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900|回复: 15

乌苏里江我永远不能忘怀的美好回忆

[复制链接]
护林人 发表于 2012-2-8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2-2-8 14:21 编辑

每逢年节,每每看到过节市场上销售的三文鱼肉,总以为是乌苏里江大马哈鱼肉,他鲜红的肉色和纹理是那么的相似,每次见它都不禁回忆起在每年到乌苏里江赶大马哈鱼讯的有趣和辛苦的日子。
    本来建设兵团没有这项任务的,只是因为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时,蜿蜒河渔场划归到我们八团,随之他们国家分配的到乌苏里江地段打渔任务就落到我们身上,而水产科和林业科因为人员少,就一间办公室两个牌子同屋办公,而原地方老渔场负责人吴勇现在的水产科长又和武装部的原现役军人说不到一起,而且场机关每个科室都有下连参加各种工作组的任务,我又和两个负责人关系都好,所以作为两人的协调人参加二九0农场鲑鱼(就是大马哈鱼)生产指挥部的人员到乌苏里江。
    在1977年我随同鲑鱼生产指挥部参加每年一度的大马哈鱼捕捞任务,在松花江绥东码头等到把所有的打渔作业的人员和器械、生产、生活用具装上大的拖船,并将所有的渔船和小的机船拴在拖船后面,已近天黑,但是因从松花江、黑龙江到乌苏里江是顺风顺水,一路很快的就到达了国家分配的指定地点——乌苏里江小黑鱼泡地段。
    卸完船已是第二天的早晨,等到各连打渔组搭好帐篷起好炉灶已近中午,早已习惯的渔民已经打上了许多鲑鱼、鲤鱼及大白鱼,做好了饭菜。我也拿起饭碗到我指定的就餐鱼点吃饭,这一顿饭是红烧大鲤鱼,主食是一贯不变的大馒头。吃完饭,铺好垫了粗柳条上铺茅草的床铺,马上又参加了指挥部的第一次会议。
    一切都是按照惯例由我负责管理检查、监督按顺序排队下网捕鱼和收鱼登记的任务。并于当晚就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
    由于人员格外紧张,可以说工作时间不分白天与黑夜,将近14个小时。乌苏里江畔白天还是温暖舒适,但是天黑后就得皮袍加身,加上武装枪械装束可笑至极。在没有交鱼的船靠近水中扎制的储鱼栏栅时,我就是穿着老羊皮大衣脖子上挂苏制铁把冲锋枪和军用望远镜夹着收鱼登记本倒卧在岸边草丛中休息等待渔船的到来。
    每天天一亮,吃完早饭看到一有渔船靠岸我才走上我的岗位,因为是每半个小时才在乌苏里江小黑鱼泡江段上游撒下拦江大网顺江漂下,大马哈鱼是海中生活江中产卵的两栖动物,每年产卵季节,从海中进入乌苏里江口顶水而上在公鱼的追逐下母鱼到达平缓温暖的江畔产卵,母鱼不愧于为后代献身的伟大母亲,产完卵后就地死于岸边,尸身作为幼鱼的生存食物以供生长,幼鱼当年就顺水而下回归大海,而公鱼却虽经艰辛追逐但是能逃脱千网漏逃之后还能继续回归大海享受美好生活。
    俗话说江上千层网,网网都有鱼真是一点都不假。虽然我们的打渔段上游还有许多江段,但是每半个小时下的拦江大网顺水漂流挂上的大马哈鱼都有一、二百条左右。最早的游回乌苏里江产卵的大马哈鱼体银白纹浅肥大,都在二、三十斤左右,有的甚至三、四十斤。到了鱼讯尾季就变成了体黑纹深瘦小,最后打上来的仅有十斤或更小。
    我收鱼的责任巨大,因为国家渔业部门禁止自己处理腌制大马哈鱼,全部上交国家。为了鼓励渔民的积极性已达到全部交给国家的目的,国家除了收购资金全部划拨兑现给单位外,还以上缴一条鱼奖励渔民三角钱的政策以达全部收购的目的。
    所以渔民为了怕渔船的装载能力不能承载打上的大马哈鱼影响奖金收入。往往一见网上的活物(因为从海上到江中的长途追逐,大马哈鱼挂到大拦江网上就一动不动且离水就死)就将肥大三四十斤乃至四五十斤的鲤鱼、大白鱼重新扔回江中。
    到鱼讯后期,大马哈鱼个小之后,渔船有地方承载其它鱼的时候,为了挣到每条3毛钱的奖励往往就想以其它鱼充数蒙混过关。(当时每个渔业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十多元,一天仅合一元多钱,他们在大马哈鱼讯每天一船就可以有70多元的奖励每船两人一天等于一人挣取一个多月的工资)利益所在,四条鱼的奖励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工资。个别的渔民往往还作出半截偷偷加塞下网的现象。
