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604|回复: 2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复制链接]
樊树成 发表于 2015-2-16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2日21时许,一辆黑色丰田轿车突然撞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边门护栏,造成一名执勤武警受伤,驾驶员随即被执勤武警和赶来的巡逻民警控制。初摘要:步调查排除恐怖袭击以及醉驾、毒驾可能,事件目前还在继续调查中。随着这一事件,对于美国大使馆、领事馆等驻外外交机构安全保卫的话题就很自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是谁在保卫美领馆?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一身戎装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戴枪械。这两个特例,便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2月12日21时许,一辆黑色丰田轿车突然撞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边门护栏,造成一名执勤武警受伤,驾驶员随即被执勤武警和赶来的巡逻民警控制。初摘要:步调查排除恐怖袭击以及醉驾、毒驾可能,事件目前还在继续调查中。随着这一事件,对于美国大使馆、领事馆等驻外外交机构安全保卫的话题就很自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是谁在保卫美领馆?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一身戎装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戴枪械。这两个特例,便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驻北京联络办在1973年6月23日成立,只有6个人,最高军衔为枪炮士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随后中美两国商定,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双方互设联络处作为事实上的外交机构。而在中美两国联络处的设立过程中,谁也没想到,最棘手的问题,居然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该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驻外机构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保卫,因此,中美互设联络处后,美方立即派出26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北京。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这些美国现役军人到北京后都穿着便装,所以最初并没有引起中方太多的注意。但到了1973年7月1日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按照美军的规定,海军陆战队员穿着正式的军装出席,甚至还有人佩戴着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这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感,特别是勾起了中国人对当年美国军人开着吉普,搂着吉普女郎,在中国的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屈辱回忆。

中美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就在交涉紧张进行时,难耐没有夜生活的枯燥,美国海军修建营竟然在海军陆战队员居住的外交人员公寓内,修建了一个小酒吧,还挂上“海军之家”和“海军陆战队俱乐部”的招牌。并且陆战队员们居然还印刷、出售“饮酒票”,引得许多驻北京的外国人来此跳舞和饮酒,很快来这里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醉酒闹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中方向美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方立即撤走海军陆战队队员。美方联络处主任布鲁斯表示美方人员的行为,确有不当,一定严加管束,但是希望中方不要立即驱逐这些陆战队员,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就北京的陆战队问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求情”,因为撤走陆战队,将打破美国驻外使馆安全保卫的常规模式,尼克松和基辛格都会遭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很可能影响中美建交的大局,所以希望中方体谅美方的困难。

2月12日21时许,一辆黑色丰田轿车突然撞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边门护栏,造成一名执勤武警受伤,驾驶员随即被执勤武警和赶来的巡逻民警控制。初摘要:步调查排除恐怖袭击以及醉驾、毒驾可能,事件目前还在继续调查中。随着这一事件,对于美国大使馆、领事馆等驻外外交机构安全保卫的话题就很自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是谁在保卫美领馆?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一身戎装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戴枪械。这两个特例,便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驻北京联络办在1973年6月23日成立,只有6个人,最高军衔为枪炮士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随后中美两国商定,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双方互设联络处作为事实上的外交机构。而在中美两国联络处的设立过程中,谁也没想到,最棘手的问题,居然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该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驻外机构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保卫,因此,中美互设联络处后,美方立即派出26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北京。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这些美国现役军人到北京后都穿着便装,所以最初并没有引起中方太多的注意。但到了1973年7月1日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按照美军的规定,海军陆战队员穿着正式的军装出席,甚至还有人佩戴着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这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感,特别是勾起了中国人对当年美国军人开着吉普,搂着吉普女郎,在中国的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屈辱回忆。

