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过程是美丽的 于 2014-10-3 12:20 编辑
我与文友分享“知青人生第一页” 时值晚秋,又临近祖国的生日,阳光灿烂,秋光无限美,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收获的丰盈…… 40几年前,我们踏上人生的转折点,竖起了青春岁月第一个里程碑!如今,鬓发斑白,脸上刻着皱纹的我们,依然有一个叫不老的名字:知青。步入花甲,拥抱夕阳,我们依然青春焕发! 9月28日,是我下乡46周年纪念日.我约文学芬芳的文友们相聚在一起,我们回味过去,议论现在,畅想未来。 46年前的这一天,我扎着羊角小辫,身着绿军装,腰束武装带,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背负着19岁的青涩,踏上了上山下乡的征程. 秋风又一次把这个日子吹送到我的面前,承蒙各位文友赏光,与我共度生命中我最看重的这个纪念日.并一起分享这个日子留在我们记忆中的美好与沧桑. 谈到“知青人生的第一页”,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 多的感慨要说.我们回忆当年的困苦艰辛.我们回忆旧日的光荣与梦 想.我们当中,既有60年代下乡的老三届,也有70年代下乡的小知青,共 同的文学爱好,共同的生活情致,让我们畅所欲言,相互间坦诚相见, 淡化了距离,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上山下乡的那段经历,无论是苦是甜,无 论我们稚嫩的双肩曾经肩负过怎样难以承载的重负,站在今天的视 角,我们都一致认同:我们的知青岁月,是我们生命中一段最美好的时 光! 我们曾经在祖国北疆的高寒之地,用青春的激情,点燃理想义的火 把。我们曾经以超凡的毅力面对苦难艰辛。我们曾经用青春的美丽, 让荒原变良田,使荒凉成繁荣。化荒蛮为文明。在北大荒的沃野,写 下我们这一代的荒原情。年复一年,岁月悠悠,那段青春岁月,犹如陈年的老酒,被时光酿造得越发的甘醇厚味…… 是的,岁月带走了我们的花样年华,却带不走我们对知青岁月的怀想。我们愿意以一颗善感的心,去抚摸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些沉淀在历史深处和心灵深处的回忆,值得我们终其一生,反复回味… 我们用了六个多小时的时间,畅谈分享我们的知青经历,喜欢文字,爱好文学创作的我们,纷纷把自己的原创诗歌散文拿来朗诵,我们还别开生面地展示了“配乐诗歌联诵”,德彪,过程是美丽的,秋叶兰馨互相和诗,一起朗诵,同时,我们还用歌声和舞姿表达我们对后知青时代夕阳人生的珍惜和热爱。我借此文,再一次感谢我的文友们,陪伴我度过了这美好而有意义的一天!
应农场章文战友提议,传一张老照片今昔对比
附:9月28日我的分享发言稿 我的知青人生第一页 ——献给下乡46周年纪念日 1968年9月28日,是我生命中一个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19岁的我离别了父母,踏上了上山下乡的征程。四十六年的时间过去了,然而,一切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天,报名上山下乡的同学们整装待发。每个人的胸前都戴着大红花。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到处都是欢送的人群。人们挥舞着小旗高呼着“向知识青年学习!”我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发现了泪流满面的妈妈。我站在车尾,向妈妈挥着手,本想送给妈妈一个惜别的微笑,但是,却很难做到…… 汽车渐渐远离了家乡。它载着我,开始了人生的又一个旅程。再见了,我的故乡!带着青春的理想、报负,我迈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 下午五点多,汽车把我们送到了一个叫“红峰村”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五点钟,我们和社员一起出早工割豆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干农活,怎么割都不顺手。割不到半垄,手指就割破了一道口子,鲜血、露水和泥土混在一起,钻心地疼。 开始的两三个月中,正值秋收,劳动强度很大,每天都要出早工、打夜战,干16小时的农活。手掌都磨出了血泡,手指变粗了,腿疼得迈不上炕。饭,更是吃不惯,那清一色的高粱米咸菜真难咽。 一段时间后,我渐适应起来,我不再因想家而哭了,我开始让歌声伴着我劳动。我永远忘不了那美丽如画的棉田风光:我们一群姑娘,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摘棉花,夕阳微笑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橘红色的晚霞,映照着碧绿的棉田,辉映着姑娘们那青春焕发的面庞。秋日的天空,又高又蓝,像用水洗过一样清澈。时而,有几只小鸟从空中飞过。向田头望去,那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的棉朵,被晚霞的余晖染上一层薄薄的淡红色。姑娘们愉快地唱起歌来“麦浪滚滚,闪银光,棉田一片片白茫茫……”秋风带着这些愉快的音符,在棉田里荡漾。在这样的时刻,劳动,成了真正的艺术享受,成了人生的第一需要。 回首知青岁月,记忆的屏幕上,虽然写下很多的泪水和艰辛,但也不乏诗情画意的美好。这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我的知青人生的第一页”。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