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839|回复: 0

知青回忆录《荒原纪实》十四:麦收

[复制链接]
山野静悄悄 发表于 2014-8-3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野静悄悄 于 2014-8-3 10:03 编辑

麦   收
       直觉告诉我,要闯过这一关,这些困难是躲不开的,这些伤痛是必须要经受的磨砺,如同基督教婴儿要接受洗礼,如同分娩之前的阵痛。
      从仲春播种到四月抽穗儿,从孟夏灌浆再到七月麦熟,经过近四个月的成长期,小麦到了收割季节;这个庄稼人企盼的日子,对于刚走进庄稼地的知青来说,则面临一场新的考验。记得当年肖复兴在《兵团战士报》有一首赞麦收的诗:昨夜一阵秋风起,吹黄了麦子尖儿;小青年们又是蹦啊又是跳,明日要开镰。真要到了开镰时,只需割上一垄,就让这里的诗情画意荡然无存。
      东北的土地以垧为计算单位,一垧是十五亩,一个农业连队少说也有几百垧麦地,麦子熟了的时候你站在高处看,麦浪滚滚一望无际。大面积的麦收主要依靠机械力量,但在康拜因下地之前,先要用镰刀为它清理地头、打出麦道;再有涝洼地机械下不去,也需要镰刀收割。如果遇上秋涝机械无用武之地,那可就惨了,用镰刀不可能收完,很多麦子就要烂在地里。所以说,麦子丰产的形势是喜人又逼人。
        为了保证丰产又丰收,麦收时要全连上下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镰刀人手一把,割麦子是农活里面人人必会的基本功。
      割麦子开始了,人们一字排开,老职工把四垄,我们把两垄。一垄地到头少说也有上千米,老职工一哈腰功夫就出去十几米,知青们费了好大劲儿才割出几捆。第一次割麦子确实不得要领,看见人家割得很带劲,自己一割就不是那回事儿,一刀抡下去,抓住的麦子要么割不干净要么割不下来,情急之下只能用力去搂,结果不是麦子被连根拔出,就是镰刀搂在了手上。加上镰刀又不好使,知青们累得腰酸背痛,弄得皮破血流。我没有想到割麦子怎么会那么累,仅仅干了一天活就如同挨了三天累。如此地不堪一击,我甚至开始对自己的体能产生怀疑。我问那些老职工,你们也是那么累吗?人家说,都是人,哪能不累,言外之意就你自己觉得累吗。我觉得这话对我有些不公平。
      我们咬着牙憋着劲,手指割破了用纱布缠上,手掌磨出了水泡就裹上手绢,有的人干脆把镰刀绑在手上,大家顾不上腰酸背痛,顾不上糊脸的蚊子,只希望别被人落下太远……。割麦子强调的是轻伤不下火线,直觉告诉我,要闯过这一关这些困难是躲不开的,这些伤痛是必须要经受的磨砺,如同基督教婴儿要接受洗礼,如同分娩之前的阵痛。好在老职工们帮忙接垄,第一天总算是挺了过来。
收工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镰刀,找一个轻巧的刀把修光滑后装上,再用磨石把刀磨快,下一次割麦时就好多了,如人所说人巧不如家什妙。毋庸置疑,割麦子是需要力气,但是经验和技巧绝不能忽视,农活儿讲究的是三分活儿七分力,这个“活儿”指的就是技巧和经验。
      为了推动麦收工作,连里组织了一次割麦子比赛。上阵的老职工们拉开架势,右手握住镰刀往麦子上轻轻一搭,一刀下来麦子齐根而下,割完一刀向前挪动一步,每刀都在五十公分左右。左手和左脚拢住割下来的麦子,够捆之后,抓一把麦子在梢头上挽紧分开做成要子(捆麦子用),再将麦子拦腰拢住用要子拧上掖紧,麦捆结实不散。再回头看看割过的麦茬,平整整齐刷刷,真是讲究。我们连有一户姓尤的哥俩,是赫哲族人,割起麦子来如同表演,一只手割麦一只手打要子,活干得又快又好又干净,令人叹为观止。
      让镰刀大显身手的另一种方式是打扇刀。扇刀头比镰刀要大,刀把长及腰处,双手握住用拧动的腰劲儿把刀抡成扇面形,割下麦子就是一大片。抡扇刀最好是身材魁梧之人,要是再有一张紫红脸膛,就会让人联想到三国演义里的关公气势。我们班长大武就有那个气势,就会使那个腰劲儿,当然那也是久经磨练出来的。
      在老职工传帮带的作用下,我们渐渐学会了割麦子。每次出工时带上一块小磨石,以保证刀刃钝了能及时磨快;收工后想着先磨刀,磨好擦干后小心收放。对麦收而言,镰刀就是武器,须臾不能离开,须臾要保持它的刃利。
在麦收即将结束的时候,风云忽变,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而连队西南角还有两块大约十来垧下凹地没有开镰。小雨催人紧,大雨不饶人,连队紧急动员连夜部署,一场龙口夺粮的战斗打响了
      清晨三点,连队集合起队伍。我们穿上雨衣带上镰刀,腰间扎上一根草绳,每人又揣了两个馒头,五十人兵分两路向西凹地进发,大约半个时辰抵达阵地。我们甩掉雨衣拿出镰刀,按着昨晚的布置排兵布阵开始抢收。灰蒙蒙的天空夜色还没有褪尽,雨还在不大不小地下着,骚动不安的麦田里只能听到雨打麦穗的簌簌声和刀割麦子的刷刷声,整个麦田被一种紧张而冷峻的气氛所笼罩。刚开始割的时候,还有一种风雨侵衣的感觉,握刀把的手有些发木,干了一阵之后,周身就热乎起来。
      经过了麦收以来的学习和磨练,知青们的臂力和腰劲有所增强,割麦子的经验也积累了一些。大家竭力表现出连长倡导的知青要当生力军的劲头儿,一股劲把身子扑在麦田上。老职工割四垄我们也割四垄,老职工煞下腰去不直身,我们也甩开膀子不歇气。天色已经亮了,但云层仍没有散开,雨下一阵停一阵,时缓时急;我们是大雨小干,小雨大干,雨停接着干,跟雨天抢时间。一闷劲儿干了两个多小时,觉得肚子有些发空,便拿出那两个馒头来充饥,抽空又把镰刀磨上一遍,起身再战。雨水把衣裤都淋透了,身体依然挥发着热汗,汗水和雨水混在了一起。踩着泥泞的田里,鞋底不时地沾满泥巴,我们就用木棍将泥巴刮掉,真的是“泥巴沾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又干了两个来点,地里的麦子被我们抢收了近一半。上午八点, 由在家的农工和学生组成的“增援部队”陆续赶到,食堂也送来了早饭,我们饱吃一顿稍事休息,又趁势投入紧张战斗。雨渐渐停住,云层中开始露出日头,只见西凹地麦田里人头攒动,镰刀闪闪,麦子一片一片被放倒,又被捆好垛起来,等待脱粒。经过一上午会战,这场龙口夺粮的突击战终告胜利。
      龙口夺粮考核了知青割麦子的田间本领,检验了知青能打硬仗的坚强意志。客观地说谁都不盼望龙口夺粮,不愿意在泥雨中劳作,因为那毕竟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被动关系。但是我们也不肯在逆境之中低头屈行,我们要用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坚韧、倔强的知青性格告诉那个年代:青春未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