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478|回复: 10

(983)我的“9.10”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4-9-10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83)我的“9.10”

       “9.10”——9月10日,现在的人都知道是第30个教师节。可惜,19851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的那年,我离开哈尔滨市第125中学已有10年了,没过过教师节。但我于20062009年应哈尔滨市师范大学之邀,曾给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教过电视片的创作与制作,也当了四年客座教师。
        今天我要说的,我的“9.10”,是45年前,1969年9月10日是我下乡的日子,每年的“9.10”,我都自己默默地纪念这个日子。45年后,知青有了自己的网,我可以写点儿文字在网上纪念了。
        我与共和国同龄,文革爆发时,刚好读完了初中三年。按说,我应该和老三届初高中同学一样,在1968年下乡。为什么我晚走了一年?
        原因有二:一是1968年曾在各中学办了个新高中,我有幸被推荐上了新高一。当时还梦想能学点儿文化课。但当时文革越闹越凶,中央提出的“复课闹革命”根本行不通,我只上了几天课,念了几天语录,“新高一”便自行夭折了。二是从1960年我上小学三年时,因困难时期营养不良,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经常吐血。1968年时,病不见好。在哈17中读初二的大妹黎丽不让我下乡,她顶替我跟我所在的哈13中初高中同学于1968年10月下乡去了虎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6团。
         1969年初,由于大批老三届学生通通下了乡,“红卫兵”烟消云散,城市消停了不少。1964年从省公安厅政治处下派到绥绫县任常务副县长兼公安局长的父亲在1966年被打到,被关押。没有工作的母亲受父亲牵连也失去了“居民委”的工作,在家帮人看小孩挣点儿钱补贴家里(当时每月工薪99元的父亲的工资只允许每月邮来40元的生活费)。在花园小学毕业的小妹黎洋虽然被分配在哈三中,实际上也无学可念。我家又受父亲牵连,于1968年12月被造反派当作有问题家属,从大直街与吉林街交口处(现为深业大厦)被强迁到文化街一处没有厨房和卫生间、仅有12平方米的俄式板夹泥的小平房。我在家呆不住,下乡的战友们纷纷给我寄来一至五元不等的费用和一至三斤不等的粮票,约我去兵团转转。于是,我从1969年2月至6月,利用四个整月120天,分别去了一师七团(赵光)、四师三十六团(虎林八五0)、三师二十团(宝清八五二)、三师十九团(宝清五九七)和三师二九一(集贤)。四个月在兵团生活,见了许多老同学,又认识了许多各地的新战友,很羡慕他们的生活,很渴望参与他们的战斗。回来时,战友们送我好多东西,记得光清蒸猪肉罐头就有六桶!直到现在我还非常愿意吃清蒸猪肉炖小白菜。
        回来后,听说兵团抚远二十三团前来哈尔滨招知青,负责的是解放军现役军人一个姓苏的参谋,当时在哈市香坊区的一个招待所,我几乎跑了两个月,苏参谋总算答应了,还发给我一套黄棉袄和棉裤,还有四卷红塑料封皮的毛泽东选集。我乐坏了。但“政审”不合格,当时关押父亲的军管会提供的“政审”是“日本特务嫌疑”!(1972年父亲才被“解放”并官复原职),我问爸爸怎么当的“日本特务”?父亲说:“你爷爷奶奶带我和你老叔从山东逃荒到辽宁昌图县,生活不下去,又逃到佳木斯,光复前我只有十三四岁的时候在日本人一家公司当杂役,就是烧开水的。1945年小日本投降了,你爷爷奶奶都去世了,我正好碰上苏联红军进军佳木斯,我便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警察队伍,从派出所长直干到省公安厅副科级干部。”)
         办事非常讲究原则的苏参谋很同情我,对我说:“你父亲政审若是地主、富农或是资本家、右派,也不影响你去二十三团,但你父亲是特嫌,你绝对去不成了,我们那里是边防。”那些日子里,正如日记所言:“我痛苦极了,难过极了”。
