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41|回复: 2

环保从我做起的原教旨主义

[复制链接]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3-8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3-8 18:45 编辑


      连日来,柴静视频《穹顶之下》的传播力度堪称自有微信以来公共事件之冠,而该视频引发的讨论乃至争论,更是超越了以往所有公共事件。
      视频以一个母亲的视角,将她与雾霾之间的这场私人恩怨娓娓道来,同时,罗列了国内有关环境保护存在的大量事实,并竭尽所能地对公众进行了环保科普。在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柴静讲述了她自己对抗空气污染的几件小事(在笔者看来有些矫情),以此号召公民“从我做起”。
      不可否认,体制的威权色彩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情感反应模式,特别容易感动就是这种情感反应模式的一个特征。柴静视频所引发的感动也便极其自然地成为人们普遍的情感反应,而愤怒则指向那些对柴静视频持批评立场的人士。许多人看了视频以后,选择“从我做起”, 并对那些抵制“从我做起”的人横加指责。在笔者看来,那些选择“从我做起”的人士,犯了类似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一样的毛病。
      柴静视频说出了一些浅层次的原因,比如国企垄断、执法无力、各个部门间推诿扯皮,以及法律无从实践。这一切似乎是在说“只要政府加强监管,雾霾就可以得到根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雾霾形成有着深刻的制度原因。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一位环保业内人士,他从他的专业角度做了如下阐述:柴静视频讲述了工厂大量建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但并未深刻揭示其真正的原由。工程设计是基本建设的灵魂。在国内的工程设计中,环保专业是最不被重视的,也从来没有把环保当回事。因为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编制会做得无懈可击,在设计审查时,设计负责人会滔滔不绝地讲述物料的平衡,所有进入的物料都会有合理的出路,不会有不合国家标准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初步设计通过,建设资金到了建设项目手中,接下来的施工图设计,环保设施就再也不考虑的。政府对此心照不宣。在我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设计了几十个化工厂,没有一个做环保施工图设计的。所以,环境被糟蹋到今天这个地步,体制是根本原因。
      毋庸置疑,柴静视频回避了制度的原因。视频中的某些片段不免给人以“雾霾各国都有”、“雾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些国家的雾霾比中国更严重”等印象。特别是拿今天的国内环境问题,与60年前的伦敦和洛杉矶相比,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人家是毫无前人经验的开创性的治理,而中国仅仅是现成经验的重复。我们一直在强调,绝不走西方“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我们在污染的道路上已走的太远。而这一切皆因不受监督、无力协商的体制。
      按照柴静的思路,下一步亟须给环保部门落实权力,将《大气污染防治法》真正实行起来,也就是说,从企业层面,对那些污染企业该罚罚、该关关……那么问题来,在市场竞争秩序中,如何就环保议题公平地对待每一家企业,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垄断央企。视频中提及石化企业垄断行业标准进而使得油品升级难以落实,哪怕环保部门的权力真正落实,能否监管起垄断央企,也是颇有疑问的。我们知道,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垄断是行政性垄断,即由行政部门通过颁布行政文件设立的垄断。事实上,这些垄断央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而是带有政治级别。同为行政部门的环保部门,要真正监管起与自身同处官僚体制的垄断央企,既要发改委的脸色,又要看地方政府的脸色,谈何容易。
      诚然,柴静视频中动听的语言,不乏泛道德化的倡言,对道德或许有点用处,但对笼罩中国的雾霾,并没有真正的好处。民间的“从我做起”若能指向监督政府一定比单纯赋予环保部门权力更有实质意义,目前情形下,显然是不可能的。
      三十多年来大力倡导的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而建的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经济体系,已然到了想转型升级而不得的困境。正如视频中环保部门领导所言,这些污染企业是想关也关不了。因为它们承载着巨大的就业量,在此已不仅关乎环保问题,更关乎社会问题、体制问题。(作者系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5-3-9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3-9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东 发表于 2015-3-9 06:44
拜读

多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4 1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