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圆电视片《圆梦之声》制作之梦
2014年的夏天,对老知青而言,最重要、最难忘、最快乐的大事就是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京、沪、浙、哈知青“圆梦之声”的文艺演出了。 站在红旗飘舞、人声鼎沸,身着粉红色“知青”衫的人群当中,思绪万千:同一个地点,同一群人,每两年欢聚在一起,享受欢乐的盛宴,从2006走到2014。九年来,参加知青专场演出,我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了四场知青专场演出,留下了来自京津沪杭湘渝哈的知青演出的全部节目,记录了他们青春的风采,矫健的倩影和愉悦的笑脸。 按惯例,每次演出后,我都会及时编辑节目,后期制作,及时上网。但今年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知青“圆梦之声”文艺演出电视片没有及时制作,只是将照片传到了网上。原因是我在加班加点地赶制1964年知青下乡50周年的专题电视片《我们的1964》(已在2014年8月20日纪念大会上播出),赶制原兵团6师57团500余名知青聚会的电视片《相聚哈尔滨之夏》。宝泉岭老顽童及时上网了电视片《圆梦之声》系列,使我可以往后延长时间再制作。 令我闹心的是,广场节目录制最大的缺憾是,因为没有专业的设备,摄制的现场声音嘈杂,录音效果非常不好。想了一个办法补救,就是舞蹈类节目因为演员不必演唱,可以将原录音贴声,将现场录音去掉。试了一下,效果很好。但原帖声录音我没有,给冰花挂电话,她又联系当时负责声响的王仁平,最后通过qq发来,我就将舞蹈节目全部换成了贴声。大合唱《一代知青》《我像雪花天上来》《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现场录音很不好,又是现场伴奏,事先没有录音。我将曾两次参加排练的现场录音贴上,发现:排练录音相当好,室内没有任何杂音,但比正式演出的歌唱时间要长些,三首合唱都不同步,无法相配。试验了好多办法,最后找到一个方法使之同步了。对于现场演唱与伴奏合成之类的节目,演唱声音和伴奏声音无法分离,只能用现场带有杂音的录音了,听起来不纯粹,留下了遗憾。又经过制作片头,加上节目字幕,这项工程算是做完了,赶在2014年还有最后一个月发出,圆了电视片《圆梦之声》制作之梦。 在此期间,杭州知青艺术团团长高梅宝打电话很关心电视片《圆梦之声》的制作。这里向她表示歉意并告知:现在终于制作完毕上网播出了。她表示2016年的哈夏知青专场演出还要参加。这样她就创造了一个全国纪录:连续五届十年参加哈夏知青专场演出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人。向高梅宝和她的团队表示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