         当时,十三中的老师不断找我,说老三届都得下乡,你现在是最后一个了,你不走,学校完不成任务。我说,不是我不走,而是没地方要我。
         1969年9月初,十三中的老师来我家为我找了一个去处:省清河五七干校。老师说,去干校的人问题一个比一个严重,你父亲那点儿事儿算不了什么。你是省直干部的家属,省清河五七干校驻哈办事处同意要你。
         9月8日下午,当我定下来去清河五七干校,家里和邻居都很突然。9月10日,我便离家去道外码头,乘轮船去清河。
         我从小与母亲感情很深。母亲是伪满国高毕业,有文化,从小教我《古文观止》。母亲原来有工作,因父亲工作忙,常不在家,为照顾我们兄妹三人放弃了工作。三年困难时期,为养我的肺结核病,除了定期到医院打青链霉素药针和吃“雷米封”药(不知这药现在还有没有人吃了)外,妈妈坚持让我每天吃一只高价买来的鸡蛋补养,而父母决不吃一口,两个妹妹也眼巴巴看着我吃……我怕妈妈难过,坚持不让她到道外船站送我,谁知快上船时,妈妈还是来了。我在日记中写到:“看见妈妈哭,我难过极了。”
         现在从哈尔滨到清河,乘大巴车,四个多小时就到了。当时乘船居然要一天一夜。漫长的旅行使我有时间记下了我当时那么多的见闻和感受。受那个时代的影响,我的日记不能不留下那个时代的语言特征,我不想多解释了,让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笑话就笑话吧,我不笑。我至今相信我那时是真诚的,所以我公布我日记的翻拍照片,绝对保持“原生态”而不是造假或掩饰。
         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船上心情很不平静。站在船头,靠在白色的栏杆,我向远方眺望,日记这样写到:我情不自禁哼起了一首儿时喜欢的歌子:“绿色的原野,金色的河流,到处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快藏起离别的忧伤,快鼓起前进的翅膀……投向生活的波浪……”日记抄录的歌词是电影《女篮五号》中的插曲《闪光的青春》。那时语录歌忠字舞正大行其道,后来有人看了我的日记说:谢晋拍的《女篮五号》是大毒草,你在日记中抄录那样的歌词,胆真大。我不在乎地说:那歌词有什么错吗?虽然我因为“传播封资修黑书”而遭批斗,但我决不毁掉带给我麻烦的日记,现在我当宝贝一样收藏着,给我多少钱我也不会卖。那日记珍藏着我们这代人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啊!
        少年时曾看过《女篮五号》,说实在的印象不深。从1964年开始,极左风潮首先拿文艺界开刀,大批十七年拍的电影惨遭迫害,《女篮五号》自然不让演了。我为什么会对《女篮五号》中的插曲《闪光的青春》印象那么深呢?
        披露一段往事:当时邻居二哥家有一台老掉牙的手摇旧唱片机。他家老爷子留下一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传的旧戏曲和周旋唱歌的唱片。尽管1966年“红色风暴”刮得猛烈,但晚上闲着没事儿,二哥还是冒着风险领我们偷听这些老唱片。我至今记得听过的一张劝说为人莫娶俩老婆的唱片,唱词是这样的:“各位君子你听我说,为人莫娶俩老婆。大老婆说:我今天要吃韭菜盒,二老婆说:我今天出门要坐汽车……”通片都是俩老婆斗嘴。
         唯一一张新唱片就是《女篮五号》中的插曲《闪光的青春》。那女声领唱和合唱特别动听,以至于我们听了一遍又一遍也不烦。直到老电影大解放的那一天,我不仅在电影院重看了《女篮五号》,而且我还收藏了《女篮五号》以及所有公开出版的老电影光碟。
        有人看电影讲究这个那个,我看老电影求的是逝去的岁月的一种怀旧的感觉,就像老知青酒喝多了,连跳带唱“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他们找到的是一种宣泄快乐的感觉,而别往什么“怀念”带给他们无尽伤痕的文革上扯。
         寻找青春的记忆,唱唱青春的歌曲,仿佛使我们年轻了许多,快乐了许多。至今没有看过《女篮五号》的朋友有时间还是看看。没有听过《闪光的青春》的朋友有时间还是听听。那是现在几乎听不到的一首蓬勃、向上,旋律优美,歌词抒情的好歌。



