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482|回复: 15

《兵团电影队轶事》1

[复制链接]
雨加雪 发表于 2014-11-23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黑龙江兵团16团(现新华农场)电影队工作近7年,记忆中留有着许许多多的轶事。何为轶事,我想它无非就是:多数人不知道的已发生过的历史事情或者是在正史中所不被记载的一些事情。

      据此,我就写一写当年16团电影队的一些轶事,让大家多多少少了解一番上世纪七十年代放映员工作、学习、生活之中的真实故事。

      放映员的编号

      我到电影队工作时,全队共有13名放映员,正、副队长各一人,其他(她)全部为放映员,其中的一名女放映员,还负责新华地区的售票工作。到1978年至1979年间,电影队最高峰时达到了16名放映员。机型设备分别为:解放35毫米机型2台,长江4型16毫米机型3台,54型16毫米机型1台,上海8.75毫米和黑龙8.75毫米机型各1台。此外,还有柳州产101型、普灵、LD等5台发电机。

      当时,电影队的放映员全部编号,我现在还清晰的记着这些编号:1、吕守钦,2、张力刚(哈尔滨知青,即坛友电影明星),3、陈柏文(上海知青),4、王立仁(北京知青),5、张振宇(北京知青),6、张辉,7、王崇生,8、徐立富(已离世),9、吴乃华,10、陈林(哈尔滨知青),11、雨加雪,12、李鹏,13、魏军(女),14、韩良(已离世),15、朱成果,16、王玉兰(女)。其中,原2号赵常在(北京知青)调入兵团电影站,2号由张力刚增补,13号魏军调入师部电影站,13号由后调入的邓军(已离世)增补。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会问:放映员为何要编号?

      在新华看过电影的人都会知道,当年俱乐部舞台的两侧,放映电影时会有一盏忽明忽暗的灯在闪烁,不时地会出现阿拉伯数字,而这一阿拉伯数字,就是放映本场电影放映员的编号。即本场电影闪烁显示是11,放映员则是雨加雪。每场电影结束后,观众可以对本场放映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换片速度,音响效果,画面清晰程度等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便于监督及利于放映员今后更好地服务于民。

      而这种曾经被许多兄弟团效仿、学习的杰作,就是当年的知青放映员们共同策划出来的。

      困倦中的失误

      无论怎样去回想,也没有想起准确的年份,只记得好像是在元宵节过后的时候,反正天还很冷。来了一部新解放出来的影片《杨门女将》,因其各团都要争先恐后观看,首轮拷贝编排每团只给停留拷贝48小时的时间。

      每每到了这时,就是电影队最繁忙、最紧张的48小时,需要全体出动,白昼机器都在运转,人员轮番作战。卖票的,把门的,查票的,检接影片的,人人各负其责,饭都得换班吃,几乎休息不了几个小时。

      那一天,新华共公演5场,即从中午12.00开始放映第一场,下午14:30和17:00放映第二、三场,晚19:30和21:00放映第四、五场。《杨门女将》拷贝总长度大约在175---180分钟,是35毫米拷贝中比较长的一部影片,需解放35毫米双机放映,涉及的操作人员比单机多出一倍还多。

      35毫米机型的放映,最主要的环节就是两名放映员的配合。我们在看电影时,总会看到在8--10分钟左右,银幕的右上角就会出现几次白色的圆形亮点在闪烁,这是为放映员提供的两机切换灯光的信号。也就是说,在1号机放映即将结束时,圆形亮点会第一次闪烁,2号机开始启动,大约15--20秒间,圆形亮点会第二次闪烁,几乎是在同时,1号机切断灯光,2号机打开灯光,动作之快,是不会让观众看到银幕上有空白画面的。

      新华放映第五场结束后,已是午夜,我们赶紧收拾好机器装上了早已等待在外面的5连小型车上,力刚队长挑选了当时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较好的王崇生、陈林、雨加雪直奔5连。

      45分钟以后,我们顺利到达了5连,礼堂里早已坐满了观众,大家分别帮忙挂银幕,放线,大约10分钟的时间就开始放映了。由于影片在新华放映第五场时,结束一本影片就随时进行了倒片,所以,在5连开始放映的时间较快,也很顺利。期间,我们4人换班吃了夜班饭,但,人人都感疲倦、发困,力刚队长和35机组机长王崇生担任最困时间段的放映,我和林哥准备去休息。

      就在此时,11连的小型车拉着连长来接我们去11连放映,并说,俱乐部的窗户都挡好了。我和林哥陪着他们一起看电影,也不能去休息了。按原计划,我们应在清晨5:00在11连放映,早7:30另一班4人接替我们,他们再去其它连队放映。

