。他越想觉得是个好法子,决定立刻把这件事办了。可巧转天秀秀回家来了,李青禾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她说了,秀秀答应回去给张罗。秀秀婆家住八里庄,是个有三百多户的大村,什么样的人家都有。她不负父重托,没几天传过信来,说她们那里有个青年,当年在对越反击战中为掩护战友后撤,光荣牺牲,骨灰一直存放在烈士陵园。近来家人想把他从陵园迁出来,给他说门阴婚。以了却老人的心愿。花儿墓十里八村无人不晓,一拍即合,这就谈妥了。随后就是本文开头的一幕。 我没想到的是,从家乡回来的三天,正在家中构思创作《花儿墓》的时候,突然噩耗传来,昨天也就是只庆花出嫁的第二天,青禾叔一觉睡下,再也没醒来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