中美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就在交涉紧张进行时,难耐没有夜生活的枯燥,美国海军修建营竟然在海军陆战队员居住的外交人员公寓内,修建了一个小酒吧,还挂上“海军之家”和“海军陆战队俱乐部”的招牌。并且陆战队员们居然还印刷、出售“饮酒票”,引得许多驻北京的外国人来此跳舞和饮酒,很快来这里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醉酒闹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中方向美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方立即撤走海军陆战队队员。美方联络处主任布鲁斯表示美方人员的行为,确有不当,一定严加管束,但是希望中方不要立即驱逐这些陆战队员,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就北京的陆战队问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求情”,因为撤走陆战队,将打破美国驻外使馆安全保卫的常规模式,尼克松和基辛格都会遭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很可能影响中美建交的大局,所以希望中方体谅美方的困难。


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早期标志。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周恩来同意陆战队继续留在北京,但向基辛格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对外活动不能使用海军陆战队的名义;第二,中方视陆战队员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的外交人员,他们可以在卧室或者联络处内穿军装,但离开联络处外出,不得穿军装;第三,随身武器只能在联络处内佩带。基辛格同意了中方的三个条件。此后,陆战队员也老实了一阵,不再穿着军装,只在联络处内部活动,还停止了引人注目的集体早操跑步。

尽管中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但周恩来却为此遭到极左势力的猛烈抨击。毛泽东闻讯后,也批评周恩来“对美国要注意,搞斗争的时候容易‘左’,搞联合的时候容易‘右’。”毛泽东还要求在中央政治局开会批评周恩来、叶剑英等在此次中美会谈中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便大肆批评周恩来是“右倾投降主义”,周恩来起而与之争辩。但次日,周恩来两次向毛泽东书面报告,表示自己在此次中美会谈中“做得不够”。

酒吧事件后老实了一段时间的陆战队员“积习难改”,很快又闹出事端。1974年4月,陆战队员向北京的各国使馆倡议组织垒球联合会,陆战队员的这一举动,很显然是表现为“一支有组织的外国军队”,明显违反了周恩来与基辛格所达成的三项条件中的第一项,这回中方态度坚决地要求撤走海军陆战队员。美方撤走海军陆战队,势必冒着遭受国内批评以及他国仿效的危险,但美方更多地把此事和1974年中方持续发出的对中美关系不满的种种信号联系起来。为了维持“脆弱的友好关系”,也为了中美建交的大局,不得不打破惯例,从北京撤回海军陆战队。此后,美国驻北京联络处的安全保卫工作,只好改由美国外事安全官员负责,至少后者不穿军服,更没有海军陆战队那种令中国人深为反感的历史形象。但在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又回到了驻北京的联络处。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负责美国驻华使领馆内部警卫任务依然是陆战队。

就这样,美国海军陆战队成为了在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不过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在中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都不得穿着军装携带枪械。这两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破例,也充分体现了中美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微妙关系。

2月12日21时许,一辆黑色丰田轿车突然撞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边门护栏,造成一名执勤武警受伤,驾驶员随即被执勤武警和赶来的巡逻民警控制。初摘要:步调查排除恐怖袭击以及醉驾、毒驾可能,事件目前还在继续调查中。随着这一事件,对于美国大使馆、领事馆等驻外外交机构安全保卫的话题就很自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是谁在保卫美领馆?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一身戎装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戴枪械。这两个特例,便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驻北京联络办在1973年6月23日成立,只有6个人,最高军衔为枪炮士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随后中美两国商定,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双方互设联络处作为事实上的外交机构。而在中美两国联络处的设立过程中,谁也没想到,最棘手的问题,居然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该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驻外机构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保卫,因此,中美互设联络处后,美方立即派出26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北京。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这些美国现役军人到北京后都穿着便装,所以最初并没有引起中方太多的注意。但到了1973年7月1日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按照美军的规定,海军陆战队员穿着正式的军装出席,甚至还有人佩戴着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这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感,特别是勾起了中国人对当年美国军人开着吉普,搂着吉普女郎,在中国的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屈辱回忆。