      没想到的是,差错就出现在了11连,也是我在电影队工作近7年里的唯一的一次失误,现在想起来,还十分后悔。当时,我放映的是1号机,即35毫米中的主机,放映过电影的人都知道,35毫米所有的控制、操作几乎都在1号机位,除此,还要为下一场做准备,把片子倒过来,有时还要剪接拷贝,从放映开始到结束基本没有空闲的时间。本来,1号机位应由陈林操作,但我当时的想法是:林哥年长于我,又是知青,已一天一夜没合眼,我多承担一些活,好让放映2号机的林哥多休息一会儿(2号机在放映时,基本就是换片、切换灯光的操作)。在放映开始后,一切都正常,我和林哥都同意让力刚队长和崇生去休息了,我们4人的最后一班由我和林哥多辛苦一点就结束了。

      1号机放映的是单数拷贝,即1、3、5、7……2号机则是双数拷贝,当我的第5本拷贝放映结束时,穆桂英正在吊孝,林哥转换2号机第6本拷贝放映时,穆桂英已出征与对手交战了。我当时就愣住了,赶紧敲2号机后盖(这是放映员联系的方式)。与此同时,林哥也发觉不对了,赶紧关闭了机器。我们俩人是反复查看,出了满头大汗,困意也没了,折腾了5、6分钟。最终,发现是把第9本拷贝当成第6本放映了,把6、9看颠倒了。

      说起来,发行拷贝者也有一定的责任,35毫米拷贝几乎在6和9的拷贝盒上都会标有大写的“六和九”的字样,而《杨门女将》35毫米拷贝盒上却没有这样的标注。当然,这也和我们一天一夜没有休息,实在太困了,有着直接的关系。40余年后的今天,我在这里向11连的父老乡亲们说一声:对不起!责任全在我,因为35毫米机型无论谁出错,责任都要由1号机承担。

      我与林哥从没有因此事而出现过隔阂,依然亲如兄弟,就是在返城以后,曾与林哥在哈尔滨、新华多次相聚。如今林哥患病卧床,甚是想念!如果再去哈尔滨,我一定还会去看望想念中的林哥。祝他一切如意,早日康复!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猫 发表于 2014-11-23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文章写的挺细,在农场我也放过电影,所以倍感亲切。我们是16毫米机器,负责连队放映,下去一圈得一个月,全场30多个连队。新片到后时间几天,我们就不分白天、晚上连续放映,在十连早上4点放电影,当时还是麦收大忙季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茶香四溢 发表于 2014-11-2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有共同的回忆与故事,走过的是岁月,沉淀的都是精彩,欣赏欣赏雨加雪管理的精彩回忆佳作: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4-11-2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往事,经过岁月的沉淀,在我们的记忆中,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回忆,是再次重温昔日的美好。分享雨加雪老弟的电影放映员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雨加雪 发表于 2014-11-23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猫 发表于 2014-11-23 15:35
回忆文章写的挺细,在农场我也放过电影,所以倍感亲切。我们是16毫米机器,负责连队放映,下去一圈 ...


      老猫大哥,看来我们是同行,从时间上推算,你比我从影早,应是师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4-11-2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雨加雪管理员的精彩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雨加雪 发表于 2014-11-2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香四溢 发表于 2014-11-23 16:28
我们都有共同的回忆与故事,走过的是岁月,沉淀的都是精彩,欣赏欣赏雨加雪管理的精彩回忆佳作:vic ...


      茶茶姐,或许是年龄的增长,怀旧的心绪随着时间的漫步越来越浓,近期,总想写写过去的一些经历。谢谢茶茶姐的品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雨加雪 发表于 2014-11-2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同志 发表于 2014-11-23 19:04
才知道张力刚开始是放映员,谢雨加雪!我们团(12)是个小团,放映员很少,就是在团部大俱乐部里, ...


      同志大哥,早就知道你是12团的,我同12团窦教授,柳鸿文、田梦东等都非常熟悉,前几年还在北京相聚过,想必他们都是你昔日的战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雨加雪 发表于 2014-11-2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4-11-23 19:39
往事,经过岁月的沉淀,在我们的记忆中,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回忆,是再次重温昔日的美好。分享雨加 ...


      美丽姐,谢谢你的光临!关于电影队的轶事,我列出了几十件,准备陆续写出发表。只是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有时间就写一些,当做连载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猫 发表于 2014-11-24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加雪 发表于 2014-11-23 19:47
老猫大哥,看来我们是同行,从时间上推算,你比我从影早,应是师傅。

      谈不上师傅,我是1971年在逊克军马场放映电影,我的师傅也是哈尔滨知青。1974年回到分场独立工作带徒弟,到1979年当宣传干事前,培养徒弟7人,那时我们有俱乐部35毫米移动放映机,还有16毫米、8.75毫米放映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4: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