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过程是美丽的 于 2014-9-20 09:31 编辑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读后感 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作为宝宝的外婆我很受启发,隔代教育,需要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承担起培养知青第三代的重 任. 这是一篇反映国外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如何用较高的教育智慧和理性互相配合,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助力。在文中这个家庭中,父母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表面看来,这两种方式似乎处于两个极端的教育理念,一个极力赏识(;而)一个极力否定,但却起到了相得益彰、殊途同归的良好教育效果。彰显出这对父母充满理性爱的教育智慧。比如,当孩子画完一副画的时候,妈妈会赞不绝口地表扬孩子画得真棒!孩子再把这幅画拿到爸爸的面前,并以期待的眼神等着爸爸的夸奖,但出乎孩子预料之外的是,爸爸却全然否定了孩子的这幅画:批评构图不好,着色也不好,线条也不好,总而言之,这幅画糟糕透了. 在这篇文章中,父爱的严格和母爱的温和交相辉映,作用于成长中孩子的幼小心灵。父爱的力量:警告、提醒,是严格的,他引领孩子不会在成绩面前飘飘然地误入歧途;母爱的力量:赞扬、鼓励,是温柔的,她使孩子增强自信、充满勇气地向着做人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更高层次迈进。这是两种教育力量的交织。父爱的力量让孩子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母爱的力量给孩子以自信,是灵感和成就感的源泉。父爱和母爱如同两股风,一股阳刚强劲,一股阴柔和煦。在这两股风的吹拂下,孩子才有可能把握住成长的小船,努力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历练自己富于弹性地面对人生的良好心态:韧性而不脆弱。这样才有可能越过人生的沟沟坎坎,向着彼岸不断前行,成为胜不骄,败不馁成就大作为的人。 这篇文章,还给我一个这样的启示: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往往更多地认同赏识教育,而忽略了适当的提醒、严格的纠正,以致使孩子在我们一味地赏识中,听不得半点批评和否定性的评价,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的心理脆弱,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成长中的任何挫折。赏识教育是必须的,但适当的批评,严格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如同鸟儿的一双翅膀,缺了哪一边的羽翼,孩子都无法飞得更高更远。试想,如果文中的巴迪从小他的耳边只有母亲的“精彩极了”或只有父亲的“糟糕透了”这一种声音,他有可能在长大成人后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那么骄人的成就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以一双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方式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告诫为人父母者,爱孩子,是需要智慧和理性的。对孩子的爱,不能只停留在血缘爱和亲情爱的层面上。要学会怎样爱孩子。此文不失为一篇家庭教育的警示录。要培养孩子完善的人生品格,让孩子成长为健康快乐有所作为的人,请认真的读一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吧,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百天的小外孙和爸爸妈妈
小外孙和妈咪扮酷
隔代亲情的幸福
小外孙弹电子琴
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他在文章中回忆了他七八岁那年第一次写了一首诗,他的父母给予了他不同的评价的事。他的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对作者来说都是父母对他的爱;都是至关重要的。 是啊!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父母对作者的一种爱!而作者也从里面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最终他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