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385|回复: 11

社会科学院召开的知青座谈会上概况和我在会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尖山一兵 发表于 2015-6-16 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尖山一兵 于 2015-6-16 05:28 编辑

    6月15日上午9点,社科院原定有20名知青参加座谈,开会到场的有:关恩伦、张幼宏、孔祥利、闫华、张桂琴、李令先、宋辉明、高树和、马桂兰、邢淑清、马孝多、鲍占斌、张新植、庄秀云等14人。
      会前,闫华、高树和、宋辉明、还有一位四人,被社科院叫到其他房间进行了单独采访。
      社科院副院长鲁锐主持座谈会:首先让每个人先介绍本人的基本概况,从哪个学校哪年下乡?下乡到什么地方?下乡做什么工作?哪年返城?返城后的情况?
    进入座谈主题:首先座谈的是65日《返城知青调查问卷》的第5题,您在垦区工作和生活期间,有哪些难忘的事件和人物?
       张幼宏首先发言,讲了当时下乡环境恶劣,在湿地劳动时被蚊子落满全身的情景。大家畅所欲言,各自谈了自己下乡时的情况,话匣一打开,20多分钟的议论,将座谈会进入了热潮阶段。
      社科院副院长鲁锐掌握时机,及时将问题转入了《问卷》的第7题上。即:“上山下乡运动给知青的生命历程带来哪些影响,您是如何看待这场运动的?”大家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因大家各抒己见,会场较乱,无法记录,不一一详说了。
      参会前,我在家利用整整一天时间做了文稿的准备。在大家发言热烈时,将文稿在会上进行了全文宣读。下面是我的发言稿,此稿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此稿会后被社科院鲁锐副院长留下。



在返城知青调查问卷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领导:
      
