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5-3 18:13 编辑
你知道果敢吗?
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后,果敢陷入长期的动乱。1989年3月,彭家声为首成立“果敢同盟军”,实行果敢民族自治,提出了禁毒口号,与缅甸政府讲和,局势才趋于稳定。1995年,缅甸政府与彭家声成立掸邦“果敢特区政府”,不允许任何人再种植罂粟。 2700平方公里的果敢,相当于两个香港行政区面积。“我们是汉人,祖先是跟从永历帝从南京逃至此的官兵,我们的祖籍是中国。”很多果敢人都这样称,让人听起来心酸。近来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军的战事,一个是为了争取果敢族的国民身份和更多的民主自由,一个是为了压制和解除地方武装,由政府军统一指挥,因此引发冲突。 果敢族在血统、历史、地域和文化上带有中国太多烙印,他们没有数典忘祖,一直通用汉语,流通人民币,学生使用中国教材,座机、手机都是云南区号。彭家声曾参加过缅共,后来退出,但他和果敢人没有放弃武装。果敢人大概知道,当年他们祖先随永历帝入缅后,忍辱负重,放下武器所遭受的“虎落平阳”和最后的结局。 缅甸果敢的华裔后人怎么到走了现在?明末社会的内乱外患,汉奸的凶残效力,有家难归的世代痛苦,英国殖民者的强权毒化,异国他乡的歧视、孤独无援……一幕幕掠过我的眼前。然而,果敢人没有消沉绝望,不屈不挠挺了过来,用生命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不忘耻辱,与同胞军队一起抗击日寇,他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内心的祖国仍然是中国。 1960年周恩来访问缅甸,签订《中缅边界条约》,将果敢这块自古中国的领土慷慨划给了缅甸军政府,遭到果敢人的强烈反对。像没有亲娘的孩子,由失落变得倔强、“任性”,他们豁出去了,组织起武装与缅军对抗,结果是缅甸政府无法有效控制果敢,50多年来双方冲突不断,形成又一个不安定的国际“焦点”,究竟是谁之过? 如今的果敢同盟军,以劣势的武器抵抗缅甸政府军,他们住在丛林的帐篷中,生活极为简陋,缺医少药,冒着飞机、坦克的猛烈炮火进行反击,打退敌人多次大规模进攻,击毙200名缅军,自己也伤亡不少。民众自发送来衣食物品,同盟军顽强地坚持着,首府老街市仍在自己手中。硝烟战火中,大批果敢难民涌向中国,弱势的他们呼唤“同根同族”的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不干涉缅甸的内政,“希望和平解决”。 不管缅甸战事有多复杂的背景,中缅两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关系如何,果敢人与中国一脉相承不可否认。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月8日缅军的炮弹就落在中国境内,民房受损。中国对果敢无动于衷的态度,容忍边境居民遭炮火袭击,换来的是缅方更加无忌,几天后军机闯入中国领空投放炸弹,夺走多条人命。弱小邻国都敢欺负上门,举世哗然。中国这才派战机在领空巡逻、监视,陆地加强武装戒备。边境居民虽未再受侵袭,却仍在时断时续的枪炮声中惶恐度日,也不知是否还有“飞来横祸”。 历史有时很相似,又不尽相同。1897年,果敢从中国领土上划给了英属印度,当时印度一部分的缅甸独立后,果敢“自然”成为了缅甸领土。照此,麦克马洪线那边的藏南地区,是不是也应该划给印度?我们另一个友好邻邦俄罗斯,版图比中国大得多,他们可是寸土不让,为“保护”俄裔人,不怕得罪国际社会,也不管国际法意义,硬是吞并了划给乌克兰的克里米亚,普京承认是他一手策动,是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回归到历史。”俄罗斯要的是领土和同胞,显示大国政治。
三百五十多年前,一批中国人极其悲惨地沦落到今天的缅甸,他们的后代艰辛地生存下来。在蛮夷之地创建家园将近200年后的1840年,中国人的首领杨氏土司获得清朝册封,成立了一个统一的行政区——果敢县,这就是果敢名称的来源。他们清楚自己的根在哪里,从而保有中华民族的传统,这块祖辈生息之地流淌着汉人的血脉,再过去多少年都不会改变。 原文地址:果敢,那片土地的血脉作者:转载]果敢,那片土地的血脉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 (2015-05-02 09:2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