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3-10 11:06 编辑
凤凰评论:尽管遭遇了广泛的反对,但延迟退休政策似乎有呼之欲出的意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的说法是,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应该说,对于一项全国性的大政方针而言,政策制定出台的这个节奏算相当快的了,那么,它到底是基于怎样紧迫的现实? 老龄化造成的社会问题,是劳动力缺乏,而不是老年人太多。中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力规模的巅峰期,16—59岁的劳动力有9亿多。即使到老龄化的最高峰,仍然有7亿多劳动力。就人力资源数量的绝对值同相应的经济规模和适当的消费需求相比较,中国不会缺乏劳动力。如果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很成功,劳动力就还会有剩余甚至大量剩余,所以就业问题才是中国今后发展的第一大问题。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几个人养几个人,这是把自己框在“保险”的思维模式里打小算盘。简单地举一个例子,两个四口之家,夫妻俩加一个老人、一个小孩。但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能挣钱,另一个家庭却不会挣钱,同样是夫妻俩养着一老一小,他们的生活水平能一样吗?所以,决定因素不是几个人养几个人,而是挣钱的能力。从宏观的层面看,是劳动生产率。如果只在“几个人养几个人”的框框里算计来、算计去,那除了让老百姓少领养老金,是再也找不到出路的。 如果真正担心中国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缺乏,那相应的对策应该是放开计划生育。 所谓“退出劳动市场和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点可以分开”,即强调退休年龄不等于领取养老金年龄,这在中国意义并不大。因为中国70%以上的劳动者是蓝领工人,他们退休后的主要甚至唯一经济来源就是养老金。退休了但没有养老金,对他们来说是开国际玩笑。延迟退休或者延迟领取养老金,政策设计的意图,是不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要推迟,缴费的年限也要延续。 可能有人说,《社会保险法》不是规定了缴费15年吗?但那是最低年限,是说缴费不到15年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只能把个人缴费拿回去,但是企业缴费本来也是你的人工成本啊!若说缴满15年就能不缴,从来没有这样的规定。 把愿意延退视为“勤劳”,把反对延退当作“懒惰”,这是天大的笑话。现在的问题是,占中国人力资源70%以上的蓝领劳动者,如前所述,实际上男性到了50岁以上,女性到了40岁以上,在单位就不受待见了,极有可能被辞退。而一旦被辞退,再找工作就更困难了。在这样的现实情景中,如果劳动者不但不能按照原来的社会契约,到点就能拿到养老金,反而被要求再缴几年养老保险费,想想这是什么样的处境? 有人会说,政府可以出政策,甚至立法,让单位不得辞退老干部、老职工。但你再想想一想,上个世纪90年代的那场“下岗分流”以及本世纪初的“转制并轨”,革的不就是“冗员”的命。谁是冗员?倒霉的不就是年龄大的干部职工吗?现在又要“开倒 车”,那以前的“冗员”岂不冤死了。 在延退问题上学术界从来没有达成过一致,而且在看得见的将来,也不会达成一致。相关的讨论从一开始,我就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虽然赞成我意见的可能在学界是少数,但少数不一定就是不正确。说句得罪人的话,中国学术界人云亦云的太多,而且很多学者被利益关系所束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或不敢得罪官员。当然,按历史经验,不管怎么反对,延退政策可能会强行实施。但恕我直言,后果堪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