      6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贵院100名《返城知青调查问卷》活动。今天又参加了社科院的知青社会调查座谈会。
      首先,我对黑龙江省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设立《黑龙江屯垦史》这一重大科研项目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称赞。
      从《调查问卷》内容来看,涉及到了知青各个方面,比较全面,但在“返城方式”中无“接班”一项,我认为“接班”不能归属于“招工”一类。我父亲是铁路工人,为了让我返城,76年底,不到国家正式退休年龄办理了“病退”,他没能享受正常的退休待遇。退休金明显不如正常退休人高,给他个人带来影响,也给家庭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在4、5两页的7道问答题,涉及的广度深。初见题目,因为毫无准备,时间有限,头脑一时很乱,不可能高度精炼和概括,我没有填好。我想大部分知青也是草草写了几笔,写不深刻吧?
      尤其第7题,“上山下乡运动给知青的生命历程带来哪些影响,您是如何看待这场运动的?”这个问题,我想每一位亲身经历知青时代的人都有许多感想和说法,但因每个人的家庭不同,出身不同,个人的经历不同,每个人认识的角度和程度会有所不同,会写得不一样的。(我忘记当时我是怎样填写此项内容的了)。
      回到家后我认真地思考虑了这个问题,如果让我现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会说:“知青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全党拨乱反正后,党和人民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下了错误的定论,那么知青就是这错误中产生的错误群体。上山下乡运动给知青的生命历程带来的是极其严重而无法弥补的损失和一生的灾难”。
      当年,我们是十四、五岁,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我们生活在那么一个“火红的年代”,受着“伟大思想的教育”,不管我们当时曾是“红卫兵”也好,还是“下乡知青”也好,我们当时是爱国、爱党,听党的话,忠诚于党的。我们爱国、爱党总不会有错吧?何况当时那么多国家领袖和一些大人物都把握不了运动的势态和自己的命运,难道让我们这些幼稚孩子能改变什么呢?国家的政治灾用我们百万知青的“青春”买了单。“文革”错的,都逐步评反、改正和补尝了。现在也应该加紧给知青合理的解决和补尝了。
     “文革”后,改革开放了,返城的知青仍受到种种冲击和不平等待遇。改革虽好,我拥护改革,但我们这些知青在改革受益中仍是属于靠不上边的人。
     拿我个人亲身经历说(挑重要的说):“我是64年入初中,66年文革时我读初二,属67届初中生。68年10月下乡到兵团五师。因“文革”时在校文艺宣传队拉手风琴,下乡后在宣传队一段时间,69年5月担任了连队教师工作,两年后调团直学校仍任教师,在乡下近九年的教师工作经历。77年2月我办理铁路接班手续返城进入铁路国有企业。
      从我上述九年的下乡经历来说,在乡下没有像其他知青遭那么多罪,受那么多苦。但在乡下九年来,我耳濡目染了连队知青们劳作的情景和知青中发生的事情。生活、劳动不苦、不累是假话,精神、娱乐空虚是真话。
      我的老伴是哈市同连队下乡知青。看她整天劳作,手握镰刀、锄头,头戴草帽,面对大地,背向蓝天。一眼望不到边的垄沟,直向天边。地里吃、喝,阳光下休息。漆黑往连队走,劳作一天,骨头都散了。回到宿舍,30米对面火炕,行李卷一个挨着一个,不加洗漱一头躺在自己70公分的炕上。有时遇到风雨,下地知青各个浑身都是泥水。秋收在场院,180斤麻袋上跳坐墩、装车,男女知青扛着各个都是小老虎。这些苦、累在知青中已经是最最平常的事了,许多知青,尤其女知青那个不患腰、腿疼病,终身受到病痛的折磨。
      我返城前,因没有希望返城,76年10月在乡下登记结了婚。77年办理接班时,兵团不放人,说我已婚,不能一个人走,让我同爱人一齐走。爱人家三个下乡的,她没有门路返城,我只好不要好的兵团户口带她一起回城了。女儿6岁多了在哈市上不了户口(当时户籍规定孩子随母),爱人在哈无正式工作,在家打零工。
      我刚入铁路工作必须从学徒工做起,路龄从新计算,工资仅40元,11年后工资涨到84元。在工作岗位上我努力工作,争先进,入党、当模范。但因我无学历、无技术职称、路龄短,与老职工相比我没有分房资格。因无婚房,自我返城后就一直在哈市各区到处租房,有时一年要搬几次家,这样的生活我们一直持续了近10年,10多年来,家中没有一样像样的家俱和电器。
      为了有个固定住所和家庭生活,88年我忍痛辞去国企铁饭碗的主任职务,调到国企建筑行业再从零做起。
      改革开放好,但我身为国企的正式职工,没有感到和收获到改革给我代来什么的益处。相反,国企承包,实行聘任制、国企兼并、国企破产、国企买断、国企并轨、国企下岗、国企失业我一样都没有落下。
      国企并轨向市劳动部门移交人事档案时,因档案中没有“下乡登记表”,劳动部门不承认我下乡九年的下乡工龄。为此我到处奔跑。回乡开证明,战友开证明,提供兵团入团,接班、照片等证明资料都无计于事。我将人事档案拿到闻明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和论证,律师事务所将我发生的事以《九年下乡工龄不疑而飞》为题发在了网上,引起社会轰动,也引起市劳动部门的重视,才重新为我办理了并轨手续。
      我虽有亲身知青的历练,一贯忠守诚信的性格,认真工作的作风,但因无学历,无技术职称,身兼国企高级管理人员三十多年无法提干,在面对行业、社会中各类腐败、不正之风,真是处处受难,恨得我咬牙切齿。
      2004年我单位正式破产了,连续三年不发工资。我距正式退休还有7年时间。单位并轨了,我下岗下了,53岁了,找工作都因年龄大不予录用,家庭经济、生活标准急剧下降。40、50政策对我们的下岗知青不靠边,因我家还有一个人在上班,不在政策范围内。爱人85年办理返城后,工资也很低。到2004年也仅800多元,女儿读大学,我又无收入。家中每月去了固定的煤气、电、水费必缴外,生活费紧张得可想而知。当时因我身体还算好,做点小手艺生意,帮爱人维持着这个家。
      2008年末,我在人民网看到全国“两会”“我有问题问总理”的标题,因生活迫于无奈,大胆地给温总理写了一封《建言信》。当时害怕政治上受到影响和有什么罪过,信写好后修改了多遍没敢发到网上。顾虑了两年后,2010年,又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将原稿进行了大量删减和精练,大胆地将《建言信》发到了人民网上,题目是《在全国两会召开时写给温总理关于“提高老知青待遇问题”的建言信》,并被人民网收录,得到广大网民、知青战友的赞许。
      今天,我将发到网上的《建言信》原最后修改稿带来了,如对此有用,我可以交给社科院作为参考。
      今天我的发言,代表不了其他知青的感受和想法,但我直言心里话:“知青——没有错!国家政治上的事,我们知青无法佐佑,知青是忠于国家、忠于党的战士。那个时代是,现在我们仍然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知青最高的理想;47年来,知青所做的一切,天知、地知、国知、党知,民知;我们现在虽年老了,有的甚至早已为此献出了生命,也有的逐渐离开人世,但我们知青仍然努力为党、国家、社会和人民做有益的事。我们无怨是假,因为我们爱国、爱党,爱得忠诚,所以知青们为国、为党奉献了青春、奉献一生内心无愧,一生是无悔”。
      最后我想说的,现在国家、党和各级政府开始注重知青问题了,
这是知青日夜期盼的好事。至于我们何时能有一个真正的知青身份,知青们还要快乐生活,耐心等待。要相信党,知青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党和国家应该尽快将知青问题放在日事议程上,认真、彻底解决好知青定论问题,因知青们已到暮年,夕日黄昏,可待日不多了。
      社会抽样调查,是社会学的一门学科,调查深入和去伪存真的程度,直接涉及到上层建筑决各个方面的制定和落实。我们相信此次社科院的《返城知青调查问卷》必将取得更好的收效。
       终上所叙,上山下乡运动给我的生命历程带来的是什么,不是一目了然吗。可能其他知青都能说出不凡的经历来。
      最后,我再次感谢黑龙江省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知青的关注和帮助。
      此发言,仅代表我个人经历和观点,所讲的内容本人愿负法律责任。

