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288|回复: 4

百米王小传

[复制链接]
扎根树 发表于 2014-8-2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扎根树 于 2014-8-25 06:36 编辑

                                       百米王小传(一)

      冷风拂殿,高檐下悬着的青铜风铃,叮铃铃,叮铃铃,细细弱弱,若有若无,叶落天蓝又是秋了。武庙里扬头擦拭着罗汉塑像的知青朋友尾高,笑呵呵地跟我打招呼,红漆柱后面的大殿里,传来空荡荡的回声:“一夏天没来呼兰了吧?又发生了许多事。”我跨进大殿急切地问:“你还不错吧?噢,老吴今天来了吗?他春天托我找的人可算找到了,他真有福还可以继承一套哈尔滨的房产。”我想快点把这些告诉老吴,好让他高兴高兴。“我,老样子。老吴,唉,享福了。”尾高平静地说,“他夏天故去的。”我震惊之余不由得为老吴惋惜,他怎么就走了?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的年代,脑海里走来意气风发的百米王老吴……
       操场上红旗招展,运动员在整队,场边人头攒动,雄壮的进行曲从老柳树上的高音喇叭里,传遍呼兰县城。卖冰棍的、卖瓜子的,看热闹的瘦老头胖老婆子,抱孩子的小媳妇,香喷喷的大姑娘,从四面八方向运动场涌来,有些是听了传言,想来亲眼看看那个“呼兰百米王”真像传说的那么邪乎吗?     
      70年代中期,松花江行署所属各县中,呼兰县体育运动抓得有声有色,这得意于一个人。萧红故居对面,一座不起眼的低矮平房里住着一对没有孩子的中年夫妻,男的姓皮戴眼镜是县中学老师,女的患心脏病,胖头肿脸刚从乡下进城,病病歪歪,经常喘不上气,一天到晚就是熬药服药。夫妻虽勤俭,却被疾病拖累的一贫如洗。后来,女的犯病实在喘上不来气,就缓步来到呼兰河畔吹风透气,南岸大片的原野,河堤下静静流淌的河水,这些常常让她的病情得到稍许缓解。有一天,女的又喘上不来气,心灰意冷的来到河畔,旁边几位老人在聊天。也是四月天气,突然狂风大作,一时间飞沙走石,尘埃遮天蔽日。狂风过后,河堤上除了一排老柳树就只剩她一个人,这时从河上游划来一只小船,小船徐徐靠岸,从船上下来爷孙俩,上了河堤,爷爷白发童颜,背手在前面走,小孙子3-4岁,蹦蹦跳跳跟在后面。小孩走到坐在石头上的女人面前站住,盯着女人脸看。女人惨白浮肿的脸上挂着尘土,头发被风吹的蓬乱。人说不懂事的孩子说话最准,问问眼前这孩子,自己的病还有救吗?女人想到这儿,有气无力的问道,孩子,我的病能不能好了?小孩盯着女人,少顷,忽而点头忽而又摇头,嘴里嚷嚷:“呼——跑,呼——跑。”说完头也不回歪歪斜斜地追赶爷爷去了。女人心里嘀咕,又摇头又点头,是不一定的意思,那还有救。小孩说“呼——跑”是运动的意思。女人从此不论刮风下雨,天天雷打不动地坚持走步。从萧红东胡同到桥头,再到西岗公园,走走歇歇一圈下来也要3个小时。不出半年,女人面色渐渐红润,身体也好起来,后来走起路来竟身轻如燕。
      秋季的第二学期,学校老校长退的退,走的走。县教育局考虑皮老师是老革命后代,就勉为其难的让不愿出头的他代理校长职务,皮老师自己是一百个不愿意,千推万推也没有推掉,只能不情愿地走马上任了,按他的话说这是纯牌赶鸭子上架。
       一天他带学生秋收从乡下回来,一迈进家门就和妻子抱怨说,忘带刮胡刀了,小镜子也没带。妻子神秘地说我把小镜子挂窗户上了,能生官走运,驱赶煞气,你当上校长的前一天晚上,是我背着你挂的小镜子,你说灵不灵?丈夫嘲笑说,没文化不可怕,笃信迷信就很可怕了。说着就上了窗台,把镜子摘了下来。妻子见状上前来抢,“啪嚓”一声镜子掉在地上摔得细碎。妻子狠狠地说,晦气,倒运,等着你丢官免职吧!
      话说第二天,皮校长刚上班,就接到办公室文老师送来的免职通知,他上任不到一年的校长职务给丢了,还要他到县政府走一趟。命运就是这样让人唏嘘不已,皮校长暗暗嘀咕,死婆娘的乌鸦嘴还真的应验了。到了县政府,忐忑,不安,整个人像是准备挨打似的,人家是第一次进县府衙嘛!他在走廊里先镇静一下,又干咳两声。自己给自己打气:想当年,二大爷还混进满洲国县衙里偷过干粮吃呢!我就熊了?想到这,他瞪起眼,昂头挺胸,使劲推开门就往里面闯。结果进到里面,一纸红头文件,白纸黑字,任免令写得清楚,他又被提升为副县长了,主抓全县文教、卫生、体育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扎根树 发表于 2014-8-2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扎根树 于 2014-8-25 18:58 编辑

