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70|回复: 7

老西子

[复制链接]
小成子 发表于 2015-2-19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15-2-19 13:16 编辑

                                                老 西 子
      周武云是队里的马官,人们都叫他老西子。
      老西子五十多岁,冬季总是穿着一件油渍麻花黑棉袄;一头黑发,黄白偏瘦的脸,稀疏的黄胡须,眼睛总是眯缝着,一有空就蹲在马号的屋檐下抽着纸烟,像是想什么心事。
       我第一次和老西子说话,是到农村后的第一个除夕。那天,我从他家门前路过,他正在放炮仗,只见他左手拿夹一支烟,右手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炮仗,点燃后往外一扔,响了就说“响响亮亮又一年”,不响,就说“平平安安又一年”;然后再点,再扔……
        我看了一阵,转身要走,他说:“怎么不看了?”
        我笑笑说:“我还有事呢,得早点回家。”
        我觉得老西子挺有趣,一次干活时跟别人提起此事,说话有些口吃的胖丫告诉我:“你可别小、小瞧了老西子,人家可是北、北京清华园出来的。”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想不到,这个荒僻山沟沟竟是藏龙卧虎之地。从此,我对老西子顿生敬畏。同时也更想知道他的过去。
       又过了些天,鬼推磨对我讲了一个老西子故事——
       老西子过去是赶马车的。好多年以前,有一回,他进深山拉木头(原木),一起去的有好几挂马车。中午打尖时,人们都席地而坐,唯有老西子坐在树墩上。有人告诉他:“这是龙墩,供山把头(山神爷)用的,万万坐不得。”
      “什么把头不把头,我不信这套。”老西子不以为然。
      车队到了木场,装好车,往回走时,已是深夜。别的车都稳稳当当,顺顺溜溜,唯独老西子的马车,不知怎么了,走不多远就翻车了,大家帮他卸车,掫过来,重新装好。不料,没走多远车又翻了,大家只好再帮他卸车、掫车、装车……不到二里路,翻了十几次车。老西子自己闹不明白咋回事。
      “你这是得罪山把头了,给你‘眼罩’戴。”一个常进山的老车把式说。“赶紧找个龙墩,给山把头磕头,叨咕叨咕,赔个不是吧。”
      老西子早已慌了神儿,听了这话,忙找个树墩,跪到地上,“棒棒棒”“棒棒棒”,鸡鹐碎米似地磕了一阵响头……
      说来也怪,磕完头之后,车再也不翻了,走了几十里路,平平安安到了家。
这事我问过好几个人,都说是真的。我也问过老西子,他眯着眼嘿嘿地笑,默认了。
      “老西子,你真的上过清华大学吗?”一次,给老西子理发时,我问他。
“我在那呆了一个礼拜,是日本人把我抓去的。”老西子说。我一个劲刨根问底,于是老西子给我讲了他的过去——
       原来,老西子不是山西人,家在陕西,是种地的农民。20岁那年,有一天,父亲叫他进城办事,半路上被国民到抓了兵。他在部队当伙夫,后来当司务长。参加过淞沪保卫战,负过伤。我看过他的伤口,子弹自左肩脖根处射入,从右肋下方钻出。上海失守后,他随部队到了山西,后来在去救潼关的路上,他们部队——一个团,被日军包围了。他和弟兄们被日军俘虏后,装入闷罐车厢运到北平,关在在清华园的一幢楼房里,整整一个礼拜——他告诉我说,清华园楼里地面都是玻璃的。再后来,他们又被装进闷罐车里,拉到东安省(密山),在日本兵的刺刀下整天修路……
      老西子说,他们干了两个来月,一天站队的时候,日本人问他们有想家的没有?并说谁想家了,站出来,可以送他们回家。许多人站了出来,日本人把他们带走了,以后就没了音信。又过了一个多月,日本人又问还有想家的没有?又有一些人站了出来,又都被带走了,没了音信。又过了些日子,当日本人第三次问谁想家的时候,再也没人站出来了。
       在日本宪兵的刺刀下,老西子和他一起被俘虏来的弟兄们,起早贪黑,干了六七年后,有一天清晨,他们一觉醒来,突然发现看押他们日本宪兵不见了,他们奓着胆子溜到外面一看,一个日本兵没有,一打听才知道,小日本完蛋了,都撤走了。
      老西子和他的200来个弟兄,在他们长官的带领下,捡了一些日本兵扔下的枪支弹药,又拉起了队伍——当地老百姓称其为“中央胡子”。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自在日子过了没几天,王震将军率领部队剿匪来了,老西子又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当时密山已经成立了人民政府,解放军没有难为他们,只要拥护人民政府,保证从此不当土匪,当即释放,还发了回家的路费。
      国内时局混乱,老西子想等安定下来再回陕西老家。老西子年轻能干,又肯吃苦,不久,就拴了一挂四匹马的胶皮轱辘大车,跑运输。村里人说:“那时候老西子,穿皮鞋戴手表,肥得腚眼子流油,可牛逼了”。
      日子不抗混,渐渐地老西子的年纪大了,这时他想到成家。当地姑娘嫌是外地人,迟早要离开这里,不愿嫁他。恰好,这时我们村有个女人死了丈夫,自己带着四个年幼的孩子没法过,托人找老西子一撮合,俩人拜了天地。婚后,那女人又给老西子生了两儿一女。
