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719|回复: 1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读后感

[复制链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4-9-19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过程是美丽的 于 2014-9-20 09:31 编辑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读后感
      
         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作为宝宝的外婆我很受启发,隔代教育,需要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承担起培养知青第三代的重
任.
       这是一篇反映国外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如何用较高的教育智慧和理性互相配合,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助力。在文中这个家庭中,父母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表面看来,这两种方式似乎处于两个极端的教育理念,一个极力赏识(;而)一个极力否定,但却起到了相得益彰、殊途同归的良好教育效果。彰显出这对父母充满理性爱的教育智慧。比如,当孩子画完一副画的时候,妈妈会赞不绝口地表扬孩子画得真棒!孩子再把这幅画拿到爸爸的面前,并以期待的眼神等着爸爸的夸奖,但出乎孩子预料之外的是,爸爸却全然否定了孩子的这幅画:批评构图不好,着色也不好,线条也不好,总而言之,这幅画糟糕透了.
       在这篇文章中,父爱的严格和母爱的温和交相辉映,作用于成长中孩子的幼小心灵。父爱的力量:警告、提醒,是严格的,他引领孩子不会在成绩面前飘飘然地误入歧途;母爱的力量:赞扬、鼓励,是温柔的,她使孩子增强自信、充满勇气地向着做人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更高层次迈进。这是两种教育力量的交织。父爱的力量让孩子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母爱的力量给孩子以自信,是灵感和成就感的源泉。父爱和母爱如同两股风,一股阳刚强劲,一股阴柔和煦。在这两股风的吹拂下,孩子才有可能把握住成长的小船,努力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历练自己富于弹性地面对人生的良好心态:韧性而不脆弱。这样才有可能越过人生的沟沟坎坎,向着彼岸不断前行,成为胜不骄,败不馁成就大作为的人。
       这篇文章,还给我一个这样的启示: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往往更多地认同赏识教育,而忽略了适当的提醒、严格的纠正,以致使孩子在我们一味地赏识中,听不得半点批评和否定性的评价,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的心理脆弱,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成长中的任何挫折。赏识教育是必须的,但适当的批评,严格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如同鸟儿的一双翅膀,缺了哪一边的羽翼,孩子都无法飞得更高更远。试想,如果文中的巴迪从小他的耳边只有母亲的“精彩极了”或只有父亲的“糟糕透了”这一种声音,他有可能在长大成人后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那么骄人的成就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以一双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方式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告诫为人父母者,爱孩子,是需要智慧和理性的。对孩子的爱,不能只停留在血缘爱和亲情爱的层面上。要学会怎样爱孩子。此文不失为一篇家庭教育的警示录。要培养孩子完善的人生品格,让孩子成长为健康快乐有所作为的人,请认真的读一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吧,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百天留念 001.jpg
百天的小外孙和爸爸妈妈



P1015440.JPG
小外孙和妈咪扮酷

P1015602.JPG
隔代亲情的幸福

CIMG1104.JPG
小外孙弹电子琴

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他在文章中回忆了他七八岁那年第一次写了一首诗,他的父母给予了他不同的评价的事。他的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对作者来说都是父母对他的爱;都是至关重要的。
    是啊!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父母对作者的一种爱!而作者也从里面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最终他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德彪 发表于 2014-9-1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丽的好文章。
孩子教育是大事,古今中外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值得借鉴的。
生活中,我支持一种观点,这就是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你直接去做。即,对孩子的作为,首先是做出积极的肯定,以鼓励孩子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在此基础上指出孩子应当注意的问题,让孩子看到努力方向。
第二步,让孩子自己判断。首先引导孩子对自己的作为,作出积极的评价,然后引导孩子向高标准看齐,自己指出自己的不足,在下一次有所提高。
总之,要把看问题的方法逐渐地传承给孩子。让他一生受益。
美丽辛苦。祝您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4-9-1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父爱的力量:警告、提醒,是严格的,他引领孩子不会在成绩面前飘飘然地误入歧途;母爱的力量:赞扬、鼓励,是温柔的,她使孩子增强自信、充满勇气地向着做人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更高层次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9-19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一般的见解,而是专家的语言,不是一般的感悟,而是成功者的杰作。已经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童星,在外婆的呵护下,直上蓝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山好 发表于 2014-9-20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山好 于 2014-9-20 08:33 编辑

对这篇大作,既然大家都说“精彩极了”,也应该有人说“糟糕透了”_*-*:有的人来了——
1,引证人家的文章,首先应该介绍文章出处,作者何人,既表示对作者的尊重,也便于同好查阅。本文未见。
2,文中第一个分号用错了,应该是个“而”字。因为行文至此,关键性的强调一句,突出两者教育方式的反差,不是并列的意思,这里用分号显然不能达意。
3,配发的照片不够全面。请把孩子的全家(父亲、母亲、孩子)的照片发上一幅不是更加温馨和谐吗?

   ( 哈哈,俺就愿意鸡蛋里面挑骨头,好说逆耳之言,结果哪——下次还能请我吃饭吗?所以,从此后集体活动的时候,俺自己带烧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4-9-20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程是美丽的 于 2014-9-20 08:34 编辑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9-19 23:08
不是一般的见解,而是专家的语言,不是一般的感悟,而是成功者的杰作。已经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童星,在外 ...

感谢再林大哥的热情鼓励!隔代教育对我也是新课题,我也是在边学习边摸索着前行,也有不少的失误和困惑。好在我愿意在学习和探索中实践,有信心做个能跟上时代较前卫教育理念的好外婆,再次感谢再林大哥的好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文喜 发表于 2014-9-2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好 发表于 2014-9-20 08:32
对这篇大作,既然大家都说“精彩极了”,也应该有人说“糟糕透了”_*-*:有的人来了——
1,引证人家的文 ...

栾大哥的“糟糕透了”真是“精彩极了”!赞!赞!!赞!!!但不知你这个鸡蛋里是否也有骨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逊克牧马人 发表于 2014-9-20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同美丽的观点。教育好第三代是摆在老知青这一代面前的新课题。父母要教育,爷奶、姥爷姥姥也要教育。怎样教育?各显其能,各抒己见,效果各异。成功的固然很多,失败的也屡见不鲜。希望更多的老知青把自己成功的经验交流给大家,相互学习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4-9-20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4-9-19 20:57
“父爱的力量:警告、提醒,是严格的,他引领孩子不会在成绩面前飘飘然地误入歧途;母爱的力量:赞扬、鼓励,是 ...

感谢农场章文驻足关注!顺祝秋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4-9-20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程是美丽的 于 2014-9-21 07:44 编辑
青山好 发表于 2014-9-20 08:32
对这篇大作,既然大家都说“精彩极了”,也应该有人说“糟糕透了”_*-*:有的人来了——
1,引证人家的文 ...

        感谢青山好大哥“糟糕透了”的回帖!感谢的理由有三,一,连一个小小的不规范的标点都指出来了,可见你阅读的认真,写作的严谨。二,照片问题,提得很合乎情理。三,文章的作者和出处。既然是读后感,确实应该对作品和作者有个大致的介绍。我感动于青山好大哥“糟糕透了”的声音!知错就改,诤友诤言可贵!致谢!敬礼!我一定全部纠正,“精彩极了‘的声音给我鼓励和自信;”糟糕透了“的声音教我认真严谨。这两种声音都是坛友的厚爱,一并感谢!下次集体活动,烧饼再增加一个,作为奖励!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3 0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