                                       百米王小传(二)

      皮县长上任了,那是不重视学习的年代,人们崇尚体育,因为有了体育特长,就不用下乡了。妻子也是因为运动而治好了疾病,他深知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上任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大抓特抓全民体育运动,全力开好县运动会,争取发现几个成绩突出的运动员。
     “呼兰百米王”就是在这种氛围下被崇拜被传得神乎其神。年轻人说他跑的“嗖嗖”的像一阵风无法看清他究竟迈那条腿;上了年纪的说,他曾在风雪大青山上撵过瘦狼,赛过当年的雪上飞。旁边的马上会接茬说,他家扫炕都用狼尾巴……
       运动会在紧张地进行。参加男子100米决赛的8名运动员各个不俗。第一道是一中体育老师“矮脚虎”万赛丁,第二道是火柴厂的背头“萨里姆”,第三道是饼干厂的“大裤兜”,第四道是“三八”饭店的“王馒头”,第五道是百米王老吴……扭腰,踢腿,活动完开始上跑道。一声枪响,运动员像离弦的箭齐刷刷地冲了出去。一道白光,百米王脱颖而出,低头撞线越过终点,观众席一片欢呼。大家回过神往回看时,其他运动员才跑到一半,张大嘴的,瞪眼咬牙的,憋红脸的,呼哧呼哧的正拼呢!百米王又获胜了,他走到哪里,一群孩子就跟到哪里。高音喇叭里反复播送着好消息:“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在刚刚结束的男子百米决赛中,百米王又创造了好成绩,他第8次打破自己保持的呼兰县百米记录,让我们为他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皮县长亲自为他颁奖,鼓励他继续努力,再创佳绩。老吴手握奖牌,心头一热,泪水就在眼圈里转。
      省运会即将在省城举行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全省各地,各市(地)体委积极组建运动队,抓紧时间组织运动员集训。老吴以百米王的身份当之无愧地被推选加入松花江行署代表队,老吴有了施展水平的空间了,他下决心争取夺金牌为家乡争光。队里发了运动服、钉子鞋,开了集体伙食,每天有黄花菜炒肉片、炸丸子等老吴平时难得吃到的好菜,星期六还有香肠啤酒。要知道,那可是老吴平生第一次喝啤酒。他在训练中十分刻苦,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成为队里夺标 的大热门,领导每天都要过问他的训练和生活。
      运动会开赛前夕,老吴随队住进了省城的一家宾馆。老吴是第一次进宾馆,看什么都新鲜。宾馆大厅里有一台擦鞋机,他不知道是干什么的,看别人把鞋伸到里面,挺自在的,还免费,他也把鞋放到里面,队长呛他:“那是擦皮鞋的,你穿懒汉鞋,你美滋滋的伸进去干啥?”老吴兴奋的情绪没有因此被破坏,一进宾馆房间,更觉新鲜,他从没有进过这么好的房间,木地板,窗前一层透光的白窗帘,两张床铺中间是床头柜。老吴走到窗前拉开窗帘欣赏窗外的景色,他惊奇地发现窗外不远处是一条在烈日照耀下静静流淌的小河,两岸绿树葱茏。陶醉的老吴大加赞赏宁静中美丽的小河,伸手要打开窗户,队友忙大声劝阻:“求求你,千万别开窗,那是马家沟你知道不?那河里的污水顶风都能臭出10里地,苍蝇蚊子嗡嗡地,你敢开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扎根树 发表于 2014-8-23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扎根树 于 2014-8-25 06:38 编辑

                                       百米王小传(三)
      
