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济南之行之二
从哈尔滨出发到济南,我们乘的不是高铁,而是普通快车,全程需22个小时。我们没什么急事,乘这样的车,票价要省些。何况除去睡觉,我们可以尽情畅谈。于是,国际、国内;昨天、今天;养生、保健;逸闻、趣事都成了我们的话题。谈的最多的是到济南怎样活动。我说,李老年已86了,不能让他累着。我们可以早晚采访,之后出去游玩,“工作”、旅游两不误。 3月31日中午11时半到达济南。李英华和她的小妹李琰到车站迎接。巧的是,英华的女儿小燕从烟台来济南开会,几乎与我们同时到达。我们乘干休所的小车和李琰的私家车去见李跃中老人。李琰说,父亲职务虽高,但离休了,没有专车。干休所发油票,需自己买。需用车时,要按公里数交油票。 小车拉我们先到饭店,李老已在迎接我们。他的长子李军平和儿媳鲁明、英华的丈夫金代福也同我们一起进餐。席间,我说明了来意:李老从军数十年,为革命作出了贡献。他离休后仍然发挥余热,参加了关工委宣讲团,多次受奖。他一生清廉,五个子女都没有得到特殊照顾,没有一人参军。两个儿子一个是普通工人,另一个是教师。而且三个女儿都下了乡,很让人感动。我采访李老,就是要通过李老口述历史的方式,让历史告诉未来。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表达亲情、友情的一种方式。老军人和女儿英华到哈尔滨时给我带来两瓶白酒。我们本来素不相识,只因为我参加了1964年下乡知青的一些活动,为他们制作了一些电视片,老军人竟如此对我厚爱,这让我十分感动。“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这次来济南也为老军人和英华带来了礼品。在哈时,我曾送李老16张我制作的光盘,电话中听说有几张光盘打不开,我想可能是他家的DVD播放器老化了。于是我买来长虹最新产品视频机,并在存储卡上输进了13个我制作的电视片送给李老。这样,可以手持视频机随时方便选看电视片。同时,视频机背后也有光盘驱动,也能看光盘。我送给英华的是一本相册,精选了80多张她和父亲回双城的照片。我写了这样一段话:“送英华姐:记录难忘瞬间,珍惜快乐生活。萍水相逢,天下知青都是同舟之客。人生苦短,我们不甘寂寞。携手前行,论人间知己,还得说是你和我。”马大姐和光复姐带来的是一大堆哈尔滨市名特产食品。 李老的家很大,有167平米。这房子是新建一年多。搞广告工作的女儿李琰负责装修的。墙上挂的照片都是长子李军平拍摄制作的,很有水平(以后我会介绍的)。房间有卧室三间,李老和英华只住里面最小的一间对面单人床。余下的两个大间,光复大姐住一间,我和维华住一间,客厅很大,有60多平方,马大姐住客厅的沙发上。 我提出要睡沙发,大姐自然坚决不干。
4月1日早,济南下雨,天很凉。我们到离干休所不远处的“景仁馅饼店”吃自助早餐。英华说,她常和父亲到这儿就餐。店里的人都认识父亲。饭后路过干休所已拆掉的原址。李老说:“我1984年离休后,一直在这儿的旧房子住了30年。我和奇袭白虎团的排长杨育才是邻居,他已经去世了。干休所原有118名老干部,陆续走了多人,现在只有我们28人了。” 我问,走了的老干部留下什么记录吗?老军人摇了摇头。 制作个人口述历史的电视片不能从头到尾只是一个人在讲述,必须要有相应的影像、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穿插。于是,我开始搜集资料。没想到,英华拿出那么多资料! 看到1953年李跃中和谢文英结婚的照片,我被震撼了!立刻想到了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主人公解放军战士李进和乡村姑娘二妹子!耳边也立刻想起了那首影响中国半个多世纪、至今还在影响的著名歌曲“九九艳阳天”!这大大激发了我要做好李老口述历史电视片的决心。 我惊叹地说:“原以为反映战争年代的电影,男女那么漂亮是挑选演员扮演的。原来现实中,当年的李耀中和谢文英果然也是那么漂亮!”
(照片中文字“李跃中”有误,应为李耀中,特此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