                                      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第三组
                                            发言人:孔祥利
                                         二O一五年六月十五日   

   后附:

在全国两会召开时
写给温总理关于《提高老知青待遇问题》的建言信
尊敬的温总理:
      您好!
      祝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我在人民网、新华网和腾迅网都看到了全国两会在网上征集百姓建言活动。在网上看到您亲切面容和“我有问题问总理”的醒目标题,真感到您和党中央对百姓的体贴、关怀和温暖。
      我有《关于提高老知青待遇问题》想了很久今天才向您建言:
      毛主席发出的上山下乡运动至今已四十多年了,当时京、津、沪、杭、黑五地区近百万青少年下乡到黑龙江各属地农村“接受再教育”十余年,他们把青春献给了北大荒。
      现这些老知青们都已发迹斑白,进入老龄群体,也有离开人世的了。由于绝大多数人文化低,无学历;有的甚至无技术,无职称;无论他们原在哪个单位工作,各项待遇都不是很高。尤其是那些下岗、失业后的老知青,由于年纪大,就业难、无收入,生活更是困难。现有的已退休了,工资待遇也不高;还有大部分人离退休还需几年时间,仍承担着家庭、个人各种缴费(电、水、燃气费,养老、医疗保险金)等,生活困难和压力巨大。
      不管历史怎么评价这一代人,必竟这一代人为党和国家承担了重任,他们奉献了春青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一代人。
      改革三十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已有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近期国家不断地提高企事业职工工资,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但何时提高老知青这一特殊群体的待遇问题,一直是老知青们困惑的问题。
      如国家政策将老知青困难归属于普通百姓困难同级处理是不公平的。党和国家应关注、帮助这一特殊群体。关注和《提高老知青待遇问题》已经是时候了。向您建言恳请温总理过问此事,建议人大代表深入了解一下老知青这一群体的困难。我代表老知青向您表示感谢!并祝您身体健康,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此致
                      敬礼!
                                         一名下乡老知青的建言
                                          二OO年三月五日
《提高老知青待遇问题》最快查找方法是:
1、打开腾迅网;http://act3.news.qq.com/news/749/list.php?order=&field_4=黑龙江&page=13
2、在右侧“活动介绍”下面有一条“地方查询”,请选择“黑龙江”,点击“查询”;
3、进入页面后,请查找第12页,中间部位即是。
  
       至于大家怎样评价、批评、指正此次我在社科院知青座谈会上的发言,我都虚心接受。
    因我的发言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一言即出应负法律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5-6-16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肺腑之言,吐露心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5-6-16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楼主吐露心扉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5-6-16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你有这样的机会。
知青的历史发生在文革。但知青的方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毋庸置疑的,从反帝反修,从培养革命接班人,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从马列主义的根本原则出发,知青走的道路是爱国、爱党、真正革命化的道路。个人的经历有所不同,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北大荒不会忘记。我们自己不会忘记。谢谢你说出来我们知青要说的许多话。

点评

非常赞同再林大哥的观点,看问题就要历史地、客观地看。  发表于 2015-6-16 1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伟民 发表于 2015-6-16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事求是的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5-6-16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境遇是千百万知青的一个真实写照,一个缩影。招工、提干、上学、入伍的知青只是少数。造成大多数知青贫困局面的是国家,知青是不能改变大势的。有关方面的调查究竟能起怎样的作用,起多大作用,将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6-16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15-6-16 07:06 编辑

实事求是的报道,实事求是的发言,虽然境遇不同,但近年来很多事是相同的!我想国家已经对知青问题有所重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6-16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5-6-16 06:44
你的境遇是千百万知青的一个真实写照,一个缩影。招工、提干、上学、入伍的知青只是少数。造成大多数知青贫 ...

