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北京之行:悠长的爱恋时光
乘高铁,从济南到北京,仅仅2小时零7分。这个时间,就是在北京打出租从南到北或是从东到西,两个小时都不一定到。 到北京没什么事。但今年春节未回家而是到福建出差的大妹和年初六就回京值班的儿子儿媳听说我到济南去,一定要我顺路到北京,玩玩,休息。 4月4日下午5点20分,194次高铁正点到北京南站。大妹、儿子儿媳都来迎接。之后到一家高级饭店聚餐。 马大姐的三哥、五哥在北京居住,不巧近期要出差。大姐要住旅馆,那哪成啊。大妹安排大姐住她所住的武警招待所,我住儿子儿媳家。 听说马桂兰来京了,她的同学纷纷邀她聚会。在北京,我也有很多朋友战友,这次是来休息,就不见他们了,自己活动,多陪陪大妹和儿子儿媳。 每次到北京,我常去的只有三处:马甸集邮市场、西单图书大厦和中关村电脑商城。各转了一圈,感觉就是两个字:萧条。 邮票钱币也上网炒作了,弄得偌大个新装修的邮市没多少人。我还是买了我缺的“和”氏系列纪念币一、二、三、四套和羊年纪念币各三套。儿子陪我到原来的集邮总公司购买了我缺的绢丝纪念封、外交纪念封和极限明信片。 被网上视频泛滥弄的,偌大个西单图书大厦音像专区也没几个人。我浏览了一圈,一张光碟也没买。记得我喜爱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VCD光碟刚上市,每套两张40元。嫌太贵,没买。回到宿舍老是想着舞剧那优美的旋律,又乘车去西单图书大厦买回。尽管没有播放机不能观看,但还是拆开包装欣赏光碟,不料里面只有上集没有下集。无奈,三进图书大厦,费番口舌,才另换了一套。此事给我的教训是,无论买什么都要当面拆开包装看看,以免闹心。 被网购弄的,曾经轰轰烈烈的中关村电脑商城也是一片冷清。走进一家大商城,好几层楼的柜台居然都撤掉了,大厅里空空荡荡,一片狼藉。 儿子儿媳陪我逛南锣古巷市场和后北海花园。这里是年青人的世界。沿着胡同两旁,全是年青人爱吃、爱用的东西。儿子儿媳多次陪客人来过,知道什么小吃好吃,就不断分别排队买来,用竹签一口一口地“喂”我,我成了老小孩啦! 儿子陪我逛前门大栅栏。喝了杯老酸奶(瓷瓶包装,多少年都不变)。拉我去看5D小电影,门票29元一位。我嫌贵,不想看。儿子说,我8岁时,你第一次带我到北京。我现在还记得你带我到前门看半球全景电影的情景,好开心啊。所谓影院没有我家客厅大。观众只有我和儿子。小老板问我有没有心脏病,发给我一副眼镜。看的是“空军一号”,不是动画片,是真机真景拍摄,电脑特技处理,忽上忽下,穿云过海,俯冲拉高……有心脏病的还真不一定能看这样的片子。 儿子所住小区的楼下门口,有一条白色的狗。初见我时一个劲儿地叫唤。但对儿子儿媳非常好,不住地摇头晃脑。我想起在济南,老军人李跃中钓鱼的那个地方,那条黑狗见了李老也是那么亲密。儿子开玩笑地说,“小白”以为你绑架了我们。我家有狗粮,专买的,你喂它就和你好了。我照儿子说的做,果然每次出门或回来,“小白”不再叫了,而是一双亮晶晶的、充满友好的眼神望着我,摸摸它的脑袋,它会伸出舌头不住地舔你的手。前几年儿子儿媳曾在市场上买来一只刚出生的小白狗。大家喜欢得不得了,抱来抱去拍照。晚上放在洗手间里,小狗不住地哼叫,似乎在哭。我于心不忍,把狗抱到我床上,放在我臂弯里,小狗像婴儿一般闭眼入睡。我不时地爱抚着小狗的白毛。第二天,老伴就把狗送人了。理由是怕我和狗产生感情,离不开,她照顾不过来。 和马大姐一起来京,怎么也得一起出去转转。上哪儿呢?大姐的同学已陪她上了天安门,去了故宫。我们就去动物园吧。从1966年大串连第一次到北京和以后多次到北京,一次也没去过动物园。所以想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坐儿子小车路过他单位的紫竹院,看见河中有游船。儿子告诉我,从动物园到颐和园有条水路,慈溪太后曾乘船走过六回呢。哦,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我们也去乘船玩玩。 动物园很大,动物都懒洋洋的。为节省游玩时间,也为了省力,我和大姐坐电瓶车游玩,兜风,挺好的。中午在园内简单吃了点带的点心,下午乘游船去颐和园。40分钟的水路,观看两岸风光,真的很惬意。哈尔滨市内有条马家沟河,这几年整修得不错了。但是没有开辟水路,也不能开辟。市内桥太多,离水面又太近,无法行船。要是有一天在马家沟河能乘游船游玩,那该多有趣! 颐和园曾经来过一次。今天重来,天格外好。蓝天如宝石,万里无云。想起了我喜欢的诗人张志民在1964年作的《红旗颂》长诗的开头:“十月的水啊,十月的山,十月的蓝天哪,海一样的蓝。迷人啊,宝石哪有蓝天美……”当年我曾能背下全诗,现在不行了。 阳光暖暖的,树绿花开,满眼春色。我用120度全景相机拍了几张全景照片。记得多次来北京,一次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天,拍摄的景色也自然比以往的好。 我们绕湖足足走了一大圈,游走了闻名中外的近千米的雕画长廊。我还上了颐和园最高处的佛香阁。我们边走边照,边走边聊,边走边坐长椅,歇歇。 回到大妹住处,她已和女战士们包好了酸菜馅的饺子。