     

     

     

     

     

   
电影《女篮5号》插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排水 发表于 2014-9-10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扭曲的年代、心酸的经历,不能忘却的"9•10",只因为青春献给了黑土地。
过去的,就让她过去吧。
相信吧,快乐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让我们在知青联谊会快乐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梦 发表于 2014-9-1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老师的遭遇,真让人心痛。好在那早已成为了历史,激励着我们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前行。教师节来临之际祝大鹏老师教师节快乐!
QQ图片20140910141455.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9-10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一次为大鹏的文章点赞!可贵的当年日记以它鲜明的时代特点,真实的感情经历,撼动我们的心。一个初三学生写出一字不改,通篇流畅,文情并茂的日记,足见他的文学修养已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大鹏有今天,是历史的必然,在知青历史上必将有他的一席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兰花 发表于 2014-9-10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难忘的那个下乡的日子,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那时痛苦多于快乐。
       如今,下乡的日子成为我们的历史,人生的一部分,理想大厦的基石。我们就是要好好生活,健康的生活。
       祝大鹏老师和李军老师教师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夏梦 发表于 2014-9-10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我仔细地看了您的这篇文章,感触很深。因为我也是在那个年代,承受着这不能承受之重。四清和文革我父亲都挨斗,我还曾想过和这些划清界限,但无济于事。我在66年就造反下乡了,在农场,兵团和插队的乡下,我‘改造’着自己,净化和充实我的灵魂。我能吃苦,又瘦又小的我干活很能干,还要求入党,参加过组织生活,但一直没入上党。到现在我也想加入组织,但我老了。后来,我父亲被平反,可在那之前我早就受了不少歧视和批斗。但我还是像你一样,爱祖国,爱北大荒,爱我下乡的人们。我感谢这土地和人们给了我不少的教育和培养,我学会了奋斗和自立自强。
   您的文章很好,说实话,讲真情,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冬菊 发表于 2014-9-1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老师你写的日记那么真实,读着有共鸣,看着很感动,想着很伤感,泪水浸满眼眶、、、、!
       69年9月10日留给你的回忆已经是历史了。在那个扭曲的年代里,你是那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延续至今,你依旧是那么正直不阿!欣赏!敬重!
      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你是当之无愧的的老师,祝你教师节快乐!
      拜读佳作,思绪无限,感动在心,共鸣同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淑萍 发表于 2014-9-11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日记现当年,投身革命无路现。
那年那月乌云布,回现大鹏好青年。
曾经岁月不回转,思绪自己再留恋。
经历千重万般险,回味让人万般甜。
大鹏有言曾在先,越是艰苦越向前。
事实能让知青看,大鹏站长做事全。
无愧知青曾锻炼,革命道路未走完。
知青网里花烂漫,北网收获刮目看。
后知青时天变蓝,任你大鹏翱翔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4-9-12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的档案
——读管大鹏“我的‘9.10’”:一则日记
      9月11日上午时分,我读到了大鹏9月10日在“大鹏影视“上贴出他的一篇下乡回眸的散文《我的”9。10“》。他是借用”9月10日“的这个日子,记录下了他45年前下乡的一段心路历程。
       文中前面的引言文字不长,大约不足三千字。重头戏在后面他转录的那三篇日记,最能感染人、打动人,征服人;其中1969年9月10日尤其具有心灵的震撼力——真实记录,原原本本,确确实实,刻骨铭心。这是一篇向读者倾诉的真实写照,向时代交卷的真诚交代,向知青抒发的真情流露。
