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君亭 于 2014-8-26 12:31 编辑
农业学大寨,在我们这一代人是无人不晓的。大寨--毛泽东树立的农业典型,对中国的农村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大寨,她浓缩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中国农民几代人追求温饱和富裕生活的梦想。应该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过程中,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动员了几亿农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业生产力的释放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中国政治舞台的变迁,大寨被时代洪流冲上波峰又跌入低谷。大寨的领头人陈永贵从农民成为国家领导人;又从国家领导人变成农民。上世纪90年代后,不甘落后的大寨人经历了涅槃般的痛苦转型,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应该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大寨人深刻认识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哲理,使有艰苦奋斗传统法宝的老典型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大寨党支部和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人解放思想,学习全国先进农村的经验,规划大寨新发展蓝图。九二年全村每户出一人,组织了140多人到河北省先进农村参观学习,而后又多次组织干部到外省外地学习,通过数次实地学习考察,给大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寨经成立了济开发总公司,引项目、引人材、引资金建起了年产10万吨的水泥公司,粮食转换的酒业公司、制衣公司、煤炭发运站、煤矿、毛衣厂、贸易公司、吃住行一体化的森林公园。大寨成立了大寨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全村216户,每户出资2000元入股,每年将旅游收入的30%用于村民分红。总之,到大寨走了一圈,也了却了我多年的一个愿望。看看大寨人日子过得还不错,也希望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拍了一些照片,我将分几次发出,请知青朋友们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