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望见马克 于 2015-1-21 22:18 编辑
天津文友南粤行·梅州篇 去梅州,找松陵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1EA1.tmp.png 去广东清远参加诗会,把这个消息告诉松陵时,她放弃了远行的计划,邀请我们去她的家乡——梅州。她的热情使我们感动,我们答应了,去梅州,找松陵。于是刚刚返回家中的她着手安排了我们在梅州的吃住行。 清远到梅州的大巴行驶了7个多小时。进入梅州城区后,汽车在鳞次栉比的新楼间宛转。下午3点多,我们到达梅州汽车站时,松陵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在一个曾经向往而未曾到过的陌生之处,有了松陵夫妇照顾,我们好像到了自己的家。 酒店位于梅州市闹区,居松陵家不远,既便宜又整洁而且是星级的,十分惬意。初冬梅州的天气湿润温暖,那里的人心也是暖暖的。 松陵夫妇接站后,将我们行李安置在她老公的座驾里,我们随松陵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本来周一博物馆闭门休息,因为第二天我们的行程已经排满,所以松陵向博物馆长说明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馆长破例为我们开馆。梅州人给了我们第一印象——美好善良而又真诚,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接待我们的姑娘舍去休息,热情为我们讲解。她美丽高挑,落落大方,标准的普通话,讲解熟悉的内容,加上我们之间言语交流,丝毫感觉不到是在客家地域。一个小时地介绍,她把客家人的形成、迁徙、发展和客家文化讲给我们。我们和她们一起回忆、一起心动。听了她如数家珍般的讲述,知道了客家文化的成就,我们为之高兴,为之祝福,我们诙谐而高声地请求:我们是第七批客家迁徙者,可否?在场的梅州主人鼓掌欢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想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而我们是“欣闻奋争客家史,愿做现代迁徙人。” 晚宴上,松陵恐怕慢待我们,专门请来中国客家文学院的李凤蝉副院长、梅县博物馆朱迪光馆长、梅州青年新锐作家庄子亮先生及松陵的先生王宝生经理一起作陪,共度客家良宵。丰盛的客家食品,醇厚的梅州酒香,把我们北方的家乡话和广东的客家话统一为普通话。我们谈论文学,谈论文化,谈论朋友。我们共同说起了我们共同的朋友、天津的著名作家肖克凡。席间,我们还与他通了电话,他祝福我们在梅州欢乐每一天。 晚宴后,来到松陵家,他们拿出最好的茶,为我们表演茶道,为我们摆出最好的果品迎接远道的朋友。接过主人递过的香喷喷的茶,轻轻泯上一口,从嘴里一直香到心底;尝上一口金柚,香甜浸入心肺;还有那从来没有见过的当地特产----“百香果”酸甜鲜香,一生都不会忘记。主人说,如果你们今年不来,我也要给你们寄去我们的特产——实心柿子。 果然,分别时松陵送我们每人大包小包,包里装着真情、装着实感。 最令人难忘的第二天晚上,在清远诗会结识的古惠龙局长从深圳匆忙赶来为我们举行“全鹅宴”,松陵为我们介绍新的文友:梅州作家、梅州日报的领导唐梦和秋月、福建广东两地作家邓一笑等。自诩是考过“普通话二级”的安局长讲客家故事,天津文友王玉玲高声引吭,大家谈笑风生,欢聚一堂,那一个难以入睡的温暖之夜啊。 那时我眼中的梅州,是那样清秀,那样迷人,心里的梅州人是那样温柔,那样热情和包容。梅州的冬天温润,就是因为,梅州人好客热情增添了气温。 松龄和她的梅州文友,是我们所景仰的人。接触的短暂,使我们感到梅州的人亲切可敬、谦逊坦诚、正直平和。 当我午夜梦回,及至归来闲暇漫步的时候,有时还会怀念梅州的老师、文友,你们是能够叩开我的记忆的心扉的至真至诚的朋友。 待来年,我们再去梅州,找松陵和她的文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