      在那三篇日记里,至少有四点值得点赞。
之一:每个字、每句话、每种心理活动都是真实的,甚至连同每个标点、符号都是确定无误的。真实——是这篇日记的生命,是具有说服力、震撼力的“力”之泉源。诚如贤弟李再林所言,一个初三学生,字能写得那么工整无误,篇章那么整齐清晰,思路那么质朴顺畅,他当时驾驭文字的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之二:这3篇日记不但“外衣”的装束是真实的,内涵更是真实的——不加修饰、不需点缀,直言道来,勇于直面读者——这就是大鹏的性格,大鹏的为人,这就是他做人的魅力所在。
       之三:尤其是9月10日的那篇日记,真实地,具体地,细节地反映了他当时下乡的真情实感:他的下乡不是为形势所驱,不是为他人所动,而是完全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投身到上山下乡的激流中去。
      他的9月10日日记里开宗明义:“今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我踏上了征途,将要奔赴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但是,“回想起临出征那几天,心情是矛盾的,是忧郁的。”为什么?他解释说,“这个矛盾不是个人与革命利益的矛盾”,他是“一片丹心到兵团去保卫祖国,参加埋葬帝修反的伟大战役”。他说:“我做梦都想啊,去兵团……”“然而,经过二个月的努力、奔跑办理去兵团”,他的愿望落空了。他曾苦恼过、抑郁过,矛盾过。最后,他终于想通了:“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个人的志愿(即使是最坚决的请求)要服从革命的选择。”
     他当初为什么要坚持去兵团?他自我暴露——“听说干校艰苦”。面对“艰苦”二字,他后来是怎么说服自己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但我觉得要把自己造就为一个钢铁革命战士,必须要经过千锤百炼的考验。困难,是皮鞭,是中美合作所徐鹏飞手中的皮鞭;是鸠山宪兵队的刑法,谁经不起困难的拷打,考验,谁就是无耻叛徒甫志高、王连举!”“’考虑考虑’、’等等看’,就是姑息迁就“私”字,结果,只能等出个在城市吃闲饭的地步。”他最后给自己指出的出路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
       之四: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定位。当他乘上征途的航船和家人分别时,他写道:“我站在船头上,望着妈妈,望着妹妹,泣不成声。”但是,他最终还是唱起了欢快的歌声:“收藏起离别的忧伤,快鼓起前进的翅膀,趁着这远航的巨轮,投向生活的波浪……”“青春在暴风雨中闪光,前进在向我们招手,快勇敢地向前吧,向光辉的未来飞翔!”他继续写道:“踏上时代的航船,开始人生革命生涯的航行,我的心情怎能平静!……毛主席啊,请您放心,我决不辜负您的期望,永远沿着您指引的航向前进!”“打鱼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哪怕虎豹豺狼。我要像一只勇敢的海燕,不畏狂风暴雨,搏击世纪风云,高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吧!’”他严正地警示自己说:“大鹏,你要时刻牢记啊,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决不能动摇!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生根、开花、结果,像董存瑞那样不怕牺牲,舍身炸掉阻碍革命前进一个个敌人碉堡;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像欧阳海同志那样,为保卫红旗贡献生命,问心无愧的一生;像王杰同志那样,做一个革命的良种,撒到哪里就在哪里长成一颗高大的青松!”
      卒读全篇,细细揣摩,我脑中忽然闪出一个清晰的概念:大鹏的这三篇日记,不就是他的心灵的档案吗?不就是他的岁月的坦诚凝聚出的三篇震撼人心的文字报告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之韵 发表于 2014-9-12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之韵 于 2014-9-12 07:26 编辑

大鹏老师的日记是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下乡的磨练,练就了他现在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他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知青网站的事业;他视网站如生命,全部身心投入,将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办得斐声海内外、灿烂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9 10: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