    所以我的工作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不但要在收鱼时火眼金睛而且还得做到耳清目明。有时一个连队的打渔船两条船故意凑在一起交鱼,两条船四个人一起扔鱼数条数,在这种情况我不但眼睛要盯住其它鱼的混杂充数,还要耳朵静听叫嚷的数字是否有跳跃多喊的现象。纠察下网顺序更是严厉,因为偷偷加塞下网,会严重影响后面渔船的捕捞成果。
对此三种违规现象处罚是相当严厉的,以其它鱼冒充大马哈鱼充数的不但不承认他们交鱼数量而且充一罚二,对于胡乱叫喊条数的也是以一罚二的政策。往往我采取在开具收鱼单时,都在他们签字时指着他们单上的数字,说出他们的喊出的数字确认,往往他们都是赔上笑脸老实签字:并且开着玩笑的跟你说一句:和你逗着玩呢或这条鱼多肥你拿着吃去而后一笑而去。
  在当时中苏关系依然紧张的情况下,多年的打渔作业的友好交往渔民与苏联军舰上的军人关系非常融洽,在刚开始鱼讯作业时,苏联军舰每年一开始都严格按照正规的边界要求停泊在水面中心线苏联一方的小黑鱼泡地段中心位置。确实影响了渔民大拦江网的捕鱼作业,从上游顺水漂网到距离军舰前很远时就起网把苏联一边江面上的网收起,漂过军舰后再撒开,(渔业人员作业可以越过水面中心线越界捕鱼,非渔业作业船只绝对禁止越界,是违法行为)
可是从渔民刚刚开始捕鱼作业时,就发生了一条作业渔船在接近苏联军舰起网后靠近军舰时发生了渔民与军舰军人交往的事情,从望远镜中我看到渔民(45连专业最大的打渔点的领导)与苏联军舰比划交流后扔上军舰许多北大荒酒的情景,在当时的中苏交恶政治形势下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我真的胆战心惊,想到我参加鲑鱼生产指挥部的蹊跷,我立即请示要我参加这次鱼讯的渔业负责人吴勇,他笑着对我说:“我让你来没看错人,明天你看苏联军舰的动作就明白了。”话没说完,就听见了苏联军舰启动的声音,就见苏联军舰启动后巡视了一番,停靠的地点挪到了远离离水面中心线较远的位置。我对此深有感触也是我一直能跟随参加大马哈鱼讯——鲑鱼生产指挥部的最好注释。
    过了此次事件又发生了一件十分可笑的苏联军舰的军人与渔民关系的事情。随着我国渔民与军舰军人的友好交往,在中国渔民送上苏联军人喜欢的美酒(我团生产的北大荒,只有在兵团系统853团的生产的北大荒酒可以销往全国,从商标背面可以看到201针孔的北大荒酒就是我团生产的)和北大荒出产的唯一水果——沙果,苏联军舰一次次启动后的越来越远离水面中心线——中苏边界。到最后我在望远镜中看到苏联军舰的军人一次次的表示军舰的吃水线无法再挪移了的手势,真是真心的感谢与苏联军人民间的友好感情,并没有任何政治因素的笑讽。
    参加乌苏里江大马哈鱼讯的渔民,对往来的中苏巡逻艇各有褒贬,说来没有参加过鱼讯的人可能都不相信,渔民对苏联的巡逻艇特别佩服和赞扬,对中国的巡逻艇的经过,往往咒骂好几天,因为中苏的小型巡逻艇的速度极快,对遇到乌苏里江上捕鱼船只撒下几百层拦江大网。苏联海军跳网的技术极其熟练,因为巡逻时,中苏的巡逻艇艇速太快,远远看到艇影马上收网都来不及,苏联海军的巡逻艇在艇头刚接触渔网时猛然停机,滑、越过渔网后再启动巡逻艇,形成一次次跳跃,技术极其熟练,一次次连贯的跳网动作极美。而中国的巡逻艇,根本不顾本国渔民的死活,可能也没有苏联军人般熟练的技术或对越界捕鱼行为、政策不理解,横冲直撞的搅坏渔民的一层层拦江大网,过后遭到的是一连几天渔民补网时的无情咒骂。
    但是国界的不可侵犯理念,在各国军人的心目中国家主权是不容践踏的。在一次渔民违规投机取巧;在天还没亮加塞插队偷偷下网时,(又是最大打渔点的45连渔船)在我指挥团指挥部的船只追赶违规船只作业地点快接近水面中心线时,就听到了苏联军舰大喇叭屋里哇啦的喊叫,我当时就对奋力划船的船员大声喝道:不要管他,追上那条船!
    苏联军舰见我不理会他们的警告,继续追赶越过水面中心线越界的船只,我的耳边马上听到苏联军舰紧急启动的声音和军舰警报声。见此我马上意识到我的违规行为,命令操桨手马上返回。就是这样我也遭到了边境会晤苏方的抗议和我胸跨苏式铁把冲锋枪越境的丑照及我国鲑鱼生产总指挥部的警告批评。
    还有一次在我身上发生的一次真实可笑的事情,一天在我有人替班时,中午的温暖天气和久未洗澡发臭的身体,不禁套上救生圈下江洗澡,刚洗的惬意舒服时,就见远远的苏联江兔子(一种小型冲锋巡逻艇)出现在江面上,吓得不会水的我赶紧呼叫远处的渔船救我,只见渔民掩面大笑的让我站起来!站起来!等我惊慌的听从渔民的叫喊站起来,只见江水只有刚刚没腰深,吓得我赶紧连滚带爬的跑回江岸,真是丢大脸了。几年以后看陈佩斯的电影,在很浅的水中让他站起来、站起来的镜头不由得回想起我在乌苏里江洗澡的场景,一次次的笑话自己。