       运动会男子100米比赛马上就要进行,广播已经招集运动员检录。百米王老吴也许太出名,也许别人很想出名。总之,老吴这台赛跑机器在赛前出了故障,上场前一分钟还在拉稀!拉得百米王走了人形。那是后来的新百米冠军前天晚上请老吴吃油水很大的晚餐后,老吴就开始无休止的泻肚。
      跑道上百米比赛在激烈的进行,起跑后老吴很快就落在后面,没有拿冠军的一丁点希望,他迷迷蒙蒙的在别人屁股后面跑着,肚子疼痛肠胃咕噜噜的催促着,他咬牙强忍着上厕所的欲望,豆大的冷汗挂在脑门上,他的眼睛没有看着终点线而是紧盯着跑道边上的厕所。冠军对他来说已遥不可及,现在只求不要倒数第一就好!
      运动会落幕了,失落的老吴本来很低调,现在更低调了,他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
      老吴以前在康金插队当了三年知青,回城在地方国营工厂里上班,又结了婚,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虽然婚后没有房子,但挤住在父母小房子边的偏厦子里,老吴也很满足。生活是清贫些,但老吴对未来却充满了希望,整天乐呵呵的。老吴业余时间出个菜摊,辛苦自不用说。他下班后,顾不上吃饭,骑上自行车到10公里远的乐业镇上菜,上完菜回到家常常是晚上9点多,第二天再出摊。他的菜新鲜干净,分量又足,大柿子掰开都起沙,远近的居民都愿意买他的菜。有时他要带着3岁的女儿卖菜,他在忙乎卖菜,女儿像懂事似得,也不给他添乱,冻红的小手数钱盒子里那不多的钱。
      老吴在工厂里是电工 ,他很自豪,工作踏实肯干。不论节假日加班还是在电路故障漆黑一片的车间,只要喊一嗓子:“谁在?”就会听到低沉而坚定的声音“我在”,准是老吴在接线,或在做别的什么工作,他是这样度过一年365个平凡而又充实的日子。
      岁月如梭,世事更迭。老吴老了,老吴到退休年龄了,忘不了老同事,放不下新人还不熟悉的工作。他不再需要早起喂完鸽子赶着7.30分上班,不再需要签到……人间静好,岁月绵长。闲不住的老吴,把用不完的气力深耕于一尺庭院,劈柴煮饭,种菜养禽。直侍弄得鸡肥鸭壮,葱高茄长,烟飞火旺,饭熟菜香。淡淡然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两年前的一个周日上午,我来到呼兰西岗公园看望在庙里做事的知青朋友尾高,公园关岳庙前的广场上,只有三五个游人。在广场南侧的一排杠子下,一位五十六、七岁身着黑衣服的男人抬手抓杠子,他的左手怎么也够不到,他请我帮助一下,后来我们聊了起来,这是我初识老吴,那时他已退休。他每天都来公园,一天我们又在庙前碰到,打过招呼,聊了起来,他自豪的向我介绍说自己是工厂里的电工,然后问我是什么工?我顺他的话随口回答说,我是磨工,磨面的。他听了以后也没有炫耀电工的优越,还是一副淡定的样子。以后在公园见面,每次他都是老远就站在原地,热情的举起右手先向我打招呼,让我感到很亲切,原来是我狭隘的心里错怪了老吴。后来尾高告诉我,老吴年轻时是呼兰百米王,呼兰河畔有许多他的传说。我当面问老吴,你是百米王?百米成绩是多少秒?他漠然不应,半晌吐出一句,不记得了。
      尾高放下手里的活对我说,你来晚了,他在夏天的一个雨夜跌倒在外面,雨大夜凉,很久没有人知道,从此病重,他姑娘常来给他烧烧炕,不久他就走了。
       呼兰河畔升起的月亮,温暖包容,笑吟吟接纳所有成功和失利,呼兰河畔因此产生了留传千古的美丽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陆华 发表于 2014-8-24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扎根树你好!你这篇回忆“百米王老吴”的文章,写的风趣、细腻,非常好。我一口气看完,谢谢你带来的精彩描述。另外我提一个小建议,最好在第一自然段结尾“尾高平静地说,他夏天故去的。”然后交代一下,例如:没想到老吴走了......我不由地想起那个年代的老吴.......然后接下一自然段,"操场上红旗招展,运动员在整队"....如果这样的话,就能把回忆文章交代的更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扎根树 发表于 2014-8-24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华 发表于 2014-8-24 17:25
扎根树你好!你这篇回忆“百米王老吴”的文章,写的风趣、细腻,非常好。我一口气看完,谢谢你带来的精彩描 ...

陆华版主您好!感谢您非常有益的点评和热情的鼓励,您对第一段的建议非常好,我已加上,希望您今后多多帮助,再次感谢。顺祝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3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