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724|回复: 40

知青精神万岁

[复制链接]
齐梦 发表于 2015-6-16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齐梦 于 2015-6-16 14:08 编辑

       IMG_1209.JPG       此刻,外面骄阳似火,我心中更是烈焰蒸腾。因为我刚刚从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归来。昨日下午对我的专访,有些事情记忆不是十分准确,这样严肃的事情,我不容得有半点儿马虎和敷衍,所以答应他们整理部分文字资料给他们送去。
      说实话,昨天长达3个多小时的专访,加之激动时的哽咽,回来时,我又顺路买了点儿菜,5点45分才到家,的确感到很累很累。可是我有着老知青的秉性,说了就做,而且争取做到最好。因此凌晨我便起床,动手汇拢资料了,并且赶在今天9点前把资料送到社科院。(他们的工作不坐班,今天上午在单位)
      当我把材料拿到他们面前时,他们真的很感动,连声致谢。我并不觉得什么,我告诉他们:看到了吧,老知青就是这个样子,做事从来都是雷厉风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因为我们十几岁就离开父母,离开城市,承担起了捍卫国家的重任。在北大荒我们已经养成了半军事化的习惯,言行一致,更是我们一代知青一贯的做事准则,是我们一代知青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是的,我们一代知青,是中国历史变革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在那个特殊年代,特殊历史条件下,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们,满怀对党的真诚,远离家乡,奔赴边疆,披荆斩棘,如火如荼,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为开发建设北大仓,为改变城乡差别,为激发当地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为提高农场整体的文化素养,为改善老乡们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等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当然也不可抹杀老一代北大荒人对我们知青的呵护,关爱和帮助,我们永远牢记在了心中。
      我们一代人是最明事理,最能包容的。面对家庭中的重重困难,不怨天不怨地,不给政府找麻烦,自己默默地克服和承受着。所以说,这一代人是国家的依靠,是国家的支柱,更是伟大的,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尽管这次访谈,只是作为社科院学术研究的一个课题,而且知青问题只是整个北大荒农垦今昔的一部分,工作人员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进行分析和梳理,我们仍然非常高兴,并且以实际行动予以了大力支持,这更证明了我们的无私和敬业。
      几天来,部分老知青全力以赴地参与着社科院的课题研究。我们要让全社会都知到我们的知青精神就是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是执着进取的时代精神。我们当年以这种精神为准则,战天斗地;今天,我们依然践行和发扬我们的知青精神,为着祖国的飞速发展。
      愿全社会都来关心我们,我们的知青精神万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华民 发表于 2015-6-16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15-6-16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精神永放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6-1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精神写的好。愿全社会都来关心我们,我们的知青精神万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5-6-1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知青精神万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帆 发表于 2015-6-1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但愿省社科院课题研究的秀才们,能够不负你的苦心,正确使用你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拂晓 发表于 2015-6-1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科院科研人员,应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知青群体作出对知青负责,让知青满意的评价。谢谢齐梦的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兴国 发表于 2015-6-16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精神万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原海学 发表于 2015-6-16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尖山一兵 发表于 2015-6-16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知青座谈会是一次弘扬知青精神,为知青正名,将知青写入历史的极好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16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