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野静悄悄 于 2014-9-12 10:49 编辑
做客阿尔德利小镇续篇 几天前亲家因要出国旅游,要我们周五去他家住几天,一来照看奶奶,二来再去山里走走。日子到了,不知为什么,提姆执意不让父母出行,女儿耐着性子作了许多工作也无济于事,无奈亲家只好放弃。不过他通过女儿依旧恳请我们去他家,并说咱们既然是一家人了,就要多一些相处的机会,这样对孩子们会有好处,我依了他,再次光临山庄小镇。晚餐后,我们两家在餐桌上玩起了一种叫抽叠积木的游戏,玩得挺开心。 位于山麓环绕中的亲家的房子,前面是庭院,后面是花园。雨后的清晨,庭院内枝叶婆娑,花草芬芳,无须出门,就能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庭院里洒满了落叶,夫人大约觉出其中味道,便拿起扫帚清扫院中的落叶,亲家母听到动静也出来参与其中,她夸元春勤快能干,并开始麻手利脚地清理花草。我们把花盆搬到屋前窗下摆放整齐,把枯枝杂草拔掉,又将扫起的树叶装进垃圾箱,一会儿工夫,就将庭院收拾的干净、敞亮。放下扫帚夫人对我说:我们要是有这么个小院子,就不愁身体不舒服了。 吃过早餐亲家陪着我们来到郊外。这片隶属于切斯特郡的山庄小镇,居民不过一千多户,可是她所占的土地面积却不下几十平方公里。我们先游览了小镇的主街区,亲家给我介绍了这条街上百年以上的房屋建筑,有银行,有商铺,还有一个老字号的糖果店。对于这些房子来说,这条街留给了它们太多的记忆。 从街面出来我们绕进一条深巷,步行几百米便望见了辽阔的山野。我没有想到,这里离郊外竟这样近,如同隐藏在一道墙后面的另一个世界。一眼看上去,山野漫无章际,可是亲家说我们要去看的地方都有路可走,即使是农田也要留出人行路,于是亲家带路,我们跟上。山野的路很窄,而且是一程一程的,路口上是一个类似栅栏样的木桩门,门是死的推不开,但上面有两口块木板,脚踏上就可以翻过去,这样做可以防止车行或多人同行,不过我倒是觉得无意间增加了散步的兴趣。每到一个这样的路口,我都要为通行者留个影。 虽然已是11月了,山野里的草坪依然一片翠绿,草坪上似乎还堆积了东西。走进一看是加工成形的草捆,亲家说这草待完全晾干后,冬季给牛羊做饲料。晾晒的草捆很多,这些草不是草坪上生长的,而是一种原生草,只要保护好这些植被,是取之不尽的资源。顺着这片草场走过去,前面是一片刚刚翻过的土地。之前听女儿说,英国人很少开发土地,我还以为英国缺少可耕种的土地,可是眼前的这片土地也是黑黑的,很肥沃。中国在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上,应该向人家学习。 天气晴朗起来,阳光钻出云层使山野和树林出现投影。在一块阳光灿烂的草地上,我们看见了两头牛和一匹马,那马和牛毛色光亮,体态健壮,不像是耕作之畜。提姆说在英国牛马早已不用作耕种,人们养马是为了玩或从事运动,这两头牛是买来和马作伴的。殊不知英国的牛马也是有福气的,难怪它们在草地上那样悠闲自在。 走到田园尽头,我们又跨过一道小木梯门,然后走进了山林。山林里的路有些泥泞湿滑,我们尽量踩着路旁的落叶走,可还是弄湿了鞋子。多亏出门时亲家给我找了一双户外鞋子,不然可糟透了。正在走着,隐约听到身后有奔跑的马蹄声,回头一看,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已到了眼前,马背上骑着一个带着头盔的英国小伙子,很绅士。我急忙拿起相机准备拍照,这位骑士却勒住缰绳停了下来,并伏到马背上,笑着示意让我们摸摸他的马,女儿和夫人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马头,那匹马很老实,稳稳地立住,任人抚摸。我拍完照,伸出大拇指说声“OK”,他也很高兴,回谢后惬意地离去。 走出这片山林上了公路,公路蜿蜒地向前延伸,在临近路旁的绿树后面,可以看见一幢幢老式漂亮的屋脊。经亲家介绍后,我们观看了几处老住宅,其中有一幢房子建于1746年,算上去已有266年。266年是否是一个家族的延续,房屋现在的主人是谁,它给了我许多遐想。就在这座房子坐落的“抱角”路口上,还立着一个老式的路标和一个不高的石台,它们与老房同时存在。在往回走的路上,我们还在一个庭院外墙拐角处发现了一个凹进的水槽,亲家母说,那是从前给路过的马匹饮水用的。现在肯定没有马再去那里饮水,但它生命的印记依然很强烈。 晚饭后,大家坐在一起喝奶茶,我又想起了昨天晚上那个好玩的抽叠积木的游戏,于是我们又玩了起来,玩得紧张刺激,步步惊心,提姆的妈妈还为我们留下一段珍贵的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