中美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就在交涉紧张进行时,难耐没有夜生活的枯燥,美国海军修建营竟然在海军陆战队员居住的外交人员公寓内,修建了一个小酒吧,还挂上“海军之家”和“海军陆战队俱乐部”的招牌。并且陆战队员们居然还印刷、出售“饮酒票”,引得许多驻北京的外国人来此跳舞和饮酒,很快来这里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醉酒闹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中方向美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方立即撤走海军陆战队队员。美方联络处主任布鲁斯表示美方人员的行为,确有不当,一定严加管束,但是希望中方不要立即驱逐这些陆战队员,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就北京的陆战队问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求情”,因为撤走陆战队,将打破美国驻外使馆安全保卫的常规模式,尼克松和基辛格都会遭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很可能影响中美建交的大局,所以希望中方体谅美方的困难。


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早期标志。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周恩来同意陆战队继续留在北京,但向基辛格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对外活动不能使用海军陆战队的名义;第二,中方视陆战队员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的外交人员,他们可以在卧室或者联络处内穿军装,但离开联络处外出,不得穿军装;第三,随身武器只能在联络处内佩带。基辛格同意了中方的三个条件。此后,陆战队员也老实了一阵,不再穿着军装,只在联络处内部活动,还停止了引人注目的集体早操跑步。

尽管中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但周恩来却为此遭到极左势力的猛烈抨击。毛泽东闻讯后,也批评周恩来“对美国要注意,搞斗争的时候容易‘左’,搞联合的时候容易‘右’。”毛泽东还要求在中央政治局开会批评周恩来、叶剑英等在此次中美会谈中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便大肆批评周恩来是“右倾投降主义”,周恩来起而与之争辩。但次日,周恩来两次向毛泽东书面报告,表示自己在此次中美会谈中“做得不够”。

酒吧事件后老实了一段时间的陆战队员“积习难改”,很快又闹出事端。1974年4月,陆战队员向北京的各国使馆倡议组织垒球联合会,陆战队员的这一举动,很显然是表现为“一支有组织的外国军队”,明显违反了周恩来与基辛格所达成的三项条件中的第一项,这回中方态度坚决地要求撤走海军陆战队员。美方撤走海军陆战队,势必冒着遭受国内批评以及他国仿效的危险,但美方更多地把此事和1974年中方持续发出的对中美关系不满的种种信号联系起来。为了维持“脆弱的友好关系”,也为了中美建交的大局,不得不打破惯例,从北京撤回海军陆战队。此后,美国驻北京联络处的安全保卫工作,只好改由美国外事安全官员负责,至少后者不穿军服,更没有海军陆战队那种令中国人深为反感的历史形象。但在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又回到了驻北京的联络处。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负责美国驻华使领馆内部警卫任务依然是陆战队。

就这样,美国海军陆战队成为了在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不过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在中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都不得穿着军装携带枪械。这两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破例,也充分体现了中美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微妙关系。


早期美国驻华大使馆外观。

看家护院的陆战队

由于美国自二战以后,便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有意无意地招来了众多的敌手。作为美国派驻在世界各国的外交机构,便很自然地首当其冲地成为敌手袭击的目标,那么保护好驻外使领馆安全,便是美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相关法律,担当这一重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成立于1775年11月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简称USMC),目前总兵力约19.4万人,被视为美国的第四军种,拥有自己的地面、空中和海上力量,所以被称为“小三军”,其综合实力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武装力量。

陆战队作战部队由舰队陆战队、安全警卫部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安全警卫部队约占陆战队总兵力的8%,分为担任大型军舰警卫的舰上分遣队、负责海军基地、重要岸上设施安全警卫的岸上警卫部队和负责美国驻外机构安全警卫的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三部分。

其中舰上分遣队一般只配属在航母、战列舰、巡洋舰和大型两栖舰艇上,根据舰种的不同,分遣队人数也有不同,航母上约有60人,巡洋舰上则只有40人,他们除保卫军舰上重要舱室和贵重物资、器材的安全外,还担负着军舰上宪兵的职能。

