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2-10-9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扎根树 于 2015-1-9 16:36 编辑
请 把 信 截 住(4)
三月份开学后,张瑾转学到公社的光辉中学初三26班,虽然叫26班,并不是初三有26个班级,其实只有3个班,大概是建校以来初三年级全部每个班的编号。
光辉中学文艺宣传队经常排练和演出样板戏《沙家浜》,演出很受当地农民欢迎,每当宣传队来演出,公社礼堂都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五月的一天旁晚张瑾也在看样板戏的人群里,当《沙家浜》里的主角——郭建光出场的时候,张瑾一眼就认出他就是呵斥扒车孩子的那个男生。他演得太好了,太像了,形象高大,一身浩气。只要他出场台下观众就鸦雀无声认真看戏。校宣传队样板戏演出获得成功,天黑了,几个女同学议论着郭建光的扮演者,张瑾听得清楚,他叫陆鸣,是高一(12)班的,家与张瑾隔道相望。
青草长出水面一尺多高,湿地深处星罗棋布的野鸭子窝里有的已经有绿色的野鸭子蛋了。光辉中学开始放农忙假,学校要修围墙要求每个学生交20捆草。3队的张瑾和家住5队的同学宁彩霞、张秋雁昨天商量好趁着这两天不下雨,今天上午去老壕边的大草甸子割草,那儿离家不远离公路也近,好往回运。张瑾早早吃过早饭穿鞋下地,正收拾碗筷隐约听见有人喊,房东的大白 “汪汪”叫了两声。张瑾心里嘀咕着她俩这么早就来了吗?隔着玻璃看果然是宁彩云、张秋雁在大门街喊她呢,妈说:“撂下碗,快去吧,别让人家等,看着点院里的狗啊。你哥也割草去了,他割的快,让他帮你们割……”妈还没说完,张瑾已经到了窗外:“不一定能碰上哥——”张瑾拿着自己的小镰刀和一卷绳子匆匆走了。妈看着张瑾的背影小声责怪道:“疯丫头,都这么大了,还这么不稳当,这要在旧社会都该是伺候老婆婆的小媳妇啦。”
张瑾三人往北出了镇子,一条小河从桥下湍急流过,汇入镇子东边的牤牛河;公路向前延伸,在大西山的崇山峻岭中间穿过。一只蛤蟆瞪着大眼睛趴在路边的石头上尽享雨季难得的温暖阳光,并不留意路边自由生长的野草与前面整齐划一的秧苗竞艳斗绿。
“嘚驾”,一声清脆的鞭响,张秋雁回头看是队里的门六叔赶着马车“夸夸”追上来。“三丫,你们干啥去?”门六叔粗声粗气的问。张秋雁小名叫三丫:“到草甸子割草去,六叔你赶着空车拉啥去呀?”“这不队长今早让套车到石庙子拉豆饼。
吁——”马车在前面不远处停下,“你们仨上车吧,捎你们一骨碌。”门六叔热情的招呼道。张秋雁、张瑾她们先后坐上马车,马车又向前走起来。门六叔转过身说:“那是老宁家姑娘,我认得。这高个姑娘不知谁家的。”张秋雁说:“这是3队插队干部老张家大姑娘叫张瑾,学习可好啦。”
“大叔上哪啊?捎捎脚?”门六叔往车旁一看说:“是你啊!上来吧。”等上车的两个人坐稳后,门六叔对上车的人说:“公社演《沙家浜》戏,你去郭建光的角,演的真像!”“是老师指导的好。”陆鸣谦虚地说。张秋燕说:“张瑾你们哈尔滨也演《沙家浜》吧?”张瑾说:“也演,除了《沙家浜》还演《红灯记》等革命样板戏。”陆鸣对张瑾说:“你是老张家的吧?我也是三队的,你家道对面就是我家,听说你哥在哈尔滨也演过样板戏,是吗?”张瑾说:“嗯,我哥在学校演过。”陆鸣回头跟同学说:“哈尔滨人说话声调轻,好听,不像咱们说话鼻音那么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