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 11月15日离开大庆,至今正好是两个半月。冬季侯居海南,不仅扩展了我的生活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也延长了生命长度。每天早上可以早早起床,推开窗户迎接旭日晨光,坐在草亭倾听鸟儿鸣啭,巡游乡间体验心情释放。晚上月挂夜屏,灯光初露,可以徜徉海边,与树成影,月下独酌。
然而,最畅意、最豁然的时刻还是走出去,怀着一种“达观、逍遥”的生命情调,品味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滋味,追求一种“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走出去,只要走出去,你就会感受到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只要走出去,就会超越生活中的一般真实性,发现不一样的自我;只要走出去,就会获得庄子在《秋水》篇中将要告诉我们的眼界和意境。
旅途生活的目的就是要接触自然。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以自助游方式,北自海口,南至三亚,东起文昌,西到五指山,游走了五个城市,九个县镇中大约二十几个地方。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尚未开发、原汁原味的生态景地,例如龙滚镇的山钦湾,翰林镇的旧市城村,后岭村的千年大榕树,龙门镇的火山冷泉等。这些景地地处偏远,游人少,景色美,当然旅途也比较辛苦,为捕捉蝴蝶的踪影,在铜鼓岭我们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为了拍到色彩迷人的金沙、黑礁和白浪,我们几次赶早奔赴山钦湾,终于赶上了好天气;去文昌,早上六点出发晚上九点回家,当天游走了十五个小时,用全身心去感受台风带给她的伤痛迹象和她抵御台风的坚忍见证。旅途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辛苦劳累,更多的是让我们了解到海南的人文地理,琼洲风貌。我们了解了五指山作为世界热带雨林的富有与神秘,探寻到万泉河的源头与入海口,感受了文昌这座台风走廊固有的悲剧情怀,看见了分界洲岛南边日出北边雨的奇特气象 ,更为惊喜的是,在偏远静谧的火山冷泉,我还意外地在浸入泉池中的火山石上,发现并拍到了酷似史前的植物化石(有待专家鉴定)。当然,计划之中也留有遗憾,如无缘亲历台风登陆时的撼人情景,也没能实现跟随渔民出一次海的愿望。尽管如此,我们身在旅途,痴心不改,游心依旧,乐此不疲。
白天我们在旅途中经历、发现、欣赏一路风光,用相机留下美好印记;我拍下的不仅仅是自然印记,更是我们放飞的心灵的印记。晚上我们在灯光下回味生活,赶写日志,上传照片。为了让家乡的亲人、朋友及圈内的网友在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生活,看到我们的收获,分享我们的喜悦,有时一篇丰富的旅游日志要赶到很晚,深夜此时,我能感受到“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在海南我们居住的房子只有一室,为了赶写日志,又不打扰别人休息,常常是一个人深夜或是清晨在窄小的厨房甚至是卫生间将就写作。而写作的纸有时是一张被折叠成二十个方块用来练习书法的宣纸或是随意撕下的纸壳。我袒露这些细微小节,决不是想炫耀自己,而是因为那些僻静角落、那些简单物质承载了我内心深处的充盈、富有和欢乐。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两个半月来,我通过微信与QQ空间上传旅游风景照片1000多张,撰写旅游生活日志40多篇。我们的这些亲身感受不但影响、感染了我身边的亲人朋友,而且还吸引了许多外国网友,他们在分享我快乐经历的同时,纷纷回复留言:明年一定要来海南,并且提出要与我结伴同行。
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感情
还有比这更丰厚的收获吗!
海南两个半月的别样生活,让我在退休以后面临如何存在的徘徊思考中,开了窍,悟到了东西,究竟开了什么样的窍,悟到了哪些东西,我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我读书不多,能够记住的话更少,这种“开悟”的感觉,就象我在二十年前读过的一篇散文中的一句话:高空的云雀 黎明前第一声鸣叫 唤醒我繁华的梦;常青藤编织的桂冠 散发出紫色清香 竹林碧叶潇潇 是我心目中的掌声。
海南岛,明年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