岸上警卫部队除了保卫海军基地外,还负责保卫政府重要机构,以及包括核武器仓库等等最要害的单位,还有美国总统的官邸—白宫。很多人都以为负责总统安全的是国土安全部的特勤局,没错,特勤局负责的是总统的贴身保护,而白宫的安全警卫则是由陆战队的岸上警卫部队来负责。形象点来说,特勤局就像是御前带刀侍卫,而陆战队岸上警卫部队就像是守卫宫禁的御林军。所以海军陆战队是最受美国政府信任的部队。

而我们现在要着重介绍的就是负责美国所有驻外机构安全的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也叫使馆安全部队,以前叫海军陆战队警卫营,负责美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及美国政府驻外机构如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美国驻北约代表处、哈瓦那的美国驻古巴代表处等单位的警卫任务。这支警卫部队的成员也有个专门的名称“海军陆战队安全警卫”。

2月12日21时许,一辆黑色丰田轿车突然撞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边门护栏,造成一名执勤武警受伤,驾驶员随即被执勤武警和赶来的巡逻民警控制。初摘要:步调查排除恐怖袭击以及醉驾、毒驾可能,事件目前还在继续调查中。随着这一事件,对于美国大使馆、领事馆等驻外外交机构安全保卫的话题就很自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是谁在保卫美领馆?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一身戎装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戴枪械。这两个特例,便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驻北京联络办在1973年6月23日成立,只有6个人,最高军衔为枪炮士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随后中美两国商定,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双方互设联络处作为事实上的外交机构。而在中美两国联络处的设立过程中,谁也没想到,最棘手的问题,居然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该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驻外机构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保卫,因此,中美互设联络处后,美方立即派出26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北京。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这些美国现役军人到北京后都穿着便装,所以最初并没有引起中方太多的注意。但到了1973年7月1日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按照美军的规定,海军陆战队员穿着正式的军装出席,甚至还有人佩戴着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这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感,特别是勾起了中国人对当年美国军人开着吉普,搂着吉普女郎,在中国的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屈辱回忆。

中美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就在交涉紧张进行时,难耐没有夜生活的枯燥,美国海军修建营竟然在海军陆战队员居住的外交人员公寓内,修建了一个小酒吧,还挂上“海军之家”和“海军陆战队俱乐部”的招牌。并且陆战队员们居然还印刷、出售“饮酒票”,引得许多驻北京的外国人来此跳舞和饮酒,很快来这里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醉酒闹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中方向美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方立即撤走海军陆战队队员。美方联络处主任布鲁斯表示美方人员的行为,确有不当,一定严加管束,但是希望中方不要立即驱逐这些陆战队员,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就北京的陆战队问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求情”,因为撤走陆战队,将打破美国驻外使馆安全保卫的常规模式,尼克松和基辛格都会遭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很可能影响中美建交的大局,所以希望中方体谅美方的困难。


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早期标志。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周恩来同意陆战队继续留在北京,但向基辛格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对外活动不能使用海军陆战队的名义;第二,中方视陆战队员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的外交人员,他们可以在卧室或者联络处内穿军装,但离开联络处外出,不得穿军装;第三,随身武器只能在联络处内佩带。基辛格同意了中方的三个条件。此后,陆战队员也老实了一阵,不再穿着军装,只在联络处内部活动,还停止了引人注目的集体早操跑步。

尽管中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但周恩来却为此遭到极左势力的猛烈抨击。毛泽东闻讯后,也批评周恩来“对美国要注意,搞斗争的时候容易‘左’,搞联合的时候容易‘右’。”毛泽东还要求在中央政治局开会批评周恩来、叶剑英等在此次中美会谈中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便大肆批评周恩来是“右倾投降主义”,周恩来起而与之争辩。但次日,周恩来两次向毛泽东书面报告,表示自己在此次中美会谈中“做得不够”。