      有一回,老西子又来理发。别看他五十多岁了,满头黑发,又粗又密,一根白发都没有。我给他理发时,只能用推子的齿尖一点一点往下剪,走的稍微快点,就会被卡住。
      “老西子,你年轻时一定长得挺帅吧?”我问。
老西子眯着眼嘿嘿一笑。
      “你当国军(国民党兵)时,长得又这么帅,又穿着军装,就没有女人跟你?”我又问。
      “有过一个。”老西子说。
      “说说,让大伙听听!”一些等着理发的人都来了精神。于是,老西子又讲了他的一段浪漫史。
      老西子当司务长时,每天早上,都到集市上买粮买菜,有时还要买些鱼呀肉的。买完之后,找个地方寄放好,还要四处逛逛,吃点东西。老西子最爱吃的是夹了熟肉的烧饼。一天,他来的一个摊子前买烧饼。卖烧饼的是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找钱时,那女人瞟了他几眼,老西子也没往心里去。第二天,老西子又去买烧饼,回来发现多找给了他钱。从那以后,老西子总去那里买烧饼,那女人每次都是如此。后来,有一天,老西子去晚了,烧饼已经卖光,可那女人还在等他。女人把老西子领回家里,说她男人是个老头子,挑着担子出去卖豆腐脑了,很晚才能回来。她对那个老头没有感情,她们也没有孩子。她哭了,求老西子把她带走,老西子说不行,军队上只有当官的才可以带老婆。两人说着说真,拥抱着滚在了一起……就在这时,忽然响起敲门声,女人的丈夫回来了。老西子当时吓傻了。他所在的部队——二十七军,纪律严明,这事被上司知道,是要掉脑袋的。
        “别怕,听我的。”那女人出奇的镇定从容。一面高声答应着去开门,一面打手势让老西子赶快穿衣下地。老西子来不及穿他的大皮鞋了,用手拎着躲到门后。那女人穿好服,开了门。一个老头子挑着担子进了屋,他要再往前走几步,让后面的木桶进来才能转身。趁着这功夫,那女人给老西子丢了个眼色,老西子踮着脚出了屋,登上皮鞋,撒腿跑得无影无踪……
       听到这里,一屋子人哈哈大笑。
       一晃我离开农村已经30年。几年前朋友来信说,老西子得了半身不遂,老伴照顾得可好了。又过了几年,朋友告诉我,老西子已经驾鹤西游——回他的陕西老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5-2-19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描式的写法,将珍藏的记忆变成文字,变为永恒。文笔流畅,栩栩如生,把个老西子写得活灵活现,尽显作者的眼光和笔力。高歌躺在床上还写了怎么多作品,真是不易。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叶小舟 发表于 2015-2-19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生动有趣,人物呼之欲出。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2-19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写得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情节完整,性格鲜明。可见作者笔力雄厚。向高歌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陆华 发表于 2015-2-20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躺在床上的高歌,写出一部部细腻生动,引人入胜的好文章,令人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金猪 发表于 2015-2-2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真实,生动,感人。过去了这么多年对故事的情节仍记忆犹新,可见主人的文笔及记忆力多么惊人,佩服!佩服!
    祝作者快乐,全家幸福,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成子 发表于 2015-2-2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鹏、兄金猪兄和一叶小舟、西兰花、陆华三位大姐对拙作的表奖。这些都是我平时在写《苦成子》下部空闲时写的,一是觉得有点意思怕忘了,二是为了练笔。还有两篇,陆续发在这里,望大家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5-2-22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歌老弟:你好!老西子在你的笔下,人物形象和个性特征都很鲜明。老弟在写作中驾驭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行为等塑造人物的文笔技巧都很纯熟。难为老弟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中还一直不辍笔耕,坚持写作。向老弟学习致敬!望多多保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3 04: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