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佳 于 2015-5-19 10:12 编辑
又想起那件事
下乡的第一个春节是最难熬的,岁数小的仅有十六七岁,刚下乡一切陌生,艰难困苦惹出哭鼻子是常事,临到过年想家心切,偷跑回家的在知青圈里已是公开秘密。可回来的处理各不相同,彰显出知青早期的英雄本色。 主人公姑隐其名,叫他小雨吧。小雨临近年关才跑回家,初五刚过突然冒出来,神不知鬼不觉简直出神入化。可还是有人告密,小雨被审问了。怎样过关不知道,总之满脸轻松。后来,他和我揭开谜底。原来,排长声色俱厉的审他,他说到其他连队看同学,有同学刚回家回来,带回点家乡的好吃的,硬是不让他回来。只好在同学那呆两天。排长根本不信,扬言一定调查。 可当晚小雨到排长家没有多说,掏出两个电灯泡,一个25瓦,一个40瓦,说小灯泡平时用,大灯泡过年用,一下解决排长的急需。原来,他发现连队里好多老职工家不点电灯,原来是灯泡紧缺,坏了无法补充,知道排长家里灯灭了好多天。 于是,他偷跑回家带回好几个灯泡,两个就解决燃眉之急,几毛钱的代价,并落实了后来的烧水工作。他还和我卖乖,说带15瓦最受欢迎,对形势估计不准。 他不下地了,满脸的得意,和我们打招呼的语气充满了炫耀。他烧的水经常不开,越到用时越供不上。一些爱干净的女知青成了他数落的对象。铁面无私,对一些熟悉的也照样不开面。理由是水是给你们喝的,想喝管够,洗衣服不行 女知青对他的反感变成集体告状,却始终告不赢。告多了倒换成对女知青处处用热水的大会批评,女知青知道他有根,不触动了;变成仇恨积攒。害得小雨始终没能在连队搞对象,还扩大到不在农场圈里找,不然,一打听没人给他说好话。 几十年过后,和他调侃这件事,他诡秘的笑了:天无绝人之路,另辟新径!他的爱人很贤惠,朴实憨厚让人一看是不善钻营类型。他的两个儿子都十分出色,名牌大学研究生留校,不是书呆子是情商智商双佳的应用型人才。基因显然是小雨的遗传,是灯泡引路类型的,能用最小的代价获最大最丰厚的回报。 前两年在一次酒桌上,小雨做东并请他老总作陪,他的老总要小我们十几岁,谈吐不凡很有思想。因事前得知可以畅所欲言,酒过三巡话题出格,我和他老总提起当年用灯泡开路的经典,老总笑谈,当年十六七岁就知道走捷径。小雨马上声言厉色的表白:那年月靠卖傻力气早报废了,不自我保护行吗?我知道,那何止是自我保护,简直是曲径通幽。随着酒后失言的递增,看得出来老总对小雨不仅是信赖,完全是赏识。 事后小雨告诉我,和老总是铁哥们。当年老总作为普通大学生分到集团,为人处世太稚嫩,小雨直言不讳的告诫指点,大学生悟性很高,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很快晋升副总、老总。对小雨心悦诚服并不忘旧情,以诚相待。 小雨没有学历,是北大荒的人生积淀得以兼收并蓄,实践出真知,北大荒艰难困苦的回报成人生的感悟,宿根求源也不能排除当年灯泡引路,才能修成正果。总之,离不开北大荒这片沃土。从灯泡引路离开北大荒如虎添翼,在返城的日子里一帆风顺,灯泡指引的路途更加宽广,他的用武之地更开阔了。 后来,在北大荒的日子里我们密切交往,我调到团部,到老职工家串门,家徒四壁也不见缺灯泡,显然,想送灯泡也没有雪中送炭的效果。但我探家时,有恩的老职工让捎带的东西少不了灯泡。当年父亲在二轻局买灯泡易如反掌,回来往往带一盒。领导最不缺灯泡,缺的都不是领导,倒是好多底层千恩万谢的拿到灯泡,不会有任何回报,我上学时已成两个单位,选票也轮不到他们。也只能赚点口碑吧! 时势造英雄毋容置疑,能把握机遇,创造机遇才能成为佼佼者,而佼佼者必然是少数。在北大荒严酷的环境里,把潜能发挥到极致,当属知青的佼佼者。可北大荒的麦浪里,有我这样的普通一颗显然是无足轻重。而螺丝钉和铺路石又是倡导的,默默无闻又愿发感慨,肯定不是怨天尤人。 灯泡的感悟,也许就是北大荒人生的概括和总结,难得深入和经典,却是心得。灯泡的机遇我们不会把握,下辈子再有北大荒,相信不会缺灯泡。缺什么也轮不到我们发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愿者少不了灯泡引路的机遇把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