酒吧事件后老实了一段时间的陆战队员“积习难改”,很快又闹出事端。1974年4月,陆战队员向北京的各国使馆倡议组织垒球联合会,陆战队员的这一举动,很显然是表现为“一支有组织的外国军队”,明显违反了周恩来与基辛格所达成的三项条件中的第一项,这回中方态度坚决地要求撤走海军陆战队员。美方撤走海军陆战队,势必冒着遭受国内批评以及他国仿效的危险,但美方更多地把此事和1974年中方持续发出的对中美关系不满的种种信号联系起来。为了维持“脆弱的友好关系”,也为了中美建交的大局,不得不打破惯例,从北京撤回海军陆战队。此后,美国驻北京联络处的安全保卫工作,只好改由美国外事安全官员负责,至少后者不穿军服,更没有海军陆战队那种令中国人深为反感的历史形象。但在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又回到了驻北京的联络处。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负责美国驻华使领馆内部警卫任务依然是陆战队。

就这样,美国海军陆战队成为了在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不过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在中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都不得穿着军装携带枪械。这两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破例,也充分体现了中美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微妙关系。


早期美国驻华大使馆外观。

看家护院的陆战队

由于美国自二战以后,便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有意无意地招来了众多的敌手。作为美国派驻在世界各国的外交机构,便很自然地首当其冲地成为敌手袭击的目标,那么保护好驻外使领馆安全,便是美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相关法律,担当这一重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成立于1775年11月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简称USMC),目前总兵力约19.4万人,被视为美国的第四军种,拥有自己的地面、空中和海上力量,所以被称为“小三军”,其综合实力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武装力量。

陆战队作战部队由舰队陆战队、安全警卫部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安全警卫部队约占陆战队总兵力的8%,分为担任大型军舰警卫的舰上分遣队、负责海军基地、重要岸上设施安全警卫的岸上警卫部队和负责美国驻外机构安全警卫的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三部分。

其中舰上分遣队一般只配属在航母、战列舰、巡洋舰和大型两栖舰艇上,根据舰种的不同,分遣队人数也有不同,航母上约有60人,巡洋舰上则只有40人,他们除保卫军舰上重要舱室和贵重物资、器材的安全外,还担负着军舰上宪兵的职能。

岸上警卫部队除了保卫海军基地外,还负责保卫政府重要机构,以及包括核武器仓库等等最要害的单位,还有美国总统的官邸—白宫。很多人都以为负责总统安全的是国土安全部的特勤局,没错,特勤局负责的是总统的贴身保护,而白宫的安全警卫则是由陆战队的岸上警卫部队来负责。形象点来说,特勤局就像是御前带刀侍卫,而陆战队岸上警卫部队就像是守卫宫禁的御林军。所以海军陆战队是最受美国政府信任的部队。

而我们现在要着重介绍的就是负责美国所有驻外机构安全的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也叫使馆安全部队,以前叫海军陆战队警卫营,负责美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及美国政府驻外机构如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美国驻北约代表处、哈瓦那的美国驻古巴代表处等单位的警卫任务。这支警卫部队的成员也有个专门的名称“海军陆战队安全警卫”。


穿解放军军装拍照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

从美国建国开始,陆战队就与国务院开始了友好合作,从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到美墨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陆战队多次保护了冲突地区美国驻外人员与侨民的安全。1946年实施的《外交机构法》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海军陆战队正式、永久地作为驻外使领馆的警卫。

目前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总人数约1000人,属于陆战队的营级编制,指挥官为中校,总部设在维吉尼亚州匡提科基地。下辖9个连,分别是德国法兰克福的A连(负责东欧、欧亚大陆)、阿联酋阿布达比的B连(负责印度、中东)、泰国曼谷的C连(负责东亚、太平洋)、美国佛罗里达罗德戴尔堡的D连(负责南美洲)、德国法兰克福的E连(负责西欧、北欧)、南非普勒托利亚的F连(负责东非)、德国法兰克福的G连(负责北非、西非)、德国法兰克福的H连(负责中欧)、美国佛罗里达罗德戴尔堡的I连(负责北美洲、加勒比地区)。每个连又下辖若干个分遣队,分遣队则是派驻到各个驻外机构的最基层单位,这些分遣队的派驻地点将近150个,遍及全球135个国家。