无论如何,北大荒知青历史将载入史册了,我想大家集思广益,总结出比较精炼的北大荒知青精神,编入书中,永远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山好 发表于 2015-6-1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5-6-16 06:40
羡慕你有这样的机会。
知青的历史发生在文革。但知青的方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毋庸置疑的,从反帝反修, ...

支持、赞同李大哥的立场和认识。知青运动方向不能否定。知青运动的历史意义不能否定。知青一代对于反修防修的作用不能否定。否则如何解释习近平这一届中共领导班子的产生和历史作用啊?这次调查,我想不是仅仅写历史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尖山一兵 发表于 2015-6-16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尖山一兵 于 2015-6-16 17:38 编辑

      感谢大家对我《在社科院知青座谈会上的发言》的评论。
      我个人的境遇、认识、角度等方面与其他知青不同,学知也很有限,无法代表广大知青说到真正的“点”和“要害”上,不可能将问题说得那么全面和深刻,我一个人做不到这些。
      社科院副院长鲁锐在会上提了一句:“董嘉庚关于知青‘无怨无悔’在知青中有不同争论”的话题。会上,大家也说了一些个人看法,但会上没有做深入讨论,也没有个明确说法。
      我在《发言》中说到:“我们无怨是假,因为我们爱国、爱党,爱得忠诚,所以知青为国、为党奉献了青春、奉献一生内心无愧,一生是无悔”。
      我所说的“怨”,不是想说我们下了乡有“怨”。因为当时“大运动”、“大气候”,我们下乡没有错(不下乡我们干什么去呢)。我在《发言》中说的“怨”是想说,知青返城后,遇到种种磨难时,国家没有把知青问题落实好,落实细,“知青问题”变成了“大龄问题”了,改变了知青身份和性质,想把知青与社会上的大龄青年混为一谈。
      没有写完,文蕴姐来电话,我要去开会,回来接着写。
      大家都很清楚,我们返城后,“知青”的称呼,知青的一切似乎从世上逐渐消失了,都以“大龄青年”来提了。那时我们哪是“大龄”呀?我们都拉家带口了,“大龄”咱们也没靠上边。
      我们响应了“国策”和“一个孩”,大家都照着做了。有正式单位的每年给30元独生子女费,没有正式单位的30元也没有。国家独生子女费应该发放到18岁,有谁全得到了?国家规定独生子女职工退休多给5%工资,谁得到了?据我所知,有的效益比较好的单位,不但什么都有,退休时还一次性发了3000元独生子女费。此事有正式文件,文件是以:“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下发的,文件批号:“哈劳社发【2003】4号”,标题是:“关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企业职工退休时享受待遇问题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企业主管部门,各企业:
        2002年10月18日黑龙江第九届人代会通过《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退休时享受待遇问题做了新的规定。现结合我市实际,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从2003年1月1日起,企业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退休时,除按规定享受其基佬本养老金外,不再另加发放养老金。
       二、企业职工2000年2月1日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003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2000年2月1日及以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由所在单位从2003年1月1日起为其一次性办理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的独生子父母补充养老保险,记入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单独记帐)。独生子女父母符合法定退休条件并办理了退休手续后,由社保经办机构按劳动部发【1995】464号文件规定一次性支站充养老保险金。
       三、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个人帐户补充养老保险金额,按照《继承法》的规完整由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
      四、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要独生子女死亡后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二OO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以上文件内容,我想大部份人没有看到。也有大部分独生子女的父母有光荣证你也领不到此钱。
       市将文件下发到各企业单位,企业都多年开不出来工资,职工养老保险都缴不起了,何谈再发给你3000元、5000元一次性独生子女补助金呀?你等到你退休,单位破产了,你下岗了,你找谁要这比钱呀?这可是倒毒者,你就倒到家了吧,你找谁?谁也不管你这屁事了。

       现在有的社区进行知青带户口、身份证进行登记,有的社区没有进行。经了解进行登记战友讲,到社区不填什么表,人家问你啥你说啥,电脑输入,你看不到内容,社区工作人员也不回答你的问题。此次社区登记,我看不是全面普查知青,而只是一种抽样调查而已。
      在我们知青队伍中,有少部分人官职、地位、学历、资历、影响力等都很高,很强。有些人愿意为咱知青出力,为困难知青着想,但有些人默默无语,明者保身,旦求无过,我们不怪你们,只求你们在有此能力时,按照真实情况,为绝大多数知青讲点公平话就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6 0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