    但是在乌苏里江打渔生产的季节里,也发生了许多至今仍然让人不禁后怕的事情,在大马哈鱼讯季节,国家为了全部收购大马哈鱼出口赚取外汇,严格禁止捕鱼单位和个人携带食盐、腌制大马哈鱼,主要是大马哈鱼子,又是45连的渔民,私自藏带大盐并腌晾大马哈鱼,因为在我方一界,空旷的荒草地带无法隐藏他们的违规行为,他们竟大胆的将刻好鱼坯腌制后到苏联一方境内树林中晾制。在大马哈鱼讯季节后期,他们收取鱼坯时,还没靠岸见到从树林中窜出来的狼犬才知道早已被苏联边境哨所发现。也就是他们反应快掌控渔船技术熟练才免遭大难。
    还有为了享用最好的乌苏里江美味大鲫鱼,几乎所有的伙房、打渔点。都经常在天刚擦黑的时候,不作业的渔船偷偷地到对面苏联境内河沟去下挂网,快天亮时起回的都是在中国境内捕捞不到的一斤半以上的大鲫鱼(苏联边境内十几公里都荒芜人迹)这种红烧大鲫鱼的美味在中国境内是无法享受到的。
    我们在乌苏里江鱼讯期,除了来到乌苏里江的头几天和八月十五、十一时吃到一点蔬菜外,天天就是以鱼为伴,工作渔民打的是鱼、我收的是鱼,每天给国家上交抬上冷冻船的是鱼,私自腌制的还是鱼。吃的也是红焖鲫鱼,鱼肉包子,喝酒的凉菜也是刚刚从四五十斤的活鲤鱼偏下的鱼肉片浇上辣椒油、醋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熟嫩酸辣的美味。尤其偏下鱼肉后返刀将偏下的鱼皮沾一下开水刮掉鳞切成丝和生鱼片拌在一起更是一种另外的美味。喝完酒吃完饭,再喝上一大碗扔在锅里仅剩头尾还摆动骨架的仅用江水、辣椒、盐熬的鲜美的鲤鱼汤,更是舒畅无比。
    在鱼汛期我还发现了不能接受的一个小农经济头脑的作为的事情,在另外一个有人替班的温暖秋日,我一人划着渔船在江中蹲在船头大便完后,(白天蚊子太多,紧忙不停地哄着蚊子还会盯咬几个大包,晚间根本不敢大便),划船到江边,看到一个年轻的连队渔民在江边钓鱼,只见他一刻不停挥动的简易鱼竿钓上一条条三寸多长的小鱼,近身一看,他把一段段的蚯蚓一刻不停的穿上鱼钩,甩到江边清澈的水中,就见一片的幼鱼蜂涌争食上钩,看的我眼冒金星一脚将他的鱼桶踢翻到江中,折断鱼竿拽他到指挥部,追问他的所在连队和钓鱼用途,他十分怯懦的讲了他私带食盐腌制小鱼干的违规行径,并交出了已经腌制的近一大木箱晾制好的幼鱼干。他本人也受到了指挥部的严厉批评和深刻检查的处罚。
    实际上在严格控制作业连队私带食盐腌制大马哈鱼及鱼子的同时,团鲑鱼生产指挥部自己却大量腌制大马哈鱼和鱼子,而且在大马哈鱼讯前期,鱼肥卵多的时候就开始了腌制生产。
    听渔业专家我们的渔业负责人说大马哈鱼最贵重的是鱼卵,三粒鱼子就顶一个鸡蛋,鱼肉不但干、死且不入味,鲜鱼肉只适合做肉馅或鱼丸子,腌制的咸鱼只能顿萝卜吃。每天从早到晚,军务股的参谋带两个从连队抽调来的战士,不停地刻、晾鱼匹和在水产负责人的带领下腌制大马哈鱼子。
    看到他们剖制大马哈鱼匹也是一种享受,只见武装部的于参谋手持一个哈知青用炮弹皮打制的七寸锋利钢刀,从三十多斤重的鱼尾处下刀沿鱼脊背一直捅到鱼头下方鱼嘴处,轻易的翻掰开取出鱼子递给旁边的手持四分之三公分孔眼25X40公分宽长特制木框工具里搓漏下鱼子后,成盆的的倒入高浓度烧开的盐水中,搅动等到全部沁粘到盐水捞出后,倒入随船带来的半人高的大木桶,晾凉后拿厚油纸贴鱼子外拿塑料布密封完放到阴凉的茅草棚下保存。我一直喜爱欣赏武装部参谋手中的那把灰色塑料和铝板相间打磨后好看的刀把和刻剖200条大鱼后不见巻仞和不快的七寸匕首。他腌制大马哈鱼子的利落快捷的熟练技术和制成后美丽血红比最大个黄豆还大的大马哈鱼子看着实在十分的喜人。
    转眼间,一个半月的大马哈鱼讯很快的就结束了,来时顺风顺水,回归时就是顶风逆水了,行程整整的行驶了三天三夜。在驶入黑龙江段时,我惊奇的看到一个美丽如画、比画还美的场景,一个年轻魁梧的苏联男子,手拉着一男一女两个5、6岁的小孩,在江边游玩。看似父亲的男子身着一套深蓝呢西装系这一条鲜艳的领带。左手牵着一本正经的身着海蓝色西装和领带和他父亲一样穿着黑皮鞋的男孩,右手牵着的个头年龄同样大的小女孩金发、绿色呢子衣、群配上白色高筒袜和红皮鞋。三人站在一起异常如画般的美丽,见到我们尤其是看到我乘坐的游艇般美丽的小机船不停地挥手,我不禁命令驾驶员鸣笛以致意。
乌苏里江的美好回忆,也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2-2-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2-3-11 08:10 编辑