大妹和馅儿,很有味道。她为此都沾沾自喜。我们美餐了一顿。今天原来是她的生日。她不让任何人买任何礼品,谁买她跟谁急。 大妹2001年以上校警衔退休后,被部队返聘修撰史志一直干到今天。她忙里偷闲居然写出了50万字、自传体的纪实回忆作品。她认为我最了解她,要我为她的书写个序言。自从有了电脑,我很少再用笔和纸写作。但写这个序言,我在三页白纸上写来写去,改来改去,生怕她不满意。这次到北京带给她看,她很满意。我也算放下一个包袱,对得起待我如父的大妹了。为了感谢大妹对我多年来的爱护,作为支持和回报,我答应书出版后,我花钱买100本,当做名片,赠送给我的朋友和战友们。 序言全文如下: 《悠长的爱恋时光》序言 管黎丽,一个生在建国后第二年,长在平民大杂院里的女孩,初中二年,遭遇文革。和大多数青年学生一样,参加了运动。1968年11月,又被大潮裹卷,下乡到北大荒。在生产建设兵团4师36团,她当炊事员,宣传员,甚至当了电工。1971年9月又调佳木斯,干杂工,跟马车。1972年底,为照顾患心脏病,1964年由黑龙江省公安厅政治处调绥棱县任副县长兼公安局长的父亲,按政策调入绥棱县共青团县委当干事。1976年落实知青政策,返回哈尔滨加入武警黑龙江省森林警察部队。从打字员干起,一直干到作训参谋、史志编辑、林业报森警栏目编辑。2001年以上校警衔退休,又被在北京的武警森林指挥部返聘作修志,一直干到今天仍未下岗。 管黎丽为主编的各警种、各类史志多达七八十部,上千万字。多次被授予各种先进称号。令人惊奇的是,百忙中,她竟然写出了长达50万字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录《悠长的爱恋时光》。这部书记载的不单单是她个人的所见所闻、经历感受,而是写了她到过的一个个地方所认识、熟悉、交下的一个个朋友、战友、同事、领导。让我们也认识了这一个个人的故事。生动的记叙,活泼的描写,向上的态度,流畅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五十年、四十年前,乃至三十、二十、十年前的一件件往事,一处处情景,一个个人。而且这些地方、场景、人物、事件都是真实的,没有一个是化名,没有一件是编造、拔高或粉饰的。记叙的往事清楚、详细、生动,仿佛发生在昨天。不是她有多么强的记忆,实在是她天天写日记所带来的。她无论怎么忙,天天都在记,从未间断。她的日记不是简单的流水账,也不是空发议论的文字,而是她生活白描般的真实记录。 历史的传记常常是英雄和大人物的记录。历史普通人的普通事经常是时过境迁,过眼烟云,终在记忆中被湮没。而《悠长的爱恋时光》留下的是,普通人、小人物个人口述的真实记载,让我们看到中国50年来的社会、生活真实的状况。从历史、人文、社会的角度看,这部书都具有相当珍贵的价值。 1968年的秋天,亲自发动文革的中国领袖毛泽东面对混乱的现实,终于出手亲自结束“红卫兵”造反,发动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管黎丽报名下乡却没有跟朝夕相处、结下深厚友谊的同学、战友一起走,而是替患肺结核七八年的哥哥报名,随哥哥的同学去了北大荒虎林的生产建设兵团4师36团。她的哥哥就是写这篇序言的笔者。她的好心并没有让家中唯一的男儿留城,我于1969年被动员下乡,因父亲被“军管”,抚远兵团26团将我退回,我去了黑龙江省清河五七干校。黎丽回家经常绘声绘色地讲述她同学、战友、同事的事或她遇到的事,因而我认识和熟悉很多她书中所提到的很多人。她要我写这部书的序言,我当然欣然接受。 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妹妹黎丽走南闯北,阅历丰富,见识多广,人脉十足,却至今单身。从书中可以看出,不是没有人爱她,也不是她不爱别人。书名就真实地体现了她“爱恋时光”的“悠长”。但“有情人”为何终究难成“眷属”呢?是她把爱看得太神圣了,太纯洁了,太崇高了。她不愿爱恋被家庭所束缚,被爱人所左右,被情感所折腾、甚至是折磨。她曾粗暴地当面拒绝求爱的人,而愿做不组成家庭的好朋友。 想起了北宋诗人秦观《鹊桥仙》中的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想起了柏拉图式的爱情,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不会有结果,也仍然让记忆埋在心里。黎丽追求的就是这样爱情的最高境界,永恒的美丽,童话般的真诚,传说般的热烈和值得品味咀嚼的思念。 她不要生活的伴侣,却从不孤独、寂寞和忧郁。她爱说,爱笑,爱写作,爱交际。她爱同学、战友、同事、朋友,爱父母兄妹,甚至爱她工作单位旁边菜市场外来打工的贫困农民。这样的爱恋始终在她心中熊熊燃烧,给她以精神的支柱,生活的热望,做事的动力。 爱恋的时光伴随她一生,给她带来无穷的甜蜜、喜悦和朝气——这就是我读完此书的最大、最深的感受。
这次来京,真没什么事,就是休息,休闲。因而也就不多写了,只发一期,就此打住。
在北京聚餐
[


北京街头见闻

在动物园游玩

在颐和园游玩

船上自拍

[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