分遣队的主要职责是为驻外机构提供安全保障,特别是保卫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资料和重要设备的安全,并为来访的美国政要提供人身安全保障,还要协助对驻在国或美国雇用的当地安全部队的外围警卫工作进行监督。分遣队这些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外交安全局派驻在驻外机构中的高级执法代表和安全专员—“地区安全官”的指导监督,在行政上仍由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管理。在大部分情况下,分遣队负责使领馆建筑内部的安全,紧急情况下才有权负责建筑外部安全,或者为离开使领馆区外出的高级外交人员提供特别保护。在需要紧急援助或采取行动的紧急情况下,为美国公民及使领馆建筑物的内部财产提供保护。在履行公务时,陆战队警卫还可以享有一定程度的外交豁免权。

每个分遣队至少要在6人以上,由一名士官负责指挥,军衔通常在上士至一等士官长之间,而这个小小的士官,正式的职务竟然大的吓人,叫作“陆战队分遣队司令”,是极少数带有“司令”头衔的陆战队士官职务。分遣队司令一般任期为2个18个月的役期,普通队员的军衔通常为一等兵至上士,通常需服满3个役期,每期12个月。分遣队司令可以是已婚,而他手下的队员则必须是未婚。

任何未婚的海军陆战队员都可以志愿申请加入使馆警卫部队,但是身上有刺青纹身、有违法纪录、没有美国国籍或具双重国籍者以及没能通过安全调查无权接触机密的人是不能申请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就成为使馆警卫部队的后备人员,在正式派遣到驻外机构服役前,还必须在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接受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

2月12日21时许,一辆黑色丰田轿车突然撞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边门护栏,造成一名执勤武警受伤,驾驶员随即被执勤武警和赶来的巡逻民警控制。初摘要:步调查排除恐怖袭击以及醉驾、毒驾可能,事件目前还在继续调查中。随着这一事件,对于美国大使馆、领事馆等驻外外交机构安全保卫的话题就很自然地成为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是谁在保卫美领馆?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一身戎装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戴枪械。这两个特例,便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驻北京联络办在1973年6月23日成立,只有6个人,最高军衔为枪炮士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随后中美两国商定,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双方互设联络处作为事实上的外交机构。而在中美两国联络处的设立过程中,谁也没想到,最棘手的问题,居然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该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驻外机构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保卫,因此,中美互设联络处后,美方立即派出26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北京。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这些美国现役军人到北京后都穿着便装,所以最初并没有引起中方太多的注意。但到了1973年7月1日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按照美军的规定,海军陆战队员穿着正式的军装出席,甚至还有人佩戴着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这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感,特别是勾起了中国人对当年美国军人开着吉普,搂着吉普女郎,在中国的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屈辱回忆。

中美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就在交涉紧张进行时,难耐没有夜生活的枯燥,美国海军修建营竟然在海军陆战队员居住的外交人员公寓内,修建了一个小酒吧,还挂上“海军之家”和“海军陆战队俱乐部”的招牌。并且陆战队员们居然还印刷、出售“饮酒票”,引得许多驻北京的外国人来此跳舞和饮酒,很快来这里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醉酒闹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中方向美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方立即撤走海军陆战队队员。美方联络处主任布鲁斯表示美方人员的行为,确有不当,一定严加管束,但是希望中方不要立即驱逐这些陆战队员,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就北京的陆战队问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求情”,因为撤走陆战队,将打破美国驻外使馆安全保卫的常规模式,尼克松和基辛格都会遭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很可能影响中美建交的大局,所以希望中方体谅美方的困难。


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早期标志。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周恩来同意陆战队继续留在北京,但向基辛格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对外活动不能使用海军陆战队的名义;第二,中方视陆战队员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的外交人员,他们可以在卧室或者联络处内穿军装,但离开联络处外出,不得穿军装;第三,随身武器只能在联络处内佩带。基辛格同意了中方的三个条件。此后,陆战队员也老实了一阵,不再穿着军装,只在联络处内部活动,还停止了引人注目的集体早操跑步。