八团归二师管辖,不在乌苏里江一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护林人 发表于 2012-2-8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莅 发表于 2012-2-8 16:47
文章朴实、细腻。我下乡在四师,靠近乌苏里江,往北是22、23、24、等三师、六师团场,好像没有八团。如果是 ...

我们8团之所以到乌苏里江参加鲑鱼生产,主要是当年国家分配给蜿蜒河渔场的打渔地段是乌苏里江大小黑鱼泡江段,是蜿蜒河渔场每年必须参加的任务——这是沿承历史的国家规定。那蜿蜒河渔场后来被兵团收编归于8团5营。所以我们2师8团在1980年以前一直参与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讯,每年都到大小黑鱼泡参与鲑鱼生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2-8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2-2-8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2-2-22 16:29 编辑
护林人 发表于 2012-2-8 18:04
我们8团之所以到乌苏里江参加鲑鱼生产,主要是当年国家分配给蜿蜒河渔场的打渔地段是乌苏里江大小黑鱼泡江 ...


看到楼主的解释,弄明白了。八团是黑龙江南岸的二九O农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2-2-8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2-3-11 08:11 编辑

希望看到当年在乌苏里江捕鱼的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牧马人 发表于 2012-2-9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牧马人 于 2012-2-9 06:53 编辑



     现在恐怕看不到这样的场面喽!去年我到嘉荫黑龙江畔的乌云镇,特意登上打渔船想看看怎样打鱼。300余米的拦江大网拉上来没见一条鱼哈哈!
     好文章!长见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护林人 发表于 2012-2-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楼主,我当年在二九0农场乌苏里江鲑鱼生产指挥部时,没留下一张照片,现今非常遗憾。
对于去年的大马哈鱼捕捞,却发生了多少年来少见的丰收盛况,请见我即将发表的一篇杂文,就知端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护林人 发表于 2012-7-1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2-8 21:13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乌苏里江千层网,当年网网都有千斤鱼。绝对不是胡说。
当年我协同我们农场水产科去乌苏里江赶渔汛。半个小时下一道网,顺水漂流(大马哈鱼顶水走)那渔民的拦江网每网都会打上一百多条大马哈鱼。
因为国家的奖励政策每条鱼专门给渔民个人的奖励是3角钱。所以当时只要见到大拦江网上有活鱼(大马哈鱼长途游程,挂网上离水就死)就扔回江水里。无论是大鲤鱼还是大白鱼——没奖励压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君亭 发表于 2013-9-4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很生动,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7 0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