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楼的城市 ——澳洲纪闻3 澳大利亚达尔文市没有高楼大厦。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大学以及宾馆,更不要说居民住宅区了,没有见到高楼林立的景象,完全出乎我的预料,突破了我关于城市的概念——钢筋水泥森林去哪儿了? 地图上达尔文市区分为35个小区。其中市政府在4区,原来就是一座和居民住宅很相似的两层小楼,下面是临时停车的车位。实际上就是好像我国傣族居住的吊脚楼而已。达尔文大学,每年在校生有19000多人,占地面积极大,开车也要大约一两小时才能跑一圈。里面的建筑非常现代。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在澳大利亚也是很重要的学府。但是,校园没有高楼大厦。教学楼、图书馆等等主要建筑,只有两三层而已。多数建筑例如学生宿舍,都是平房。离开大学不远就是很大的一个超市,上下三层:地下一层,地平一层是停车场,上面仅仅一层。但是,规模很大,占地面积大约有5公顷。 居民住宅基本上是平房。临街很少两层的公寓房,下面一层并不住人,都是停车位。也就是还是只有一层居室。我把这种房子叫做吊脚楼。 居民的房子一般占地面积都在500到1000平方米。临主要街道小一些,2类街道旁边的房子大一些。住宅的设计,样式绝无雷同。依据地形,自成一家。我认为(哈哈,不足为凭)基本上分为英国风格和美国风格的设计。英国风格的设计是建筑面积占地比例小,室外面积较大。三卧室都比较小,卫生间和厕所分开。客厅适中,门廊处有衣帽间。别有特色的是厨房特大,并且另有餐室。因为受到英国佬文化影响较深的居民,一天要吃早点、上午茶,中午正餐,下午茶,还有晚餐,可能还有来一次夜宵(这饭是咋吃的啊?嘿嘿!),所以厨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这样的生活习惯,居民中已经不多见了,只是在医院和养老院还保持着如此传统。但是由于居室设计小,就把空间留给了院落。建筑面积一般只占五分之一都不到,所以院落总体感觉敞亮、舒适。老人孩子活动空间很大。院子里面凉棚很大,既可以开patio,也可以建设一个游泳池,还可以建设放上两三台车、一艘小艇的车库。这样并不影响前后左右的花园和动物养殖区。自然风味十足。 美国风格的设计是,三分之二以上地面被建筑物占用。房屋设计超齐全,三卧室或者四卧室,两卫生间、两个厕所,洗衣间、熨衣间。孩子两三个房间,除了各有卧室还有游戏间。客厅宽敞,游戏间也很大。车库在也非常大,放两三台车和一个游艇很容易。工具间也在车库一起。老美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居民,一般在客厅开patio,只是在院子里面有个电热烧烤炉。无论什么风格的设计,总体上都宜居啊! 分析这样的城市布局,是适应这里地旷人稀的实际情况的。1974年这里遭受台风袭击,把原来的房屋大部扫荡一空。政府重新规划,十年建设,完整的实现了这个花园城市的版图。道路宽敞,通畅;每个街区的小学近邻幼儿园。每个街区都有街区公园、运动场。里面的运动设施完备。休闲的时候,可以到公园去玩。公园的中心草坪都有帆式遮阳遮雨大棚,钢塑的或者木质的座椅、餐台等等一应俱全。 值得一提的是给排水设施很现代,我看简直是不惜工本的建设,有点奢侈啊。街道两旁以及公园里面的每个树丛、甚至每株大树都有滴灌供水管道 ,草坪有光控的喷灌设备。居民供水有政府补贴,鼓励在庭院绿化。因此,建房的时候也把院内的花园都埋设了滴管和喷灌设备。每天早晚每户的喷灌都开启了,全城都降温了。而且,树木和花卉都异常繁茂。每家每户都掩映在绿树丛中。在街道和院落中,到处都是花树,20到30米高的有棕榈、海枣、椰林、柳桉、金合欢等等热带照叶树木,间或夹杂红花似火的凤凰树、红花合欢树,黄花的大荚槐树、海桐,雪白的澳洲枫香等等不知名的花树。我觉得绿化最好的是达尔文大学啊!当然还有各个中小学校,简直就是很讲究的公园。由于规划优先考虑,不仅基础设施现代,规模宏大,建筑整洁坚固,连公交车和街区道路设计都是围绕学校规划的,保持学校的安静和环境清新又能四面行人便利。中小学校是高楼吗?没有高楼,都是只有一层的建筑。校区规模都是很大的。花团锦簇,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这是一个没有高楼大厦的绿色城市,“城市”原来可以这样理解啊! 关于达尔文城市概况就写到这里吧: 天涯游海角,自在似天民。 倦住红楼士,初观绿野村。 芳邻犬吠客,庭树鸟呼人。 故土七千里,新闻寄此音。 2014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