尽管中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但周恩来却为此遭到极左势力的猛烈抨击。毛泽东闻讯后,也批评周恩来“对美国要注意,搞斗争的时候容易‘左’,搞联合的时候容易‘右’。”毛泽东还要求在中央政治局开会批评周恩来、叶剑英等在此次中美会谈中的错误。在接下来的政治局会议上,江青便大肆批评周恩来是“右倾投降主义”,周恩来起而与之争辩。但次日,周恩来两次向毛泽东书面报告,表示自己在此次中美会谈中“做得不够”。

酒吧事件后老实了一段时间的陆战队员“积习难改”,很快又闹出事端。1974年4月,陆战队员向北京的各国使馆倡议组织垒球联合会,陆战队员的这一举动,很显然是表现为“一支有组织的外国军队”,明显违反了周恩来与基辛格所达成的三项条件中的第一项,这回中方态度坚决地要求撤走海军陆战队员。美方撤走海军陆战队,势必冒着遭受国内批评以及他国仿效的危险,但美方更多地把此事和1974年中方持续发出的对中美关系不满的种种信号联系起来。为了维持“脆弱的友好关系”,也为了中美建交的大局,不得不打破惯例,从北京撤回海军陆战队。此后,美国驻北京联络处的安全保卫工作,只好改由美国外事安全官员负责,至少后者不穿军服,更没有海军陆战队那种令中国人深为反感的历史形象。但在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又回到了驻北京的联络处。 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负责美国驻华使领馆内部警卫任务依然是陆战队。

就这样,美国海军陆战队成为了在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不过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在中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都不得穿着军装携带枪械。这两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破例,也充分体现了中美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微妙关系。


早期美国驻华大使馆外观。

看家护院的陆战队

由于美国自二战以后,便向来以世界警察自居,有意无意地招来了众多的敌手。作为美国派驻在世界各国的外交机构,便很自然地首当其冲地成为敌手袭击的目标,那么保护好驻外使领馆安全,便是美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相关法律,担当这一重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成立于1775年11月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简称USMC),目前总兵力约19.4万人,被视为美国的第四军种,拥有自己的地面、空中和海上力量,所以被称为“小三军”,其综合实力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武装力量。

陆战队作战部队由舰队陆战队、安全警卫部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安全警卫部队约占陆战队总兵力的8%,分为担任大型军舰警卫的舰上分遣队、负责海军基地、重要岸上设施安全警卫的岸上警卫部队和负责美国驻外机构安全警卫的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三部分。

其中舰上分遣队一般只配属在航母、战列舰、巡洋舰和大型两栖舰艇上,根据舰种的不同,分遣队人数也有不同,航母上约有60人,巡洋舰上则只有40人,他们除保卫军舰上重要舱室和贵重物资、器材的安全外,还担负着军舰上宪兵的职能。

岸上警卫部队除了保卫海军基地外,还负责保卫政府重要机构,以及包括核武器仓库等等最要害的单位,还有美国总统的官邸—白宫。很多人都以为负责总统安全的是国土安全部的特勤局,没错,特勤局负责的是总统的贴身保护,而白宫的安全警卫则是由陆战队的岸上警卫部队来负责。形象点来说,特勤局就像是御前带刀侍卫,而陆战队岸上警卫部队就像是守卫宫禁的御林军。所以海军陆战队是最受美国政府信任的部队。

而我们现在要着重介绍的就是负责美国所有驻外机构安全的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也叫使馆安全部队,以前叫海军陆战队警卫营,负责美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及美国政府驻外机构如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美国驻北约代表处、哈瓦那的美国驻古巴代表处等单位的警卫任务。这支警卫部队的成员也有个专门的名称“海军陆战队安全警卫”。


穿解放军军装拍照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

从美国建国开始,陆战队就与国务院开始了友好合作,从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到美墨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陆战队多次保护了冲突地区美国驻外人员与侨民的安全。1946年实施的《外交机构法》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海军陆战队正式、永久地作为驻外使领馆的警卫。

目前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总人数约1000人,属于陆战队的营级编制,指挥官为中校,总部设在维吉尼亚州匡提科基地。下辖9个连,分别是德国法兰克福的A连(负责东欧、欧亚大陆)、阿联酋阿布达比的B连(负责印度、中东)、泰国曼谷的C连(负责东亚、太平洋)、美国佛罗里达罗德戴尔堡的D连(负责南美洲)、德国法兰克福的E连(负责西欧、北欧)、南非普勒托利亚的F连(负责东非)、德国法兰克福的G连(负责北非、西非)、德国法兰克福的H连(负责中欧)、美国佛罗里达罗德戴尔堡的I连(负责北美洲、加勒比地区)。每个连又下辖若干个分遣队,分遣队则是派驻到各个驻外机构的最基层单位,这些分遣队的派驻地点将近150个,遍及全球135个国家。

分遣队的主要职责是为驻外机构提供安全保障,特别是保卫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资料和重要设备的安全,并为来访的美国政要提供人身安全保障,还要协助对驻在国或美国雇用的当地安全部队的外围警卫工作进行监督。分遣队这些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外交安全局派驻在驻外机构中的高级执法代表和安全专员—“地区安全官”的指导监督,在行政上仍由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管理。在大部分情况下,分遣队负责使领馆建筑内部的安全,紧急情况下才有权负责建筑外部安全,或者为离开使领馆区外出的高级外交人员提供特别保护。在需要紧急援助或采取行动的紧急情况下,为美国公民及使领馆建筑物的内部财产提供保护。在履行公务时,陆战队警卫还可以享有一定程度的外交豁免权。

每个分遣队至少要在6人以上,由一名士官负责指挥,军衔通常在上士至一等士官长之间,而这个小小的士官,正式的职务竟然大的吓人,叫作“陆战队分遣队司令”,是极少数带有“司令”头衔的陆战队士官职务。分遣队司令一般任期为2个18个月的役期,普通队员的军衔通常为一等兵至上士,通常需服满3个役期,每期12个月。分遣队司令可以是已婚,而他手下的队员则必须是未婚。

任何未婚的海军陆战队员都可以志愿申请加入使馆警卫部队,但是身上有刺青纹身、有违法纪录、没有美国国籍或具双重国籍者以及没能通过安全调查无权接触机密的人是不能申请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就成为使馆警卫部队的后备人员,在正式派遣到驻外机构服役前,还必须在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接受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


担任使馆警卫工作的海军陆战队警卫。

陆战队安全警卫在完成24个月的2个役期后,将被授予海军陆战队安全警卫绶带,在完成第三个役期后,还将获得“服役之星”勋章。

陆战队安全警卫表面看似风光,但也是高危岗位,在近年来美国使领馆遭袭事件中,就有多名安全警卫殉职。除了生命危险外,由于安全警卫的岗位非常敏感,经常可以接触到国家机密,因此也成为别国情报机构拉拢的目标。如上世纪80年代,曾先后在美国驻莫斯科和维也纳大使馆担任安全警卫的克莱顿·罗尼特勒中士就被苏联克格勃精心布置的美人计拉下水,为克格勃提供各种情报,包括大使馆的建筑设计图纸,还协助克格勃安装窃听器。调到美国驻奥地利维也纳大使馆后,克莱顿又出卖了大使馆联系电话、雇员信息、使馆建筑平面图等情报。罪行暴露后,克莱顿被判处30年有期徒刑,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发现并定罪的间谍。由于克莱顿间谍案,使美国反间谍机构对驻外使馆的陆战队安全警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最终发现至少有10个美国驻外使馆的卫兵遭到了别国情报机构的渗透。1987年4月对驻苏联的使领馆警卫分遣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洗牌”,包括整体撤换驻莫斯科大使馆、驻列宁格勒领事馆的警卫分遣队。这一事件也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历史上的一大丑闻。

也正是从此之后,美国更加重视对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人员的挑选和监管,以确保驻外机构的安全。但在当前反恐形势相对严峻之时,陆战队使馆警卫部队所面临的压力也是空前巨大的。毕竟,看家护院的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2-1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2-1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以前真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4 16: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